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江西不靠海,但因为朝廷里官员多,靠着这个优势,光是卖瓷器就能赚大钱。
解缙、杨士奇这些重臣一直对江西士子格外关照,大力提拔,彼此之间互相帮忙。而士子在考取功名之前,常常得到商人的资助,商人也需要官员帮忙才能进入一些赚钱的行业。
正是这一系列的关系,才让朝廷中有一半的官员是江西人。
其他大臣只能眼睁睁看着江西士子不断上升,却无能为力。
现在机会来了。
河北、山东、天津,甚至辽东,都看到了渤海这块肥肉。
相比起走私,皇室特许的官方贸易更有吸引力,至少不用再被层层盘剥。
周忱看了陈循一眼,两人都是内阁成员,也是江西人。周忱不明白,为什么陈循会同意开放海禁。
只有禁止海禁,不靠海的江西才能得利。
陈循没在意周忱的目光,而是望着皇帝,接着站出来奏道:“陛下仁慈如春,恩泽百姓,天下人都感激陛下的恩德,陛下圣明!”
他的目光随着皇帝的引导看得更远了。
海,是关不住的,江西能做的事,沿海其他地方也能做。
江浙一带,于谦已经崛起,将来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跟上。
而以江西为榜样,抱团取暖的大臣最终会形成按籍贯划分的派系。
到那时,大明朝廷就要陷入无休止的党争。
现在看起来,皇帝退了一步,实际上却狠狠打击了那些涉及走私的官员。
周忱不敢带头反对,因为他天天被皇帝威胁家人,怕连九族都保不住。
你看那文官之首、江西人王直,不也没办法吗?
所以,陈循第一个称赞皇帝,于谦也跟着站出来,王直自然也紧随其后。
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朱祁钰长长地叹了口气,果然,这世上还是靠实力说话。
不过,朱祁钰心里清楚,这事还远没完。
接下来更要谨慎才行。
正如王直所说,如果朱祁钰大肆,南方恐怕又要出乱子,到时候粮食供应不上,北方也难以安宁。
但眼下朱祁钰气势正盛,下面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太监舒良在退朝时大声喊着。
这个太监是兴安挑选的,经过朱祁钰同意后才被安排在身边伺候的。
兴安生病期间,就是他负责照顾皇上。
之所以选他,一是因为他还算能干,二是朱祁钰喜欢用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尤其是夺门之变后被处死的。
舒良跟在皇上身边,低声提醒道:“陛下,皇后册封的事再不准备,就要到元旦了,还有夷王的谥号还没定下来……”
就像一本账本,舒良把皇上没办的事情一件件列出来。
“夷王已经下葬了吗?”
朱祁钰停下脚步问。
“回陛下,是的,虽然按亲王礼下葬,但参加的人不多,德王也在守孝。”
舒良低头回答。
朱祁钰拍了拍额头,这才想起来,难怪朱见深一直没来找他玩,原来是去守孝了。
“给他赐个‘戾’的谥号吧。”
朱祁钰想了想,说:“你去跟杨善说一声,皇后册封就定在十一月初。”
舒良站在原地,弯腰应道:“奴婢领命。”
说完,他就留在宫中,而朱祁钰则去了太医院。
兴安在京城没有宅子,所以在这里养病。
董宿带着一位老人在门口迎接圣驾。
这位老人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刘纯,今年八十六岁,算是高寿了。
“臣等,叩见圣上。”
朱祁钰一下车,太医院的人都排好队跪了下来。
“起来吧。”
朱祁钰点点头,众人分列两旁,朱祁钰带着厂卫走进太医院。
绕过几条路,来到一处小院,兴安就在里面养病。
院子里能看到医生,也就是医学生在照看砂锅。
还没进院子,朱祁钰就闻到了一股药味,味道很难闻。
进了屋子,看到兴安趴在床上,一见到皇上,就开口说:“陛下恕罪,臣有伤不能远迎。”
“没事,感觉怎么样?”
朱祁钰走到床边,此时兴安身上全是药味。
“谢陛下厚爱,有劳董御医,臣感觉好多了。”
明显能看出来,兴安状态好了不少。
“大珰过誉了,这是臣的本分。”
御医是太医,但太医不一定是御医。
医官、医士、医生都可以叫太医,但只有给皇帝和皇室成员看病的,才能称为御医。
要是皇帝喊一声“太医”,对方可能不知道你要找谁,但一喊“御医”,就知道是要治病。
“安心休养吧。”
朱祁钰拍了拍兴安的肩膀说道。
“陛下的恩情,臣不敢忘。”
兴安刚撑起上半身,又被朱祁钰按了回去。
“大概要养多久?”
