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法堂里,同样是一群肌肉男,但这回他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面前摆着桌子,正襟危坐,挺胸抬头,比谁都像乖学生。
讲课的老师反而是些老头,或是文弱书生,偶尔出现一个穿黄衣服的兼职教师,整堂课都没人敢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喘。
神工堂则与前两者完全不同,教学场地讲究开放!
直接就在一片空地上进行。
到处是竖起来的大木板,上面钉着各种设计图,学生们就在这些木板之间学习。
今天的第一堂课,是皇帝亲自传授的“千里行军之秘法”——绑腿。
负责教学的是一个魁梧的壮汉,同样是军中将帅,他让学员们根据体型和耐力分成两组。
一组按照正确的方法绑腿,另一组则不绑腿,然后让他们背上百斤重物,来回跑百米,不断重复。
朱钰到来时,他们已经跑了两千米,陆续有人撑不住,呼的一下倒在地上,随即被旁边的医生和学徒拉走,现场立刻进行救治。
后来又陆续有人倒下,接着大家才意识到皇帝来了。之后的五百米,竟没有一个人再倒下。
五百米走完后,才有个学生晕倒在地,被医生迅速拉走。
“有意思,你是想让他们亲身感受绑腿的好处,用无可辩驳的现实差距,让他们真正重视绑腿?”朱钰微微挑眉。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确实不错,就是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尤其是在皇帝出现之后,这些学生死要面子活受罪。哪怕已经走不动了,还硬撑着脖子,到最后只能晕倒。
教学老师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回陛下,末将以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亲自经历。”
“书本上的东西终究浅薄,唯有实践,才能让人记忆深刻,体会良多,真正掌握。”
朱钰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站在一旁继续观察。
走到两千八百米时,场上只剩下三十七个学员,还在咬牙坚持。
走到三千二百米时,人数急剧减少,只剩十六人,四肢都在发抖,却依然不肯放弃,只想走到最后,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把。
走到三千四百米时,又有一人倒下,当场晕厥,场上只剩三人还在互相较劲。
这三个人,都正确地绑上了绑腿,而那些没绑的,早已在前面接连倒下,没人能撑到现在。
绑腿的作用,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了。”朱钰拍了拍手,“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绑腿的效果,在每个学员眼前彻底展现出来。
到了这种程度,所谓的“日行千里”之术,必然会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继续比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旁边的教官立刻大声喊道:“可以了!你们三个,都休息吧!”
听到这话,三人都有些不甘心,神经一下放松,整个人也跟着倒在地上,陷入几乎晕厥的状态。
看到这一幕,原本还想安慰他们的朱钰摇了摇头,让医生和学徒赶紧上前处理,自己则转身离开。
皇帝的身份啊,好处多,坏处也不少。
以后还是要多来几次,等学生们适应了,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像今天这样的闹剧,估计也不会再发生了。
朱钰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算早,也不算晚。
干脆回到办公室,回想自己在演武堂说过的话,拿出纸笔,一字一句地斟酌,将人造斜坡的方法,写在了信纸上。
整整写了一千多字,朱钰才停下笔,接着拿出一张空白的信纸,在上面画出尽可能详细的人造斜坡设计图。
随后,他将这份设计图,连同自己所写的关于人造斜坡的方法,全部装进信封里。
“成敬,把这封信交给驿站,加急送往宣府。”
成敬不敢怠慢,转身离开,把信交给了身边可靠的太监。
那太监一路狂奔,将信交给驿站,说明是千里加急。
驿站立刻派出快马,朝着宣府方向飞驰而去。
京城和宣府之间,大约有四百里的距离,这一封信想要送到杨洪手里,就得跨越四百里地。
这四百里地,需要花多少时间?
在道路修缮之前,大概需要两到三天。
而在修缮之后,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一天之内!
如果天气好,甚至可能半天就能把信从京城送到宣府!
在快马加鞭之下,第二天清晨,杨洪再次睁开眼睛时,便收到了这封来自京城的信。
他十分重视,以为是皇帝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他去办,打开一看,顿时有点懵。
“人造斜坡之法?将大炮架设其上,能有效提升射程范围,涵盖中远近距离,解决近距离没有角度的弊端。”
杨洪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这封信,又拿出设计图,对照着再看一遍信的内容。
两次看完后,杨洪若有所思,陛下这个异想天开的办法,似乎还真能实现。
他不是个纸上谈兵的人,当即带着人来到城墙之上,亲自操作刚刚从京城运来的重炮,对着城外打了一炮。
然后又拿起火铳,同样对着城外开了一枪。
接着,杨洪尝试了多种兵器,对不同射程进行测试。
很快,他就发现,许多重型武器,比如红衣大炮、子母连环炮、弩车等,确实在近距离存在火力空白的缺陷。
而陛下所说的人造斜坡,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杨洪立即派人到城墙外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实验,同时回到地图前,双眼不断扫视,寻找合适的地形。
终于,在贾家营附近,杨洪找到一处合适的山谷,顿时露出狰狞的笑容。
“从这里到那里,修建一片人造斜坡!”
