关灯 字号:小

第323章 领导视察!苏远的发展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为前门大街头一家完成公私合营的店铺。
    无论是区委还是街道办,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势必要将此次挂牌仪式办得风风光光,成为一个可供宣传的典范。
    接连几日,雪茹丝绸店和隔壁的小酒馆都里里外外彻底清扫、整理了一番。
    窗明几净,只为迎接今日的盛会。
    店铺两侧的墙壁上,早早挂上了崭新的红底黑字对联,写满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鼓舞标语,显得格外喜庆又正式。
    对于这套宣传流程,苏远自是驾轻就熟。
    既然上级看重形式,他便将排场安排得滴水不漏,既热闹又不失庄重。
    虽然如今已不兴旧时那套,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某些习惯仍悄然延续着。
    即便是揭牌,也特意选了个好时辰。
    上午八点十八分整,在众多街坊邻居和工作人员的围观下,区委黄书记满面笑容地亲手拉下了覆盖在招牌上的红绸。
    “公私合营雪茹丝绸店”
    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路边的长串鞭炮被点燃,顿时“噼里啪啦”炸响开来,红色的纸屑纷飞,火药味混着喜庆的气氛弥漫在空中。
    一旁的腰鼓队也立刻卖力地敲打起来,锣鼓喧天,现场顿时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气氛被烘托到极致,周围围观的人群不由自主地纷纷鼓起掌来,叫好声不断。
    而那些挤在人群里、同样经营着私营店铺的老板们,看着这盛大场面,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羡慕、嫉妒、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懊悔悄然滋生。
    早知这“第一家”的名头能换来如此大的排场和关注,当初就该抢先一步答应合营!
    如今,所有的风头和荣耀都归于陈雪茹和她的丝绸店了。
    只见陈雪茹和那块崭新的招牌被报社的记者们团团围住,闪光灯不时亮起,记录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再加上“公私合营第一人”这个金光闪闪的名号。
    可以想到,等这些照片和报道明天一见报,陈雪茹便如同镀上了一层金身。
    日后任谁想动她,都得先掂量掂量了。
    不过,细心的人也发现了。
    现场虽然热闹非凡,但作为街道办副主任兼这家合营店公方经理的苏远,却并未在聚光灯下过多露面。
    记者们的镜头里也鲜少捕捉到他的身影。
    他始终巧妙地隐在人群之后,将舞台完全让给了陈雪茹和各位领导。
    外头的喧闹尚未平息,黄书记一行人已经在陈雪茹和李民生主任的陪同下,走进了丝绸店内部。
    对于这第一家合营店,黄书记看得极重。
    这不仅是个名号,更必须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板,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否则公私合营的政策便会招来质疑。
    店面陈设整洁美观,自是没什么可挑剔的。
    信步间,众人穿过店面,来到了后院。
    这里,严格来说已不属于丝绸店的经营区域。
    但陈雪茹见书记兴致颇高,也未出言提醒。
    就在后院的一间厢房里。
    黄书记意外地发现,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多台缝纫机。
    机器保养得不错,并无灰尘。
    但都仔细地罩着防尘布,显然已闲置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景象与前店的光鲜亮丽形成了某种突兀的割裂感。
    黄书记不禁感到奇怪。
    他停下脚步,转向陈雪茹询问道:
    “雪茹同志,这些机器……为什么闲置在这里?看起来都是好机器啊。”
    陈雪茹尚未开口,一直低调跟在后面的苏远适时地走上前来,从容不迫地代为解释:
    “黄书记,这个情况我之前了解过。”
    “雪茹丝绸店早年其实也承接成衣制作,生意一度非常红火。”
    “但到了去年,陈老板考虑到雇佣人手较多,规模上去后容易引人非议,被扣上‘小资本家’的帽子。”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体现与政策同步的决心,她便主动暂停了成衣业务,专心经营丝绸布料。”
    “这些机器也就暂时封存闲置在这里了。”
    “这一点,在我们前期进行资产审计时已经核实过。”
    “也向周边的老住户和街道邻居们多方了解过,情况属实。”
    黄书记的目光看向随行而来的老会计。
    会计连忙点头证实:
    “是的,黄书记。”
    “苏副主任说的没错。”
    “我们核查了账目,也走访了邻居。”
    “确认从去年下半年起,店里就不再接成衣订单了。”
    “所以这些缝纫设备,在合营资产清算时,并未计算在内。”
    黄卫民闻言,不禁惊讶地重新打量了一下陈雪茹,带着几分佩服的语气问道:“陈老板,冒昧问一句,当初那成衣铺的收益情况如何?”
