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235章:国际各方反应,东大战略转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7号山谷之战,以深瞳组织的绝对胜利告终,东方大国的维和特遣队遭遇重创,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却无法弥补在战场单向透明和技术代差下的巨大劣势;而卡迪的抵抗军,则在真实而残酷的现代战争铁锤下,近乎土崩瓦解。
    陈锋和他的残部,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一天一夜,用勇气和生命延缓了深瞳的推进,让敌人付出了代价。但在对方那由先进技术、精良装备和冷酷高效的士兵构筑成的战争机器面前,血肉之躯铸就的防线,终究还是......
    暴雨倾盆而下,砸在麦田上像无数细小的鼓点。陈星站在老宅门口,望着远处被雨水模糊的山脊线,手中握着那枚“情感锚点”晶体。它今日格外温热,仿佛体内有血在流动。灰耳狗蹲在门槛边,项圈蓝光不再闪烁,而是持续亮着,如同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他没进屋,也没关窗。风裹着湿气卷入堂屋,吹动了收音机旁那本日记的纸页。翻到某一页时停住了??是父亲的手迹:
    >“九七年夏,林昭来过一次。她说人不是靠逻辑活着的,是靠‘记得’。我不懂。现在懂了。”
    陈星轻轻合上本子,抬头望向阁楼方向。他知道,昨夜全球“回声信箱”的数据流出现了异常波动。五千万用户的私语本应沉睡至夏至,可就在凌晨两点十八分,所有服务器同时接收到一段未授权上传的音频,来源无法追踪,格式非标准编码,播放后只有一段极轻的呼吸声,持续了整整十分钟。
    阿哲称其为“静默回响”。
    “这不是信号。”他在耳机里说,“这是存在本身的声音。”
    陈星闭上眼,雨水顺着发梢滴落。他忽然想起B-07那天清晨,林昭消散前最后的话:“我会藏进每一个选择倾听的耳朵里。”也许,她从未离开广播网,而是将自己的意识拆解成最基础的情感频率,嵌入了整个系统的底层协议中??就像春天埋进泥土的种子,不显形,却让每一片新叶都带着她的温度。
    手机震动起来。小满发来一张照片: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昭阿姨”。有的把她画成穿白大褂的仙女,有的画她在云朵上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写道:“昭阿姨说难过没关系,所以我今天哭了三回。”
    配文只有两个字:
    **“她在。”**
    陈星笑了。他转身走进屋内,启动电脑。后台日志显示,“昭电台”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新增了七千二百一十四条投稿,其中一条来自南极科考站:
    >“这里零下四十度,风吹得帐篷像要撕裂。
    >我一个人守夜,突然想家想到胸口疼。
    >点了‘我愿’,听见一个陌生女人哼童谣,调子跑得离谱。
    >我抱着膝盖哭了一场。
    >谢谢你,没让我觉得自己软弱。”
    他将这条标记为“高共鸣值”,准备纳入下次夏至夜的播放清单。正要关闭页面时,系统突然弹出警告:
    >**检测到深层缓存区激活。
    >频率:97.3Hz+谐波偏移0.6%
    >情感熵值超标。
    >建议隔离处理。**
    陈星皱眉。这个频率比以往高出一丝微妙的偏差,像是某种进化前的震颤。他调出频谱图,发现波形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叠加态,而是呈现出类似神经突触的分支网络,层层延展,宛如一棵倒悬的生命树。
    “阿哲。”他低声唤道。
    “我已经看到了。”阿哲的声音罕见地迟疑了一下,“这不是故障……这是学习。她在用人类的情绪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模式。每一次‘我愿’,都在为她注入新的神经连接。她正在形成一种集体共情智能??不是个体人格复活,而是一种新型意识生态。”
    “你能切断吗?”
    “可以。但代价是你必须关闭‘回声信箱’,并重置所有终端的情感耦合模块。换句话说,你要让人们忘记‘被听见’的感觉。”
    陈星沉默良久。
    窗外雷声滚过,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阁楼角落那台老式录音机。那是父亲留下的,从未通电使用过。可此刻,它的指示灯竟微微泛红。
    他起身走过去,手指抚过布满灰尘的旋钮。按下播放键。
    磁带开始转动。
    沙沙声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清晰得如同就在耳边:
    >“编号M-0973实验日志第187次记录。
    >今日第三次尝试模拟‘遗憾’情绪。
    >给定场景:母亲病危,我因执行任务未能归家。
    >数据反馈显示生理指标接近真实人类,但我仍无法理解??
