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他看到皇帝关于新型比武大会的独特构思时,不禁拍案赞叹。
这次演武大会,与以往不同,更注重团队协作,而非个人展示。从单人技艺比拼转变为各部展现实力的舞台!
“妙极!实在是妙极!”
“如此一来,各部定会竞相研发新技术,改进武器装备,火器必然迅猛发展!我大明岂能不强?”
“话虽如此,但此计虽好,其隐忧也显而易见,必须仔细考量才能施行。”
于谦凝视信纸上的文字,再度陷入沉思。
年轻帝王的奇思妙想总是令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夜过去。
于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回信。
他在信中明确表达对新型演武大会的支持,同时认可石亨的观点:新型演武大会涉及面广,不宜草率举办,需留足时间筹备,待万事俱备再召开才是明智之举。
信中,于谦详细列举了新型演武大会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于其他问题,则表示还需进一步斟酌,之后继续向皇帝汇报。
于谦的信件很快递交传令兵,飞马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郕王府内,朱祁钰面前摊放着《水浒传》与每日需要批阅的奏疏,神色变幻不定。
这本《水浒传》正是源自不久前陈循提及凤阳诗社之事。
朱祁钰对这本未经后世改动、版本相当原始的《水浒传》兴趣浓厚,特意抽出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第一卷……
发现与后世相比,这本书的确多了一些内容,但整体差异不大。
要说有何特别之处,其实也没有太多。
唯一让朱祁钰有所触动的是,《水浒传》的遣词造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反观自己平日批阅的奏疏,里面生僻字层出不穷,朱祁钰自认文化水平不低,但也常常需要借助字典才能完全理解文章。
这种阅读体验实在令人煎熬。
“成敬,今后奏疏撰写尽量采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别再整这些花哨的东西了。”
“朕是在处理政务,不是在学稀奇古怪的字眼!”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朱祁钰毅然决定以皇权推动变革。
权力若不用,则失去意义,更何况他的指令皆旨在提升效率。
成敬有些为难,这种长期形成的惯例并非轻易可以更改。
庆幸的是,当今陛下掌握军政大权,政绩斐然,在推行新措施时或许不会遭遇太多阻碍。
这时,书房门传来轻叩声,一名侍从轻轻推开门走进书房,低声说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康。”
成敬回应道:“何事?”
“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求见。”
朱祁钰就知道这家伙没事绝不会来找自己,突然送来一本《三国演义》,肯定心怀鬼胎。
当时问他,他还不肯说明,几天过去,果然又来了。
朱祁钰笑了笑,说道:“让他进来。”
仆人出去后,李洵很快来到书房,跪下行礼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免礼,李洵,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把这本《三国演义》送给朕,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洵没有立刻回答,先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表情。
发现皇帝面带笑意,看起来似乎并未生气,心中稍觉放松,于是详细讲述了这件事。
这次他不再隐瞒,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这本《三国演义》,在嘉靖年间,曾一度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
理由是在这本书里,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描写稍显夸张,甚至有些脱离事实。
这类描写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存在,但大多属于文学加工,并非恶意篡改。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此都能宽容以待,直到嘉靖帝,不知为何,突然下令禁止此书流传。
李洵这次将这部《三国演义》献给皇帝,其目的正在于此,还有一个附带的小目标。
“陛下,自大明实行海禁以来,我朝民间雕版印刷水平直线下降,日渐衰败。”
“特别是最近,徐海之乱爆发,更是重创了浙江地区的雕版印刷业。”
“现在可以说是……危如累卵。”李洵说到这里,摇了摇头。
接着,他神情严肃地说:“如果要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民间雕版印刷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陛下有意扶持,还需要稍微关照一下民间雕版印刷业。不过单靠资金支持,恐怕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其中的细节,还请陛下深思熟虑。”
朱祁钰若有所思,总觉得李洵在和自己玩捉迷藏,表面上丢出两个烟幕弹,实际上另有目的。
他不想纠结太多,转而思考李洵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容易解决,书中的那些内容有人觉得不敬,但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暗地里被指责几句,也不会掉肉,他作为皇帝,身正不怕影子歪,被别人阴阳怪气又能怎样?
