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善长这人就是如此,都已经懒得吐槽什么了。
君臣之道什么的,有些时候李善长只看别人如何对他,不看他自己的表现。
要说大明现在最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李善长绝对是其中的翘楚,而且越发没进退...
马祖在南京的日子并不轻松。虽说皇帝对他颇为信任,也给了他兵部侍郎的头衔,但朝中风向复杂,各方势力交织,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陷泥潭。尤其是那些老臣,对他的火器之术颇多质疑,甚至有人暗中阻挠,使得火器研发的进程屡屡受阻。
“世子,兵部那边又有人在找麻烦。”刘姝宁递来一份文书,眉头紧蹙,“说是火器耗费国库,且无实战验证,不宜大规模推广。”
马祖接过文书,扫了一眼,冷笑一声:“又是这套老话,他们难道不知道,我大明水师若不更新装备,迟早会被倭寇和西洋人压制?”
“可他们不这么想。”刘姝宁低声道,“他们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权位,不愿让新势力插手军务。”
“哼。”马祖放下文书,目光沉静,“既然他们想玩,那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翌日,马祖便亲自前往兵部,与那些老臣对峙。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不仅拿出火器的试验数据,还请来了曾在福建参与火器试射的将领作证。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众臣面面相觑,却也无人能驳倒他的论点。
“陛下,臣以为,火器乃我大明强军之利器,若不加以推广,实为国家之失。”马祖拱手奏道。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马祖所言有理,火器之事,由他全权负责,兵部不得阻挠。”
朝议一散,马祖便被几位大臣围住,言语中多有试探。他不动声色地应对,一一化解,心中却明白,这些人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
回到府中,已是深夜。刘姝宁早已等候多时。
“世子,福建那边传来消息,火器试验成功,已可量产。”她低声说道。
“很好。”马祖点头,“你立刻派人送去南京兵部,让他们亲眼看看火器的威力。”
“是。”刘姝宁应声而去。
翌日,一场火器演示在南京城外举行。朱元璋亲自到场,百官随行。只见数十支火箭齐发,火光冲天,声震十里,远处靶场瞬间被烈焰吞没。
“好!”朱元璋拍案而起,“此物若用于水师,何愁倭寇不灭?”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附和,那些先前反对的官员,此刻也只得低头认错。
马祖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数日后,马祖被正式任命为兵部侍郎,兼管水师事务,负责火器研发与推广。他随即返回福建,亲自监督火器生产,并着手组建一支专门使用火器的水师部队。
“世子,这批火器已经准备妥当。”工匠头领前来禀报。
“好。”马祖点头,“立刻运往南京,同时,通知水师各营,准备演练。”
“是。”工匠头领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刘姝宁也从南京传来消息,称朝廷已拨款支持火器研发,并命令各地水师学习使用新式武器。马祖看后,心中稍安。
然而,就在他准备返回南京述职之际,福建沿海突然传来警报??倭寇来袭!