    陈雪茹看了一眼苏远,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说辞,坦然中带着几分惋惜地回答:
    “回报其实相当不错。”
    “您想,布料是我们自家店里的,机器是早已置办下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工和针线。”
    “早先我们也有裁缝,主要是量体裁衣,客人定制。”
    “后来试着做了些成衣挂出来卖,反响很好。”
    “但既然政策风向有变,觉得这样做影响不好,那咱就坚决不做。”
    “一切听从安排,紧跟步伐。”
    听了这番话,黄卫民不由得深深点头,对陈雪茹这份“壮士断腕”的果决和觉悟生出了几分由衷的钦佩。
    他感慨道:
    “陈老板真是深明大义,眼光长远啊!”
    “难怪能成为第一个响应公私合营的带头人。”
    “这份魄力和见识,确实非同一般。”
    陈雪茹连忙谦虚了几句。
    此时,苏远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想法:
    “黄书记,过去陈老板有所顾虑,不敢做大。”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店铺已经公私合营,属于集体经济的一部分了。”
    “我有个想法,或许可以由公家出面,将这些闲置的缝纫机折价购买过来,把成衣铺重新办起来!”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以前能赚钱,没道理合营后反而做不下去。”
    “况且,现成的经验、技术工人都是有的。”
    “我们现在搞公私合营,不能只图个形式,更要真正体现出合营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要打破过去小个体经营的各种束缚限制!”
    “私营时雇佣多人或许有顾虑,但现在是公私合营,是为集体创造效益,完全符合政策方向。”
    “我们应该大胆地把规模搞起来,把生意做大做强。”
    “让其他还在观望的私营商户们,清清楚楚地看到合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一番话,说得条理分明,立意高远,既契合政策,又着眼于发展。
    黄书记在一旁听得是连连点头,心中大为赞赏,甚至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小的启发。
    他主要负责建设工作,对商业经营的具体门道确实不算精通。
    苏远这番话,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何止是他。
    周围陪同的不少干部,原先想的也多是“完成合营改造”这一步。
    对于合营后如何具体发展、如何体现优越性,思考得并不深。
    苏远的提议,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黄书记当即表态,语气充满了支持:
    “苏远同志,说得好!”
    “你的想法很有战略眼光,考虑得非常周到!我完全赞同!”
    “既然你看准了,那就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干!”
    “李主任推荐你来做这第一家店的公方经理,就是相信你的能力和魄力!”
    “放心,街道办,还有区委,都会全力支持你,做你的坚强后盾!”
    一旁的李民生主任表面陪着笑点头,心里却暗自嘀咕:
    “我的黄书记诶,您这话可别说太满。”
    “这位爷的手段您是不清楚。”
    “别到时候被他‘忽悠’着上了船,发现是个‘坑’,再回头来找我算账就好……”
    当然,嘀咕归嘀咕,李民生对苏远的能力还是有绝对信心的。
    打理一个店铺,肯定难不倒他。
    只是.......
    李主任略带狐疑地瞥了苏远一眼。
    以他对苏远的了解,怎么隐隐觉得。
    眼前这出“发现闲置缝纫机”的戏码,像是这家伙早就设计好的呢?
    李民生依稀听过些传闻。
    说雪茹丝绸店后院当初扩大成衣规模,好像就是听了苏远的建议。
    生意一直挺红火,连他自家媳妇都常去光顾。
    但去年下半年,李民生媳妇回家突然说,陈雪茹打算把后院的成衣作坊关了。
    据传也是苏远的意思,说是雇人太多影响不好。
    当时李民生就觉得有些奇怪。
    外界并无什么风声,苏远为何突然如此谨慎?
    直到刚才听会计汇报审计情况,他才恍然大悟。
    资产审核是从年初开始的,去年下半年已经剥离停业的业务和相关资产,自然就不计入合营范围了。
    这时间点,卡得可是真巧啊!
    看完丝绸店,隔壁还有一家同样属于陈雪茹名下、也已完成公私合营的小酒馆等着领导视察。
    黄卫民从丝绸店出来,信步又走进了不远处的小酒馆。
    这里的气氛与丝绸店的热闹不同,显得安静了许多。
    但黄书记很快发现,酒馆里增添了一些新设施,比如角落里盘起了新的灶台,摆放着一些厨具。
    看那架势,竟像是准备开火做饭?
