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1章盛世底线——以胖为耻(第1/2页)
李承乾有时候也会去长安城里逛逛,看看还有哪些方面不足。
就比方说自行车三轮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他虽然有一些后世的记忆,可毕竟事情很多,休息的时候只想放空脑子。
如果不偶尔出去逛逛,很多东西也想不到。
因为现在的大唐,在他的眼里就是遍地需要改造,简直像是一团乱麻一样。
大唐的铸铁能力本身就不错,否则宋朝就不可能凭空出现铁量大增,以至于百姓都用得起铁锅。
在这方面,李承乾给了工部一些关于后世高炉的技术。
再加上道路的通畅,运输渐渐开始变得便利,对外战争的消耗又变少,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老式武器需要回炉。
总而言之,铁的产量大大增加,也就有了实现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基础。
至于橡胶,虽然南方那边没有大量种植,可原本野生的就不少。
再从海上进入广州港的番邦那边购买,自然也就供应得起了。
想要大量的本土收获,还需要时间去酝酿。
最基本需要运转的钱,现在大唐多的是。
不管是要大唐币,还是要铜币等,都没有任何问题。
和尚们实在是太肥了,截止到最后收尾,天下的和尚庙给他足足供应了七亿贯以上。
这么多钱,李承乾都不敢随便放出去,只能多多的给那些番邦的人带走。
反正迟早要收拾他们,到时候一切又会回来。
现在的大唐,可谓是国富民强,民也在变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吐蕃的战事,李承乾一点都不操心。
虽然是当前时代的另一个大国,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地域问题属实严重,需要稳扎稳打。
但李承乾从来没想过,松赞干布能够翻盘,因为大唐是一力降十会。
高句丽那边,现在程咬金在那边督促造船,就为了去倭国那边,把金银铜都给运回来。
那个吐谷浑,李承乾甚至没有过问,李靖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也就某年某月某日,吐谷浑灭了,一句话结束。
李承乾当初就说过,只要他没有特别交代的,连皇帝都不用留。
吐谷浑,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没了。
“陛下,您说这才是刚刚起步,这?”
楚慕希不敢相信,李承乾所谓的刚刚起步。
她捂着嘴惊讶道:“陛下,如果这都算不上起步,那历朝历代算什么?
臣妾偶尔也出宫,别的先不说,长安周边的百姓,几乎再也看不到面黄肌瘦的。
至于插标卖首的和乞丐,现在也很难见到了。
百姓门有的种,没人想要当乞丐。
更何况,那些原本就有土地的,他们还能白得一笔不菲的钱财,足够安居乐业了。
再加上最近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年。
总之,在臣妾看来,你已经是千古难寻的圣君。”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所谓圣君,不过如此罢了。
历朝历代,只要不大面积饿死人,就称得上是所谓的盛世。
即便在灾年饿死了很多人,只要是局部范围,都依然可以厚着脸皮自称一声盛世。
可在我的眼里,连最基本的盛世底线都没有达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1章盛世底线——以胖为耻(第2/2页)
楚慕希好奇道:“陛下,您眼里的盛世底线是什么?”
“我眼里的盛世底线,是人人都以胖为耻!”李承乾淡淡道。
“以胖为耻?”
楚慕希呆呆的重复了一遍,满脸茫然。
“不错,就是以胖为耻!
想要胖起来,就得有吃不完的食物。
当以胖为耻出现,就意味着百姓已经富裕到想怎么吃怎么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会很容易长胖,甚至胖到连起身走路都做不到。
当很多人都发胖,百姓也不再缺吃的,百姓就会觉得,胖不再是能吃饱穿暖,而是一种可耻的表现。
他们会觉得,胖的人就像一头头猪。
总体来看,现在我大唐就是以胖为美,能长胖说明吃得好,也吃得多,这是需要家底去支撑的。
所以,我的底线就是以胖为耻。”
“这这这……”
楚慕希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可也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
人人都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吃不完的肉,才能够做到那种以胖为耻吧。
可,就算是做梦,楚慕希都不敢做这样的梦。
这是思维的惯性造成的,也是社会赋予的三观。
就像李承乾说的,只要大面积饿死人,都足以称得上盛世了。
在这个不大面积饿死人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大多数人都有口吃的,那已经是盛世中的盛世。
若是做到李承乾说的这个份上,那该怎么称呼,楚慕希都想不出来。
而这,居然只是李承乾的底线?
“陛下,那,那您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楚慕希实在太过于好奇了,完全憋不住。
李承乾伸手朝着天空中一指,尽管天还没有完全黑,但那边一轮月亮正在升起。
“小荷,如果我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包括那一颗月,大多数都像我们脚下踩着的大地一样呢?
一颗星星就是一个世界,别的某颗星星上,也有如同我们人一样高文明的生灵。
他们站在自己的大地上,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天上的星星。”
“啊?这……”
楚慕希瞠目结舌,满脸不可思议。
现在的工部之中,已经有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和后世专业的没法比,可也比得上很多民用的了。
最起码,那一台天文望远镜,能够在月圆的时候,比较清楚的看到月亮上的一些东西了。
这个秘密,估计要不了几年,等实行义务教育之后,就不再是秘密了。
关于义务教育,现在李承乾差的不是钱,差的是所谓的师资力量,还有造纸印刷方面的工业基础。
要制造那么多学生需要用的书本笔墨,这需要庞大的工业去支撑。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是,要让百姓继续富裕起来。
要让他们能够把孩子这个单位,给主动独立出来,不算作家庭的劳动力,至少不算作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大唐的面积太大了,以后还会持续扩大,没有后世那么雄厚的工业,就算下达了圣旨,百姓不送孩子读书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