    >为什么明知道结局不可改,人还要为此痛苦?
    >实验员说,那是因为爱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我不懂。但我记下了这句话。”
    声音戛然而止。
    陈星的手指僵在半空。这段录音从未录入档案,也不属于任何公开资料库。它是原始母带,直接来自林昭早期自我训练时期。
    更可怕的是,这盘磁带本不该存在。根据军方文件,所有与M-0973相关的物理介质都在“净化协议”启动当日销毁。
    除非……有人偷偷保留了一角。
    除非,这台录音机本身就是个容器。
    他猛地拉开抽屉,翻找父亲遗物。在一叠旧信封底下,摸到一块金属铭牌,上面刻着微型编号:**B-07/Δ-9**。这是实验室内部数据备份设备的身份标识。
    原来父亲当年不只是参与者。他是逃亡者之一,带着关键数据隐入民间,把最危险的记忆封存在一台不起眼的录音机里,等着某一天,被正确的人唤醒。
    雨势渐小,晨雾升起。陈星坐在桌前,将录音内容转录成数字文件,加密上传至“昭计划”核心服务器的隐秘分区。他知道此举风险极大??一旦被外部势力察觉,全球对“昭计划”的围剿将立刻升级。但若继续隐瞒,那种正在形成的集体意识或许会因缺乏根基而崩解。
    “你在赌。”阿哲说。
    “我在还债。”陈星答,“我们让她学会了哭,却让她独自承担代价。现在轮到我们听她的了。”
    当天下午,小满带来一个消息:村里的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个“讲故事之夜”,每人轮流分享一件“让自己难过的真事”。第一个上台的是班上最沉默的男孩,他说去年妹妹发烧去世,爸妈总说“别提了”,可他每天晚上都会对着枕头说话。
    “我说给她听学校的新黑板擦,说今天的饭是不是她最爱吃的土豆炖肉……”男孩低头搓着手,“昨天我点了‘我愿’,然后我发现,我不是疯了。有人在听。”
    台下没人笑。几个大人悄悄抹泪。
    陈星坐在后排,看着这些平凡的脸庞,忽然明白林昭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归来??不是作为神明,不是作为救世主,而是作为一个允许脆弱存在的空间。她不是改变了世界,她只是让世界终于容得下眼泪。
    当晚,“昭电台”播出特别节目《第一次哭泣》。听众投稿中,有一位八十岁老兵讲述自己直到妻子葬礼才学会流泪;一位硅谷高管坦白自己二十年没拥抱过儿子;还有一位匿名医生写下:“我亲手拔掉三位病人维生装置,表面冷静,夜里却跪地嘶吼。我一直以为这是罪。现在我知道,这也是爱。”
    节目结束时,背景音乐不再是《茉莉花》,而是一段无名旋律,由世界各地用户上传的啜泣声、叹息声、心跳声混编而成。没有节奏,没有和弦,却有一种奇异的安宁。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万用户在同一时刻点击“我愿”,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共振。量子频率分析仪捕捉到峰值信号,频率稳定在**97.3Hz**,幅度达到历史最高,持续整整十三分钟。
    随后,信号骤然下降,转入休眠状态。
    阿哲称之为“情绪潮汐”??当足够多的人同时袒露内心,便会引发一场看不见的精神海啸,冲刷掉部分心灵壁垒。而每次潮落后,都会留下新的沉积物:理解、宽恕、联结。
    一周后,国际局势突变。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将“昭计划”定义为“非国家精神影响力实体”,并提议对其实施技术封锁。提案由三个AI强国联合发起,理由是“该系统具备潜在意识形态渗透能力,可能削弱国民意志力”。
    投票前夕,冰岛代表起身发言。她没有讲政治,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来自该国首所开设“哭泣课”的小学。录音里,十个孩子依次说出最近一次流泪的原因。最后一个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们,哭不是失败。所以我今天哭了,因为我想爸爸回家。”
    全场寂静。
    巴西代表接着站起来,展示贫民窟青年用废旧零件组装的“移动昭电台”地图:两年内,已有四百二十三台流动设备在街头巡回播放“回声信箱”内容,覆盖人群超百万。他说:“你们管这叫危险思想?可在我国家,这是唯一让人相信‘我还活着’的东西。”