不过这本书中确实有些情节不太合适。
“关羽身为蜀汉名将,赤壁之战后威名大震,却因失荆州而被贬,最后被东吴所杀。他一生忠义无双。”
“这样的人杰,实乃英雄,如今人已逝去,又怎能毁坏他的名誉?”
“在这本书中,对他的评价多有曲解之意,像这样的情节,还是删去为好。”
“至于其他部分,就没有太多关系了,李洵,你自行找出一些过于过分的内容删减即可。”
李洵面露喜色,行礼道:“陛下圣明。”
他听出了皇上的意思,这意味着《水浒传》可以继续刊印了。
民间与朝廷的文武官员对此可能有些异议,但在皇上的支持下,这些问题都不足为虑。
更何况,《水浒传》本身并不是什么,只是因为碰上了朱祁镇,才被莫名其妙地列入了禁书名单,禁止传播刊印。
“至于第二件事,关于民间雕版印刷的事。”朱祁钰神情犹豫。
他对这件事并不了解,如果轻易相信陈循的一面之词就仓促做出决定,后果恐怕不太理想。
“朕以后会留意一下,等弄清楚事情的具体情况后,再决定是否给予扶持。”
陈循的神情更加欢喜,原以为只能达成一个目标,已经算是幸运了。
没想到皇上如此明智,看来两个目标都能实现了。
陈循兴冲冲地离去,却给皇上留下了一件棘手的事。
“如何恰如其分地扶持民间雕版印刷?真是让我犯难啊。”
“更别说,这个行业是否需要扶持,本身就值得商榷。”
朱祁钰沉思片刻,决定暂时搁置此事,记在自己的备忘录上,等日后有空再处理。
至于现在,还有很多更紧迫的事情需要处理,一时半会实在抽不出空来关注这些细枝末节。
陈循离开后,朱祁钰想到袁彬即将对朱祁镇下手,心中暗自盘算,现在也应该提前做些舆论准备了。
他反复权衡,决定在朱祁镇去世前,尽量削弱他在文武百官以及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
对于后者无需多言,朱祁镇这种人在百姓心中本来就没什么地位。真正关键的是前者,仍然有许多维护传统礼法的文武官员,表面上虽然服从他的领导,但内心深处依然供奉着朱祁镇。
他们并非不清楚朱祁镇有多荒唐,有多无能。
一次次的闯关行为已经让他在文武百官乃至所有人面前充分展现了无能的表现。
他们所维护和信仰的,并不是朱祁镇这个人,而是宗族礼法的传统正统性。
正是因为朱祁镇作为嫡长子拥有这样的正统性,才让朝堂内外众多文臣武将对他念念不忘。
如果朱祁钰想要对他动手,无论如何都必须提前做好铺垫工作。
否则一旦动手,无论成败都会在朝中掀起巨大波澜。若是失败也罢,要是成功的话,朱祁镇一死,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官员会震惊不已!
朱祁钰最终决定将朱祁镇的现状如实告诉各位大臣,相信这样应该能让那些坚持正统立场的大臣受到致命打击。
这就够了。
消息首先传到了王直手里。
身为文官之首的他,自从京城保卫战结束后,地位已大不如前,他自己也有意辞去这个职位的意思。
与于谦相比,他的能力确实稍逊一筹,不过即便如此,在于谦离开京城之后,他仍然是整个京城里名副其实的文官之首。
因此,朱祁钰想要开展舆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说服王直。
看完前线送来的军报,王直闭目沉思良久,两行泪水忽然从眼角滑落,顺着脸颊滴落在地上。
“唉,,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呢?”
“成敬辛苦你了,接下来我去和其他大臣沟通吧。”
成敬惊讶地问:“王大人不觉得麻烦吗?”
“怎么可能不麻烦,但有些事情由我去处理更合适,要是让你来办反而不合适。”
王直长叹一声,送走成敬后,亲自将这份由探子获取的情报递交给文武百官。
徐有贞得知消息后,当场愣住了,像一尊雕像一般呆立不动。
过了很久,有路人路过他家门口,即使隔着老远的距离,也能清楚听到从屋内传出的一阵阵哀号声,如同乌鸦悲鸣,十分凄惨。
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祁镇,确实有不少大臣对他忠心耿耿。
先前有刘安,后有徐有贞,一个个的。即使需要为正统献出生命,他们也毫不犹豫!
只要是稍微正常的皇帝,这些忠臣的结局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