    黄卫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去过不少小酒馆。
    但眼前的布置让他感到有些新奇,便指着那些灶具问道:“这些是做什么用的?酒馆里还要开伙做饭?”
    苏远再次上前,从容介绍道:
    “黄书记,是这样的。”
    “原来这里只是个单纯卖酒喝酒的小馆子,营业时间基本只在晚上。”
    “现在既然合营了,我就想着能不能做一些新的尝试,把这店面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他指着店堂继续解释:
    “您看,这店面位置好,面积也不小,只做晚市实在有些浪费。”
    “而且合营后,店里也会增加人手。”
    “我就琢磨着,不如把它升级改造一下。”
    “咱们这前门大街,从早到晚人流不息。”
    “我的想法是,早上可以利用这里提供早餐,卖些豆浆、油条、包子、面条之类简单实惠的吃食。”
    “中午呢,就转变为便民食堂,主要提供价格实惠、干净卫生的工作餐,解决附近店员、伙计、甚至咱们街道办工作人员午饭难的问题。”
    “到了晚上,则恢复它原本的功能,继续经营小酒馆。”
    “这样一来,就能把这块地方一天的价值都挖掘出来。”
    “不仅能极大增加小酒馆的营收。”
    “也是扩大经营、服务群众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听到这个规划,黄卫民再次点头表示认可。
    他越发觉得,让苏远来担任这个公方经理,真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换做一般人,大概率只会按部就班地维持原状。
    而苏远却总能提出这些既具有建设性又看似切实可行的点子。
    不过,黄书记心中仍存有一丝疑虑:
    “提供早餐我觉得没问题。”
    “前门大街早上人来人往,生意应该差不了。”
    “但这中午的便民食堂……真会有人来吃吗?”
    苏远自信地笑了笑,解释道:
    “我认为问题不大。”
    “当然,这也需要领导们多多支持和宣传。”
    “只要咱们价格定得实惠公道,比他们自己带饭或者去别处吃更划算、更方便,就不愁没客人。”
    他具体分析道:
    “您想,光是前门大街这一条街上的各家商铺,老板加上伙计、员工,就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咱们的午饭价格合适,味道也不错,他们何必舍近求远或者自己麻烦生火呢?”
    “再说了,咱们自己系统内的人就可以先支持起来。”
    “合营后丝绸店、小酒馆本身的员工,甚至咱们街道办的同志们,都可以把这里作为定点用餐食堂。”
    “刚开始我们可以把菜品的量准备得少一些,精一些,慢慢摸索,稳步推进。”
    “如果生意真的好起来,再考虑逐步扩大规模。”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行不行。”
    旁边的李民生主任闻言,不禁暗暗翻了个白眼。
    好家伙,这小子算计来算计去,连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午饭都给算计进去了,真是物尽其用到极致。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没什么。
    如果真能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作餐,对大家来说也是件好事。
    黄卫民看苏远思虑周全,并非盲目扩张,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由再次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作为第一家合营店,他内心还是带着一份谨慎,不求一开始就能赚大钱,但求稳妥,绝不能出任何岔子。
    黄卫民最终表态道:
    “苏经理既然已经有了这么详细的计划,我就放心了。”
    “一个月之后,我再到这里来看看。”
    “希望到时能看到一番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苏远立刻笑着接话:
    “这也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
    “不过黄书记,我们这边初创,万事开头难。”
    “也非常需要区委领导们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我们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只有这样,咱们这‘公私合营第一店’才能真正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真正的榜样啊!”
    看着苏远那诚恳又带着一丝精明笑意的脸庞。
    黄书记心里忽然“咯噔”一下。
    升起一股“又被这小子绕进去了”的不妙预感。
    他谨慎地问道:“那个……苏副主任啊,不知道你这里,具体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区委这边出面协调解决的呢?”
    好嘛,连称呼都不自觉地又从“苏经理”,变回更显距离感的“苏副主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 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吞噬星空:天狼之主 头号公敌 人在斗破,预支成帝 洛丹伦的黎明 龙藏 穿书后爆红,带崽勇闯娱乐圈 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我只会虐菜啊 重生八零:陶老太弃子宠女成首富 武装列车在末日 摆烂继父,养女越强我越躺! 1994:菜农逆袭 混沌万相诀 盖世双谐 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神话高武:开局契约孙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