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52章加封边帅
选秀充实后宫,是天家的规矩这一点上,赵孝骞当然不会立什麽深情人设,义正严词说什麽除了自家婆娘谁也不碰。
毕竟,自家婆娘都有七八个了,赵孝骞的深情比草还贱。
规矩是规矩,赵孝骞不反对。
人都当皇帝了,谁还会拒绝美色?
不过赵孝骞并不是很热衷,他与自己的几个婆娘都有一个相识相爱的过程,而选秀,却真的只能是脱了裤子办事,相比之下,再绝色的美人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副皮囊罢了。
论内心的感情,终究比不上自家的婆娘。
缺少了感情的滋养,剩下的只是纯粹的男女欲望了。
「但凡家世清白的官吏平民之女,皆可选入宫中,在皇后回京以前,礼部会拟出名册,只待呈给皇后批允」
章惊突然加重了语气,道:「官家励精图治之馀,不妨—-嗯,多在后宫努力一下,最好能多诞下几位皇子,可定天下人心。」
赵孝骞一证,然后幽幽地道:「子厚先生,朕把你当忠臣,你把朕当种马?生多少皇子是朕能决定的事儿吗?」
章毕竟也是有名的道德君子,说起皇帝的宫闱床第之事,他很不习惯。
不自在地笑了笑,章惊道:「官家至少能决定一半,总之,帝王无子嗣的后果,官家想必最清楚,为了社稷长治久安,多诞皇子总是没错的。」
赵孝骞晒然道:「李渊也生了好几个,结果呢?依然是玄武门继承制,生那麽多皇子真有用吗?」
章惊不由语滞,张了张嘴,发现自己无言可驳,
赵孝骞沉默半响,道:「将来不管朕有多少个皇子,成年以后都不准留在汴京养尊处优,全部下放各地贫苦乡村劳作,体察民间疾苦,并且针对百姓的疾苦要拿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宋皇帝不立嫡长而立贤,在朕这里已经开了头,那麽,就把这个规矩一直传承下去吧,在朕之后,皇位唯贤者居之,不管排位顺序年龄长幼,诸皇子成年后,朕只观察他们的品性与能力。」
「谁适合当皇帝,朕说了算。」
章惊闻言一惊,这又是要打破祖制了?
赵孝骞见章惊欲言又止,想劝谏又不敢劝,他也不多解释。
华夏数千年来皇位传承,为何大多都以嫡长继承,而非立贤?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嫡长的排位顺序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而「贤」这个字,却很抽象很笼统。
谁是贤,谁不贤,谁说了算?只要拉拢的势力够多够大,众口一词之下,哪怕是条狗,大家也会说它是条贤明的狗,有帝王气象,这跟谁说理去?
这便是自古以来为何只立嫡长不立贤的原因所在了,因为一旦立贤,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动乱。
如何保证历代帝王立贤的皇子,是真正的贤明,而不是结党后人多势众的产物,这是个千古未能解决的问题。
赵孝骞目前也解决不了。
幸好他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总有一日会想到解决的办法。
赵孝骞这时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道:「登基大典后,各地官员皆上表,其中可有西北边帅章的表奏?」
章惊毫不迟疑地道:「政事堂昨日收到了章的表奏,章愿效忠官家,并表示继续为国成边,拒西夏人于国境之外。」
赵孝骞迅速警了章一眼。
章惊与章,二人都姓章,难不成有什麽亲戚关系?
