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55章 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5章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第1/2页)
    对于一台新能源纯电车而言。
    三电核心架构,还有底盘,属于内在功底。
    只有开上去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区别。
    就在研发部这边把全新的纯电底盘架构与电控设计,方案完成了七七八八。
    除此之外。
    就是内部配置的升级了。
    这次新车配置。
    内部升级了正式的小型压缩机空调,而非阉割版。
    还有8寸的娱乐屏,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
    最开始。
    给老头乐加装空调的方案。
    研发星辰01的时候,王景明还质疑过。
    但真的加装上去后,消费市场的反馈,着实是令他震惊了。
    尽管是一个“阉割版压缩机”,严格来讲只能吹冷气,根本无法控温,也难以实现整车快速降温的效果。
    以及那个“超级阉割版倒车影像”加40hz刷新屏幕,严格讲效果并不好,延迟很明显。
    可放在市场上,消费者却对这个配置十分满意,几乎没有抱怨的。
    ……
    其实这就是一个尊重的问题。
    在两三万这个无人问津的价位,能吹空调,还能明确的看到倒车的影像,已经是相当超前!
    这次。
    有了更高的整车预算,许易没有选择用阉割压缩机了,而是让研发这边单独找供应链工厂,定制生产的一款小型压缩机,制冷功率和效率更强,成本却并未增加多少。
    因为他们的订单量大,使得原本是合作的供应状态,彻底变成了主导地位,议价空间也随之变得更大,工厂为之单独开了两条独立产线进行生产。
    供应链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
    量越大…成本越低。
    成本越低,量越大!!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工业园,还处于高速发展期。
    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设备国产率的不断提高,制造成本还会一直往下降。
    有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成本优势将会愈发巨大。
    …
    又过去一段时间。
    由星辰和威能双方合作的,共同研发的定制动力电芯也下线了。
    说是共同研发。
    实际相当于变相的“深度定制”。
    星辰这边更多偏向提出所需电芯的高标准、高规格,威能那边负责解决需求。
    期间新方案遇到的技术问题,则由双方技术团队联合解决。
    在这过程,星辰研发团队进行了一轮扩招,招收了一批相关人才,加上威能那边的研发团队底蕴,作为行业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基本都是材料工程相关的高校硕士,后面干脆调岗过来“合作指导”,内部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飞速上涨。
    此外。
    又从威能工厂以成本价,购置了一套电池封装产线。
    随着星辰这边的大量资金狠狠注入,双方之间的关系,多少变得有点不分彼此了。
    再加上许易承诺的预期大批订单。
    威能内部高层董事会,更是乐得已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
    研发部把第一批下线的磷酸铁锂电芯,内部命名为命名为A1电芯。
    由此封装而来的电池包,也就是星辰汽车的第一代动力电池包。
    目前。
    经过市场调研,目前十万块以下的新能源车,排除比亚迪这种拥有自研电池厂之外,其他的电池包普遍是行业第二梯队,甚至还要更差一截的电池供应商进行采购。
    产出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是在“90-100Wh/kg”,在加上散热模组封装成电池包后,就只有“70Wh/kg”的能量密度。
    之前山栋威能提供给新能源客车的电池包供应,就处于这个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5章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第2/2页)
    在经过改进后,星辰第一代动力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88Wh/kg”。
    这个提升相当大。
    目前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
    类似比亚迪的车子,系统能量密度也就在“85-95Wh/kg”之间。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目前的主流电池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相差都不大,互相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身为第二梯队的工厂,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
    只是改进电芯和封装流程的前期成本压不下来。
    而且,新能源客车采购的电池包,通常体积空间足够,对能量密度没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价格反倒是十分敏感。
    没有大量订单的支持,前期高昂的研发和改进产线费用就没办法被摊薄。
    硬砸研发一下干到行业顶尖水平,也不现实。
    第一梯队的电池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研发资金和订单还比第二梯队的企业充足得多,砸研发哪砸得过他们?
    说到底,还是没钱没订单。
    现在由星辰出面承担这部分的开发费用,还有后续订单采购份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
    这也会造成星辰汽车前期开发成本,和初期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要开发一款在行业主流水准上的新能源车,毕竟和开发老头乐是两码事。
    ……
    “电池液冷系统和OBC+DCDC模块都已经到位了,现在可以开始测试了。”
    研发工间内。
    孙鹏飞和一众研发工程师聚集在一起。
    现在电池包这种核心部件已经下线了,也代表着整车最重大的一项研发工序彻底完成了。
    和全新的整车高压三电架构相比,车身开模和外壳冲压这种反而变成小环节了。
    现在他们测试的,是电池包的直流快充功能。
    按照许易的要求。
    新车除了各方面要过关之外,还要自带直流快充功能。
    “充电速度很快,满充功率达到了29KW,按照这个速度,最多25分钟就能从10%电量充到95%了。”
    “液冷这边的散热温度也正常,大小功率放电也正常……”
    走过几轮冲放测试,众人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欣喜之色。
    “话又说回来,这个快充配置放到入门级的车型,成本是不是有点高了……”
    王景明不由说。
    按照市面上的车型,现在搭载了直流快充功能的,起码都在八万块以上了。
    直流快充的作用——很简单。
    一是能适配国网充电桩的直流9孔快充口。
    其次就是快。
    像二十度的小电池包,6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电。
    但是对于车企来说,成本增加得也很明显。
    直流快充必须要加装直流“OBC+DCDC模块”。
    除此之外,3.3kw的交流慢充口是通过风冷散热,而直流快充口必须采用液冷和压缩机散热。
    平摊下来,每台车的前期直流快充成本,要接近四千块。
    而且这部分成本是省不下来的。
    电池散热若是处理不好,不是起火就是爆燃。
    快充模块和高压线束,强行偷工减料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他们可不想车子一上市,就给整出个自燃冲上新闻头条!
    好在他们的三电架构和液冷系统都是全套自研的,只要后期生产量跟上来,倒是有很大优化成本的空间。
    孙鹏飞开口道:“按照许总的意思,是尽量不要在刚需配置上为难消费者……”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同时穿越:变强只靠我自己 前女友母亲怀上双胞胎,她急哭了 反派:师尊师姐求你们了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小师妹的土味情话让师兄们破防了 手段太骚,女帝骂我不是东西 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 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 困在女大宿舍,我空间有自助餐厅 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唐奇谭 下放前资本家大小姐卷家产跑路了 权力巅峰:从借调省委大院开始 太古神族 重生选纨绔当爹!结果养成皇帝了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F1:车神养成日记 姜小姐要二嫁:傅总八秒到场抢婚 半岛头号玩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