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69章挑战
送走了丘浚,朱佑橙心里也算是慢慢松了口气。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朝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隐藏着各种危机。
当然,这麽说也不太准确,因为不仅仅是如今的大明朝,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大多数时候,都要应对各种危机。
对于许多平庸的皇帝来说,应付这些当下的危机,就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心力,压根就没有什麽时间再去想一些其他长远的事。
不客气的说,前世的朱佑就是如此,他每天困在各种随时出现的危机当中,来来回回的拆东墙补西墙,却没有一个真正要做的事。
现如今,朱佑见过后世的发展之后,对于大明之后的未来,心里倒是有了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忽略眼下的困难了。
弘治元年,应该算是他统治期当中,最平顺的一个年景了。
接下来的弘治二年,大明立刻要面对的两个挑战,就是小王子寇边,和洪灾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这一年是个灾年,而且是大灾之年!
除了频发的地震之外,连绵的暴雨,让黄河彻底决堤,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民房被毁,无数百姓溺亡,流离失所,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流民,民田被淹,使得粮食大量减产,进而让朝廷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更重要的是,黄河决堤冲垮了运河堤坝,使得漕运停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时至今日,朱佑堂回忆起那个时候,还是忍不住觉得一阵手忙脚乱,头皮发麻。
前世弘治二年带来的这一场大灾,让大明整个缓了五年才缓过劲儿来,而这段时间当中,蒙古小王子看准时机,不断在边境掳掠挑畔,试图再次在河套地区游牧定居。
朝廷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得不启用叶淇废除开中法进行经济改革,但结果却是饮止渴,虽然暂时稳定了朝局,但边境却依旧节节败退,更为以后得边境糜烂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弘治二年的洪灾。
朱佑堂既然重活了一世,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燥人的暑热总算是渐渐削减了下去,一缕缕秋风为人带来丝丝的凉意,总算是让人舒爽了几分。
九月,让京城上下都提心吊胆的京察,总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在朱佑堂的授意下,吏部这次的京察,并没有额外对传奉官进行一票否决制,而是仍旧沿用旧有的考核方案。
但不得不说,成化朝的传奉官实在是太过良菱不齐,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标准来考核,其中能够合格的,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而能够算是优秀的官员,十个里面都挑不出一个,而且,其中大多数还是原本就有官职,后来被中旨提拔的半传奉官。
这次的京察,朱佑堂盯的很紧,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公正,但大面上还是看得过去的。
所以这个结果,其实反过来也能证明,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体系,其实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奉官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标准,只要符合皇帝的心意,或者说符合皇帝信任大臣的心意,就可以获得官职,这样的风险太大。
对于朱佑堂而言,他不可能将传奉官的路完全堵上,因为那无异于自削权柄,但是,像是成化朝这样滥封却着实是不可取。
说白了,传奉官可以有,但是,只能作为正途的补充,和在特殊时期临时拿出来用一用,真要依靠它来选拔官员,肯定是不行的。
京察基本结束,清查军屯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此刻,兵部尚书屠站在殿中,递上了一份奏章,正在汇报工作。
「」.—依照此前兵部拟定的章程,各地已经逐步开始对军屯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清查,从初期返回的奏报来看,情况不太理想。」
「各地,尤其是沿边一带的军屯,从数量到为止,都和登记造册的严重不符,有些是被当地豪绅所占,有些是被勋贵,宗室所占,有些则是在一些百姓的名下,其中大多数,都有官府出具的买卖单子,追究起来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暴力抗法的行为,有前往勘察军屯的官员,被拦在了由庄外头,不准进入,当地衙役也出工不出力,不肯配合,甚至还出现了御史在当地,被人趁夜殴打之事.」
这番话的语气乾巴巴的,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但是,光是这些内容,其实就足够让人生气了。
事实上,在场的这些大臣都预料到了,清查军屯这种事,执行起来肯定是不会顺利的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才刚刚开始第一阶段,受到的阻力就这麽大。
不仅地方的官府不配合,甚至还出现了去清丈军屯的御史被趁夜殴打这种恶性事件。
这已经不单单是抵抗朝廷这麽简单了,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示威。
更重要的是,出现这样事情的地方还不止一个!
眼角馀光微微抬起,看着上首天子铁青的脸色,一众大臣心中不由一阵叹息,片刻之后,首辅大臣刘吉率先上前道。
「陛下,清丈军屯乃是朝廷大政,故而,臣以为不可如此放任,依臣之见,应当传谕各地,晓令地方官员,命其多加配合,尤其是像御史被殴打之事,决不可再次出现。」
这话说的虽然严厉,但其实还是在和稀泥。
相较之下,作为都察院掌事官的王怒,就显得更加愤怒一些,道。
「陛下,御史奉命清丈军屯,可视为钦差,这些人敢明目张胆的阻挠钦差执行公务,这是大逆不道,臣恳请陛下降旨,命各府县立刻调派兵力保护御史,若再遇此事,可以先斩后奏,将阻挠公务的一干人等锁拿下狱,另行审讯!」
这番话说完,在场众人不由有些侧目。
应该说,王恕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般想法,也未免太激进了一些。
当下,内阁大臣刘健道:「陛下,各地军屯情况不一,情势复杂,臣以为不可轻举妄动,派兵保护清丈军屯的官员倒是可以,但是其他举动,恐怕需要在加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