没错,还真是亲戚。
章惊与章是同宗兄弟,大家都是一个祖宗。
如今俩兄弟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西北边帅,可谓是门庭显赫,权势无双,老章家的祖坟大约也炸出了嘉年华的效果当然,据赵孝骞所知,这俩兄弟平日的来往相处上,都很懂得避嫌,就如同不认识一般,所有的来往事务也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所以朝臣们尽管知道他们的关系,但朝中甚少有人参劾。
说起来,赵孝骞登基册封功臣时,并没有封赏章。
倒不是他忘记了,而是他在等章的态度。
章若是上表支持他即位,并且表示效忠,那麽章就应该被封赏,因为他确实是功臣。
赵孝骞没忘记当年率龙卫营突入西夏国境内,正是章在后方默默地指挥大军配合他的战术,
牵制西夏军主力在边境鹰战,才让赵孝骞抓住西夏国都空虚的机会,一举攻破西夏都城,立下不世之功。
更何况,赵孝骞在北方抗击辽军这几年,没少从章的魔下部将里挖墙角,折可适,郭成等将领,都是赵孝骞挖过来的。
章在背后有没有跳脚骂娘,不可考,但赵孝骞确实欠了章不小的人情。
这人情得还。
沉吟半响,赵孝骞缓缓道:「子厚先生,政事堂拟一道封赏旨意,加封章为资政殿大学士,
同知枢密院事,赐『朔方县侯」,仍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府。」
章惊不由震惊地看着赵孝骞。
这道封赏旨意可谓是皇恩浩荡,章都没想到,官家对这位同宗的西北边帅如此看重,不仅赐勋封爵,就连枢密院也给他挂了官衔。
纵观登基之后,赵孝骞对群臣的封赏,其中很大比例都是封赏武将,而且不吝赐爵,种建中,
宗泽,折可适等将领,皆被封了爵位,如今又轮到章,仍然赐爵。
由此可见,官家即位后,对武将甚为看重,武夫将士的地位肉眼可见地提高了许多,大宋的朝堂已渐渐减弱了重文轻武的习气。
尽管封的是同宗兄弟,章惊还是感激地躬身长揖:「臣代同宗族兄章,即谢官家天恩。」
赵孝骞摆手:「不必谢朕,这是章帅应得的,章帅成守西北国门,常年餐风露宿,皆是一片报国之心,朕不能寒了章帅和西北将士的心。」
「后勤方面,政事堂不妨酌情安排,对大宋各地的成边驻军多给些福利,粮食和肉类尽量增补一些,兵饷也不可拖欠,同时各地的厢军也应酌情多增补粮草甲胃兵器等。」
「厢军的战力虽说差了一点,终归是大宋的国防力量,也莫寒了他们的心。」
章惊苦笑道:「官家一句话,国库可就多了不小的压力———
「慢慢来,开源节流,事情不可能一而就,咱们不妨定个三年五年的计划,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必须完成的短期目标,如此君臣的压力都不会太重。」
「京官下放的事,政事堂处理得怎样了?」赵孝骞接着问道。
章神情闪过一丝复杂,平静地道:「元佑党官员打算藉此事对新党开战,他们纷纷主动上疏,要求参与下放,估摸要对地方上落实新政的事作文章。」
赵孝骞却敏锐地道:「你只说元佑党,新党呢?他们难道没有别的心思?」
章惊露出难堪之色,低声道:「新党官员—心思大多与元佑党一致,都存了打击政敌的意思。」
赵孝骞淡淡地道:「那麽就不必考虑那些主张上疏要求参与的人,政事堂和吏部从在京官员里挑选,此次下放的百名官员,以多年来的吏部考评和德行为优先。」
「朕要的是敢作敢为敢说的正直官员,将民间的新政落实情况实实在在地上奏,而不是拿这件事当作对付政敌的武器,新党旧党皆如是。」
章惊浑身一凛,他听出来了,赵孝骞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在敲打他和新党。
毕竟如今朝堂的格局上,新党阵营是占优势,赵孝骞这是警告他不要拿官员下放一事作文章,
行打击政敌之举,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臣谨遵官家旨意。」章惊垂头道。
赵孝骞语气不觉重了许多,道:「官员下放,关乎社稷兴衰,君臣对待此事宜当谨慎躬行,朕的皇城司会有密探眼线盯着这些下放的官员,若发现官员在民间有不法事,当即严惩治罪。」
说着赵孝骞唇角一勾,淡淡地道:「也该让满朝文武知道,在大宋当官儿其实没有那麽轻松,
他们也该有点压力了,不然真以为当了官儿便一生富贵,无忧无虑了麽?呵呵,天真了。」
章怀感受到赵孝骞此刻的锋芒毕露,想想当初在面对哲宗先帝时,章甚至有底气跟赵煦当面争吵,互生闷气。
可如今这位新即位的天子气场实在太强了,在他面前,章根本不敢有丝毫反抗顶撞之心。
「臣定谨遵官家旨意,将此事办妥。」章惊老实地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章惊在赵煦面前是一个模样,在赵孝骞面前又是另一个模样,历经三朝的老狐狸,这点适应能力还是有的。
正事说完,赵孝骞扭头看了看殿外的天色,叹了口气,道:「说好的不蹭饭的,你磨磨蹭蹭混到现在,不还是打算蹭饭麽」
章惊顿时轻松地笑了,毫不客气地道:「如此,臣便多谢官家赐宴之恩了。」
赵孝寒一,上下打量着他:「子厚先生还真是一点都不跟朕见外啊。」
章惊笑吟吟地道:「臣的官职做到今日的地步,有个最大的优点便是脸皮厚,顺杆子往上爬的事儿没少干。」
赵孝骞摸了摸下巴,喃喃道:「如此说来,朕能当上皇帝,恐怕脸皮比你更厚——」
「宫里节约开支,想蹭饭必须自己掏钱,子厚先生多少贡献一点吧。不然这顿饭被你白蹭到了,朕晚上会睡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