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0章求解成功能让人类文明上一个新高度
千禧年时期,阿镁立卡的克雷数学研究所发布了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悬赏令,只要有人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难题就能获得100万美元赏金。
这七个难题分别是:NPC完全问题丶霍奇猜想丶庞加莱猜想丶黎曼猜想丶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丶贝赫-斯维讷通-戴尔猜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七大难题现在只剩下六大了。
其中的庞加莱猜想已经在2002-2003年由鹅国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解决。
孟秋颜站在旁边观看着若有所思地说:「流体最难量化的就是微观上的不可控,如果要从微观层面分析每个微观粒子的运动简直是天方夜谭。」
「流体力学巧妙的设计就是绕过微观,直接从宏观尺度量化这些微观粒子组成的整体,要从无数个不可控的变量中找到整体系统的不变量,而这些不变量总是遵守某些守恒定律。」
「不管流体中有多少微观粒子,总能用压强丶温度丶速度和密度四个物理量描述。」
「在不变中求变,变中求不变,遇事不决先找不变量,这个不变量就是守恒量,任何事物都存在守恒量,流体也是同理。」
严格的来讲,不变量和守恒量不是一个东西,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末了,孟秋颜长长的吐了吐一缕气,她再次看向白板上的内容,疑惑地说道:「这些我看着也不像是要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啊,难道是我太笨了嘛……」
陆安回头瞄了眼女友,说道:「的确不是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但也是,要解这个方程,现有的数学体系搞不定,所以要创造新的理论工具来解决它。」
此话一出,孟秋颜当场一愣,这种话也就只有他敢说得出来了。
陆安收回目光继续自己的事情。
良久,她反应过来,顿时摇了摇头自顾自地说:「算了算了,懵比又伤脑,我还是负责崇拜吧,懵比但不伤脑。」
但过了片刻,孟秋颜又忍不住道:「话说,你真能解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陆安头也不回地说:「能。」
听到他这话,孟秋颜眨了眨大眼睛说:「真能找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人类文明怕是能上一个新高度。」
孟秋颜虽然看不懂,但她也知道如果解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将是数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突破,其影响远超流体力学本身。
在数学领域能推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的飞跃,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典型的非线性耦合偏微分方程,其解的性质是现代分析学的核心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造全新的数学工具,而这些工具被推广到其它非线性方程,比如爱因斯坦场方程丶量子力学方程等研究中,能极大的改变人类对复杂系统数学描述的理解。
而在物理与工程领域,能从「经验科学」走向「理论精确」,这也是陆安要花时间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最大原因,他要解决切切实实的实在问题。
目前,工程中对流体流动的预测依赖数值模拟,如飞行器气动设计丶天气预报丶油气管道输送等。
但是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基于两个隐含假设:解在模拟时间内是光滑的,否则数值结果会失真;其次即便存在湍流,其复杂但有限的尺度仍可被网格捕捉。
若是证明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全局光滑解,将从理论上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只要网格足够精细,就能准确描述流动,无需担心奇点导致的不可预测性。
这一突破能让航空航天丶能源丶船舶领域的设计从「经验试错」转向「理论驱动」。
说人话就是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
例如,精确预测阻力与升力,设计更节能的飞行器;精确模拟湍流混合,优化发动机燃烧效率;更可靠的模拟大气涡旋演化,提升天气预报精度。
不仅是物理与工程领域能迎来革命性突破。
在气候与环境领域,具备更精确的海洋环流丶大气运动模拟,提升对全球变暖丶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
在生物医学领域,精准模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气流在肺部的运动,推动疾病医疗与医疗器械设计。
在能源领域,优化风力发电机叶片形状,如利用湍流能量,改进核反应堆冷却系统,避免局部高温等。
总而言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连接纯粹数学与应用科学的桥梁。
解决这个问题将重塑人类对流体运动的掌控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深刻改变航空航天丶能源丶气候丶生物等诸多领域,甚至可能催生全新的技术革命。
不只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已经在陆安心中,千禧年的另外五个难题他都知道怎麽解决。
因为,真理就在他的大脑里。