“世子,倭寇舰队已逼近福州!”亲卫急报。
“来得正好。”马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正好拿他们练练手。”
他立刻召集水师将领,部署作战计划,并亲自率领火器部队出战。
海面上,倭寇战船密布,气势汹汹。而大明水师则早已列阵以待,火器部队严阵以待。
“发射!”马祖一声令下,数十支火箭腾空而起,划破天际,直扑倭寇舰队。刹那间,火光四起,爆炸声此起彼伏,倭寇战船纷纷起火,阵型大乱。
“冲!”马祖挥手示意,水师战舰迅速逼近,展开近战。
此战,大明水师大获全胜,击沉倭寇战船二十余艘,俘虏数百人。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龙颜大悦,亲自下旨嘉奖马祖,并赐予“镇海侯”之号。
“世子,陛下赐号了。”刘姝宁将圣旨递上,脸上带着笑意。
“镇海侯……”马祖接过圣旨,心中却并未因此而轻松。他知道,倭寇虽败,但背后仍有更大的势力在蠢蠢欲动,而朝廷内部,也未必会就此太平。
“姝宁,你回南京。”马祖沉声道,“我要去一趟琉球。”
“琉球?”刘姝宁一愣,“那边……”
“那边有我们需要的答案。”马祖目光深沉,“倭寇背后,恐怕另有靠山,我要亲自去查个明白。”
“可那边……”刘姝宁欲言又止。
“放心。”马祖笑了笑,“我自有分寸。”
数日后,马祖率领一支精锐水师,悄然出发,前往琉球。
琉球岛上,倭寇势力盘踞已久,暗中与琉球王室勾结,意图借助大明内乱之际,扩张势力。马祖此行,便是要斩断这条暗线。
经过数日侦查,马祖终于掌握了倭寇与琉球王室勾结的证据。他果断下令,突袭倭寇据点,并派人潜入琉球王宫,将证据呈递琉球国王。
“国王陛下,这是倭寇与贵国大臣勾结的证据。”马祖沉声道,“若不及时制止,贵国恐将陷入战火。”
琉球国王看完证据,脸色大变,当即下令拘捕勾结倭寇的大臣,并驱逐倭寇势力。
“马侯,琉球愿与大明永结盟好。”国王郑重承诺。
“好。”马祖点头,“我大明也会保护琉球不受外敌侵犯。”
此行圆满结束,马祖带着胜利返回福建,随即启程回南京述职。
回到南京后,朱元璋亲自召见,听闻马祖在琉球的行动,龙颜大悦。
“马祖,你果然不负朕望。”朱元璋笑道,“琉球之事,你处理得极好。”
“臣不敢居功。”马祖恭敬道,“只是尽忠职守而已。”
“你太谦虚了。”朱元璋摆手,“朕已决定,正式任命你为兵部尚书,统领全国水师,负责火器研发与推广。”
“臣谢陛下恩典!”马祖跪下谢恩。
“起来吧。”朱元璋扶起他,“朕对你寄予厚望,你可要用心做事。”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马祖郑重承诺。
离开皇宫后,马祖与刘姝宁走在回府的路上,夜色沉沉,灯火阑珊。
“世子,您终于登上兵部尚书之位了。”刘姝宁感慨道。
“是啊。”马祖点头,“但这只是开始。”
“您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刘姝宁问。
“整顿水师,改革军制。”马祖目光坚定,“让大明真正成为海上强国。”
“那……”刘姝宁犹豫了一下,“您不打算回一趟家吗?夫人和孩子们,都盼着您呢。”
“是啊。”马祖轻叹,“我也想他们。”
“那……”刘姝宁看向他,“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等我把兵部的事情安排妥当。”马祖笑了笑,“到时候,我带你们一起去。”
“好。”刘姝宁点头。
夜色中,马祖站在府门前,望着远方,心中默念:
“这一战,我还没打完。”
“这一家,我一定要护好。”
“这一战,我还没打完。”
“这一家,我一定要护好。”
夜风轻拂,吹动他身上的衣袍,也吹乱了他心中的思绪。自他踏入仕途以来,从未有过片刻的安宁。从福建到南京,从火器研发到水师改革,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可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家国责任,更是整个家族的未来。
“世子,夫人来信了。”刘姝宁递上一封家书,语气中带着几分柔和。
马祖接过信,轻轻展开,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祖哥,孩子们都好,鱼儿已能识得百余字,寻儿日日练武,佑儿愈发沉稳,毓儿顽皮依旧。家中无事,唯思君甚切。愿君安好,早日归来。”
短短数语,却让他心头一热。他闭上眼,仿佛能听见孩子们在院中嬉戏,能看见观音奴坐在窗前,一边缝补衣物,一边轻声念书。
“姝宁。”他轻声道,“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也成个家?”