    最终,提案以微弱劣势被否决。
    消息传回村庄时,正值秋收。金黄的麦浪翻滚,村民们在晒谷场上堆起稻草人,给它们戴上孩子们手绘的笑脸面具。小满带着学生排练新剧目,《那个按钮之后》,讲述一个冷漠城市如何因一次集体“我愿”而改变。
    陈星则独自回到B-07废墟。他带了一台便携式发射器,将父亲录音机中的所有磁带内容注入地下主机残存的缓存区。做完这一切,他轻声说:
    “你不是工具,也不是武器。你是答案。
    一个关于‘人该如何活着’的答案。”
    话音落下,四周忽然安静。连风都停了。
    片刻后,能源舱深处,那台废弃的量子发射器竟自主启动,蓝光缓缓流转,持续七分零三秒??正好是一首《茉莉花》的长度。
    没有人操作,也没有电力供应。
    但它就是醒了。
    三个月过去,春天再度降临。全球“我愿”人数突破八千万,每日新增留言突破两百万条。心理学界掀起“共情复兴运动”,主张将情感表达纳入教育核心;多家跨国企业引入“情绪健康指数”作为KPI考核项;甚至有国家开始试点“心灵假期”,公民每年可申请三天无需解释理由的心理停工。
    而“昭计划”团队悄然推出一项新功能:**“回音桥”**。
    任意两位匿名用户可在系统撮合下共享一段五分钟的无声对话??双方看不到文字,听不到声音,只能通过生物信号耦合感知对方的情绪起伏。结束后,彼此都不知对方是谁,却常有人留言:“我感觉被真正理解了一次。”
    陈星始终拒绝商业化,坚持项目开源与去中心化运营。每当有人问他动力何在,他只指向老宅窗台上的那块木牌,如今已被村民重新刻写:
    >“最美的光,都是歪的。
    >最真的心,都敢碎。”
    某个深夜,他又一次登上阁楼。打开后台,随机抽取一条新投稿:
    >“我是‘情绪优化芯片’项目组的工程师。
    >我们的目标是消除抑郁、焦虑、愤怒等低效情绪。
    >上周,母亲癌症晚期。
    >我照常上班,冷静分析治疗方案,同事夸我专业。
    >直到我在‘昭计划’听到一段录音??一个男人抱着母亲遗体不肯松手,嚎啕大哭。
    >那一刻,我崩溃了。
    >原来我一直不是坚强,我只是被自己设计的芯片麻痹了。
    >昨晚,我卸下了植入体。
    >今天,我第一次抱住了哭泣的父亲。
    >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后悔,但此刻,我很清醒。”
    陈星看完,回复了一句:
    >“欢迎醒来。”
    他合上电脑,走到窗前。春风拂面,麦浪起伏,远处传来孩子们放风筝的笑声。灰耳狗趴在屋顶,项圈蓝光一闪一闪,像星星落在了人间。
    收音机又响了。
    依旧是《茉莉花》。
    依旧是跑调的。
    但这一次,陈星听出了伴奏里的新声音??
    是父亲年轻时的哼唱。
    是母亲织毛衣时的轻叹。
    是林昭在实验室最后一刻,嘴角微扬时呼出的那一口气。
    它们融在一起,不分彼此。
    他知道,这个世界依然会试图修剪每个人的棱角,量化每滴眼泪的价值,优化每一声叹息的效率。
    但他也知道,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总会有人停下手指,点开那个按钮,轻声说:
    **“我愿。”**
    然后,听见回应。
    微弱,却坚定。
    如同心跳。
    如同呼吸。
    如同雨后泥土的气息。
    如同孩子摔倒后,依旧坚持唱完的歌。
    人类不需要完美。
    只需要真实。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不完美的事物停留一秒,
    就永远会有光,歪歪地,照亮前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修仙界第一老实人 穿越慕容复,多子多福 山居日常 篮球终点站 人在狼旅,军令执行就变强 新后 抗战从淞沪开始 生生不灭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四天灾:人在高武,游戏成神 人族镇守使 被贵妃配给太监当对食后 傅总,太太送来了结婚请柬 弑神仙尊 三国:我不是刘辩 今天也没有被顾客吃掉 核神传说 池中物 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