朱祁钰转过头,问董宿和刘纯。
董宿回答:“伤筋动骨一百天,不过大珰再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但不能太劳累。”
朱祁钰点点头,说:“看到兴安没事,朕就放心了,大家走吧。”
“谢陛下。”
兴安说完,知道皇上是让他安心休养。
众人离开小院后,朱祁钰才问:“那个章程进展如何?”
董宿行礼说:“已经跟刘院使商量好了,正准备呈给皇上。”
“那就拿过来,朕在值班房看。”
说完,朱祁钰就往院使的值班房走去。
这个章程一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广招京城的医生、医匠和赤脚大夫,进太医院学习。
第二部分是让太医院派人到京营,教将士们医药知识。
两边同时进行。
第三部分是最关键的医学院,南京除了留守的院判和吏目外,其他医官都要调回京城填补空缺,同时扩大太医院规模。
而医学院将从太医院出来,选址由皇上决定。
设立院长、教授和吏目。
院长的主要任务是执行皇上的教育方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人事,确保学生正常学习和吏目的工作秩序。
教授负责教学生医学理论和实际操作。
吏目则负责审核学院的财务和支出,由皇上指派。
由此可见,两人对这个医学院确实下了不少心思。
“院长由谁来当?”
朱祁钰问。
办医学院这事,自然要找懂医学的人来做,如果交给吏部,那就是外行管内行,更何况朝中大臣都是读八股文出身的。
就算王直有本事,朱祁钰也要把他排除在外。
董宿和刘纯互相看了眼,由刘纯回答:“回陛下,院长一职由董院使担任,臣则代替董院使,担任京城太医院院使。”
这是最合适的安排,董宿在京城太医院当院使时间很长,管理能力比在南京闲置的刘纯强很多。
而刘纯医术不错,在太医院当院使,也是御医,需要随时待命,所以更适合这个位置。
朱祁钰点头说:“再设个荣誉院长,朕来当,朕也整理了一些手册,你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是朱祁钰根据前世模糊的记忆写的。
前言写着: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百姓的疾病,推动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
董宿双手接过小册子,翻开第一页,看到这句话,心里顿时激动不已。
前几页是朱祁钰记录的一些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里面还提到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
刘纯伸着脖子看,书上讲的是喝水要讲究卫生,不干净的水会让人生病,这些道理。
但随着两人越聊越多,话题从喝水扩展到排泄物,再说到蚊子、苍蝇、老鼠这些害虫,讲的是疾病是怎么传播和预防的。
这比以前说的“外邪”更清楚明白,整本书都是用白话写的,显然考虑到郎中们的文化水平。
“细菌”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脑子里,接着就开始和他们以前的理论慢慢结合。
董宿抱着书的手在发抖,刘纯则皱着眉头。
坐在椅子上的朱祁钰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他们的表情。
这本书还没写完,真正成书还需要现在的医学专家一起参与,根据现有的基础逐步补充内容。
而朱祁钰在前面几章已经定下基本结构,防止一些胡乱的说法混进去。
过了很久,董宿抱着书,抬头看向刘纯,两人对视一眼,又一起望向皇帝。
“陛下,这本书有些地方臣不太明白,能不能请教您?”
董宿立刻问。
“没问题,朕知道的都会告诉你们。”
朱祁钰放下茶杯说。
这一问一答,一直持续了一整个下午。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董宿拿着书,和刘纯一样,眼里闪着光。
因为他们以前学的医术,不是讲外邪,就是讲内邪,从来没人详细说过这些邪气到底是什么。
现在他们明白了,原来是一种看不见的生物在作祟。
“陛下,真能看见外邪吗?”
刘纯急切地问。
“当然可以,朕府上就有。”
朱祁钰说的,就是显微镜。
用的是东海的水晶,加上马权度进贡的水晶球,经过打磨切割后,基本上能看,只是有点模糊。
玻璃,大明有,但透明的玻璃,大明确实没有。
目前来说,用水晶也差不多,虽然越透明的水晶越贵重,但贡品里有。
朱祁钰不需要这种装饰品,所以在透明玻璃出来之前,就用这些来做实验。
听完皇帝的话,刘纯恨不得立刻飞到郕王府,看看那个外邪到底长什么样子。
一旁的董宿也是同样心情,但一看天色不早了,再急也得等到明天。
“你们别光是看,针灸、推拿这些中医怎么诊断的要点,都要你们来写。还有,别自己关起门来写,写完之后,这就是天下医生都该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