“到时候,一定要给瓦剌一个大大的惊喜!”
处理完军报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要是再不回家,家里两位恐怕就要坐不住了。
朱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坐进马车里,静静地闭目养神,心中却在思考近日的国事大事。
想要当一位千古明君,不容易;
想要在封建时代,当一个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的君主,更是难如登天。
朱钰正一步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过程自然极其艰难。
哪怕有一个天胡开局,也依然需要面对无数险阻。
每一刻,他都在思虑重重,自从穿越以来,难得有片刻的轻松。
成敬的声音突然从外面传来。
“陛下,有一份奏章刚刚送到,是否要微臣送进来?”
朱钰睁开眼,眉头微微一皱。
在这个时候打扰他的,肯定不是什么小事。最近京城局势动荡,又出了什么问题?
“进来吧。”
成敬弯着腰走进马车,将手中的奏章双手奉上。
朱钰随意地拿起来,打开一看,内容不多,说的是最近选秀的事情,送来奏章的是礼部尚书胡濛。
胡濛在奏章中表示,选秀的事情已经基本准备妥当,陛下英明神武,相貌俊朗,民间声望极高,深受百姓爱戴。
消息一传出,便有上千人报名,可谓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应有尽有,不知陛下打算何时开始选秀?
朱钰眉头皱得更深了,将手中的奏章随手丢给了面前的红袍大太监。
成敬猝不及防,只好手忙脚乱地接住,好在最终还是接住了。
“这件事,你清楚。”朱钰淡淡地说。
成敬俯身道:“陛下,此事不仅微臣关注,朝中文武百官也都在关注。”
“就连于少保,也对此事十分上心。”
“其中不少人甚至让自己的女儿亲自来参加选秀,这次报名的千人之中,达官贵人的子女占了不少。”
“有多少?”朱钰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这些人真是见缝插针。
他发现这位能力非凡,不仅稳住了地位,还似乎有让大明重新强盛的迹象,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投资。
成敬小声说道:“一千人中,大约三百四十二人,背后要么是文官,要么是武将,要么是勋贵,甚至还有巨商和京都豪强。”
“剩下的几百人中,有二百多个是平民女子,其余的则是寒门子弟,甚至不乏书香门第。”
成敬这话说得明白极了。
他的意思是,这一千多名参加选秀的女子中,只有两百多人是真正清白的平民,大多数都是富贵人家出身。
剩下的那些,背后或多或少都跟权贵有关系,甚至干脆就是权贵的子女。
就连所谓的寒门子弟,恐怕也是传承了几代的家族,只是近代没落了,才自称寒门。
那些普通的百姓,在权贵眼中连牛马都不如,哪里配得上称为寒门?
朱钰顿时感到一阵厌烦,想到前线将士正在寒风中奋勇备战,自己作为皇帝,不思进取,竟然还要参与这种无聊的选秀,忍不住冷哼一声。
“这件事暂且推迟!”
“前线将士艰苦奋战,京营二十万将士日夜不停地修桥铺路,我大明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福建叛乱至今仍未彻底平息!”
“要让这些埋头苦干的人知道,朕,大明天子,在他们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命的时候,却在后方大开后宫!成何体统?”
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成敬一脸忧愁,赶紧劝道:“陛下,陛下呀,这选秀之事,真耽搁不得。”
“满朝文武,都盼着陛下选秀,多纳几个妃子,早日生几个皇子呢。”
这些道理,朱钰哪里会不懂呢?
身为一国之君,没有足够多的子孙后代,未来权力的交接就不够稳定,文武大臣也很难做到尽心尽力地效忠。
眼下正是大明动荡之时,福建战事尚未平息,各地乱象频生,就连京城都问题不断。更不用说那些皇帝无法亲自看到的偏远之地了。
面对这样的局势,朱钰每天都如履薄冰,每晚都在反复问自己:今天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有没有遗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