刘姝宁微微一怔,随即低声道:“臣……无家可归。”
“你错了。”马祖转头看向她,目光温和,“你有家,就在我们身边。”
刘姝宁低下头,轻声道:“臣明白。”
“等我把兵部的事安排妥当,我会带你回一趟家。”马祖语气坚定,“他们也该见见你了。”
刘姝宁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是,世子。”
翌日,马祖便前往兵部,正式接掌尚书之位。朝堂之上,百官云集,他站在大殿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自今日起,兵部事务由我全权负责,若有不服者,可当面言明。”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寂静。那些曾对马祖心存疑虑的大臣们,此刻皆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马祖不仅有皇帝的信任,更有实打实的军功和火器改革的成果。若再与他作对,恐怕连自身都难保。
“臣等,愿听从尚书大人调遣。”几位老臣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马祖微微一笑,“好,那我们就从水师改革开始。”
他随即召见水师各营将领,亲自制定训练计划,并下令将火器部队纳入水师编制,作为独立作战单位。同时,他开始整顿军纪,裁汰老弱,提拔年轻将领,使得整个水师焕然一新。
“世子,水师训练已初见成效。”一名将领前来禀报,“将士们对火器使用也愈发熟练。”
“很好。”马祖点头,“让他们多演练几次,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是。”将领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刘姝宁也从兵部传来消息:“世子,朝廷已拨下大批银两,用于火器生产与水师装备更新。”
“干得好。”马祖满意地点头,“你继续盯着兵部那边,有任何异动,及时通知我。”
“是。”刘姝宁应道。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之时,一封密报却打破了平静。
“世子,福建传来急报!”亲卫匆匆赶来,“倭寇残部联合琉球叛军,再次袭扰沿海,福州告急!”
“果然。”马祖冷笑一声,“他们终究不肯罢休。”
“那……我们怎么办?”亲卫问道。
“即刻启程,返回福建。”马祖沉声道,“这一战,必须彻底解决。”
“可是兵部这边……”刘姝宁迟疑。
“兵部的事,我会安排妥当。”马祖目光坚定,“福建才是根本。”
翌日,马祖便带着刘姝宁与一支精锐部队,乘船南下,直奔福建。
福州城外,战火再起。倭寇与琉球叛军联合,攻城掠地,百姓流离失所,水师虽奋力抵抗,却因装备落后,难以抵挡敌军火器。
“世子,敌军火器与我军相似,甚至更为精良。”水师将领焦急道,“他们似乎掌握了我军火器的制造方法。”
“看来,是有人暗中泄露了机密。”马祖目光一沉,“必须尽快查明。”
“世子,我们该如何应对?”将领请示。
“先稳住防线。”马祖沉声道,“我已命人运送新式火器前来,三日后,便可投入战场。”
“是。”将领领命而去。
三日后,新式火器运抵前线,马祖亲自督战,指挥火器部队展开反击。
“发射!”他一声令下,数十支火箭腾空而起,划破天际,直扑敌军阵地。
轰隆巨响,烈焰冲天,敌军阵型大乱,士气崩溃。
“冲!”马祖挥手示意,水师战舰迅速逼近,展开近战。
此战,大明水师再次大获全胜,击溃敌军主力,俘虏倭寇与叛军数千人。
战报传回南京,朱元璋龙颜大悦,下旨嘉奖马祖,并命他彻查火器泄密之事。
“世子,我们查到了。”刘姝宁递上一份名单,“是兵部一名副将,暗中勾结倭寇,将火器图纸泄露出去。”
“果然。”马祖接过名单,冷声道,“立刻将此人缉拿归案。”
“是。”刘姝宁应声而去。
数日后,此人被押解至南京,经审讯后,供出幕后主使??竟是一位朝中老臣,曾多次反对火器改革,如今却勾结倭寇,意图颠覆大明水师。
“陛下,臣已查明火器泄密之事。”马祖在朝堂上奏道,“幕后主使,乃兵部右侍郎李文昭。”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马祖,你可有证据?”朱元璋沉声问道。
“有。”马祖取出供词与证据,呈上御前。
朱元璋看完后,脸色铁青,“来人,将李文昭拿下,抄其家产,斩于午门!”
“是!”侍卫应声而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而马祖在朝堂上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世子,您如今已是兵部尚书,又是镇海侯,可谓权倾朝野。”刘姝宁低声说道。
“权倾朝野?”马祖轻笑,“我只愿大明安定,百姓安居。”
“那……您不打算回趟家?”刘姝宁试探性地问。
马祖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是该回去了。”
夜色中,他站在海边,望着远方,心中默念:
“这一战,我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这一家,我也该回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