这都是陆安前世遭遇那场宇宙级灾难真空衰变的缘故,他的意识奇迹般的在真空衰变后,以某种未知状态幸存了下来,并且在那个奇异状态期间洞悉了真理,一系列困扰他数百年的问题都已豁然开朗。
「你要是解决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问题,很可能会同时拿下菲尔兹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孟秋颜说着垂眸略作沉吟,她抬眼看向陆安,嘴角一扬,微笑着又道:「噢~,还有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赏金,足足100万美元呢,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难赚到的100万美元了吧。」
陆安瞄了眼女友,用以轻松的语调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的价值可不止100万美元,就算100万亿美元都不算多,它相当于是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倍增加速器,短期内可迎来一波技术爆炸,其价值难以用具体的数字来量化。」
孟秋颜好奇地问道:「解出来后,你打算什麽时候发表论文?」
闻言,陆安顿时一笑:「发表论文?这可不能随便乱发,要提前跟国家沟通,获得批准才行,不批准就不能发。」
陆安要是不声不响地发表出去,成了既定事实,国家也只能认了。
然后派人过来埋怨几句,这麽大的事招呼都不先打一声,以后再有类似的事一定要事先汇报。
陆安说道:「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涉及到众多应用科学领域,会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光是对军工装备,如飞机丶战斗机的研制,还有航天领域等,这就涉及到国防和高精尖领域。」
当下科技人员的研发思路,主要还是依赖「经验归纳」与「试错积累」,不断进行试错,这样成本高效率还慢,但因为理论不精确,也只能进行试错积累去验证,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决,从经验模拟到理论精确,本质上是让「理论预测」更加可靠,从而减少试错的成本。
打个比方,当理论精确度是70%的时候,需要试错验证1000次才能找到答案。
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决,一下子将理论精度提升到了99.999%以上,原本需要1000次试错验证可能就只需要10次甚至一次就找到答案了。
这无疑能极大的减少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效率也大幅飙增。
搞定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就能让当下的实际验证的角色从原来的「主导者」和「唯一依据」转变为理论的「校准器」和「边界探测器」。
当你还在用传统经验科学进行试错主导的那套逻辑去研制一款新战机丶新火箭,需要十年二十年,投入的资金几百亿甚至上千亿。
而我搞定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做同样的事情,时间周期从按「年」变成按「月」为单位计,我十几个月就能实现一款新火箭从立项到首飞,投入的资金还大幅骤降。
你费钱费时费力,我省钱省时省力。
这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孟秋颜想了想也不由得点点头说:「要是纯粹的理论数学层面,公开发表也无妨,但涉及到应用科学而且还能迅速转化成果的话,确实不宜公开发表。」
这时,陆安略作沉思忽然道:「还是得发表。」
孟秋颜:「???」
陆安与之对视着笑道:「发表出来,但让他们看不懂就是了,我在论文里融些其它因子,使得验证成本突破天际,让外界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孟秋颜感到困惑不解:「这不是多此一举?」
陆安摇头道:「这很有必要,我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决了可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孤芳自赏,是要转化应用的,而到应用阶段的时候是肯定瞒不住的,能轻松推测出我搞定了这个方程。」
「这玩意影响巨大,上边大概率会让我在内部公开,从而推动国家在多个科技领域整体快速进步,我要是捂着不放,那就显得没格局还有点不识大体了。」
说到这里,陆安看向若有所思的孟秋颜,微笑着补充道:「所以,我把论文发表出来,但全世界无论国内外没一个人能看得懂,这总不能怪我了吧?」
孟秋颜不由得点了点头,她也知道陆安此举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当全世界只有陆安能看得懂,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属性,全都仰赖他,那他就不能出一点事,这就能很好的震慑潜藏暗处的觊觎者。
哪怕有人想硬摘桃子,也会有更多的人站在陆安这边,把觊觎者给孤立,甚至合力把对方给灭了。
随着以后的事业体量越做越盘大,其中的利益也会愈发错中复杂。
此时的孟秋颜也尤为高兴,那是被信任带来的喜悦,因为这种事情陆安都坦诚的跟她说。
她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这种事情只能自己跟陆安关起门来说,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透漏半点,这也是为什麽陆安能放心跟她交谈这些事。
过了一会儿,孟秋颜望着陆安忍不住嬉笑颜开地道:「我仿佛看到不久后,全世界的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抓狂的画面,看都看不懂,搞不好信心都会备受打击,甚至自我怀疑人生。」
闻言,陆安笑道:「只是自己看不懂会很受打击,但大家都看不懂,那就释然了。」
大家都看不懂,说明不是自己菜,而是陆安太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