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清歌带来的“战略资源伙伴”协议,如同注入星火引擎的第一股高能燃料。
权限密钥发来的当天,苏云澈便通过深蓝的加密通道,接入其庞大的全球实验室共享网络。
冰冷的电子目录在他面前展开,如同打开了一座科技宝库的大门: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地下超净实验室、日本筑波科学城的超导材料测试平台、加州硅谷的顶级芯片封装线……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圣地,如今向他敞开了部分非核心区域的大门。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锁定了几个具备超低温(mK级)测试环境和超导材料制备能力的节点。利用深蓝的匿名通道,他将几份关键的石墨烯样品和一份经过精心伪装、只包含特定参数测试需求的“材料性能极限验证”任务书,发送了出去。深蓝的资源和效率令人惊叹,不到48小时,一份份详尽、权威、数据完美得令人窒息的测试报告就反馈回来,为叶知秋的专利攻防战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弹药”。
叶知秋的动作同样雷厉风行。在收到苏云澈提供的、基于深蓝实验室权威测试的完美数据包后,这位“律政界冰山女神”展现出了与其名声相符的强悍手腕。她没有直接联系苏云澈,而是通过加密通道发来了一份长达数十页、措辞严谨如手术刀、逻辑缜密如堡垒的《全球核心专利布局与风险规避建议书》。
这份建议书让苏云澈看得心惊肉跳,同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叶知秋不仅完全理解了他制备工艺的精妙与核心价值,更以令人发指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为他规划了一条堪称“铜墙铁壁”的专利之路:
1.核心专利“化整为零”:将制备工艺拆分成七个看似独立、互不关联的“子专利”,分别在全球七大主要专利区(美、欧、中、日、韩、印、巴西)的不同主体(深蓝提供的离岸匿名公司)名下提交。每个子专利都包含部分核心步骤,但又巧妙地嵌入大量烟幕弹技术细节和迷惑性权利要求,确保单独看价值有限且容易被绕过,但七者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王炸”。
2.“外围专利”火力覆盖:利用苏云澈之前提交的大量外围专利,围绕核心工艺可能的应用场景(电池、传感器、复合材料、散热等),构建了密密麻麻的“地雷阵”。这些专利不求杀伤力,只求制造障碍,迫使任何潜在对手在靠近核心时都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排雷。
3.“防御性公开”陷阱:叶知秋甚至建议苏云澈在特定时间点,通过非专利渠道(如技术论坛、开源社区马甲)公开几项与核心工艺擦边、但实际已被其外围专利覆盖的“次优技术方案”。此举旨在引诱竞争对手投入资源研究这些“诱饵”,浪费其时间精力,同时为未来可能的专利诉讼埋下“对方侵犯我方在先公开技术”的伏笔。
4.“专利池”预埋钩子:建议苏云澈未来在适当时机,以匿名主体牵头组建一个石墨烯相关技术的“专利池”,将部分外围专利和公开的次优方案打包授权。此举既能创收,又能将大量竞争者纳入可控的授权体系,分散火力,同时核心的七个子专利则牢牢掌握在苏云澈手中,作为终极威慑。
“毒!太毒了!”苏云澈看完建议书,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叶知秋的策略,完美契合了他的需求:安全、隐蔽、最大化保护核心,同时为未来商业化和打击对手埋下无数暗桩。这不仅仅是法律保护,更是一套完整的、攻防一体的商业战争机器蓝图!
他立刻在建议书上签下了电子授权。叶知秋这台精密而冷酷的法律机器,正式为“星火科技”开动!
专利的护城河在叶知秋的操刀下以惊人的速度构筑。然而,当苏云澈将目光投向系统空间内那份幽蓝的、依旧被大片灰色迷雾笼罩的【基础量子计算模块设计图(残缺版)】时,一股强烈的无力感瞬间取代了专利布局带来的兴奋。
石墨烯的成功,建立在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可执行的制备方案基础上。但量子芯片不同。这份蓝图是残缺的!核心的量子态稳定模块、超导材料接口、能量引导路径……这些最关键的“心脏”部分,依旧隐藏在迷雾之中!
沈清歌提供的顶级实验室共享网络,确实让他能接触到超低温测试环境和超导材料。他甚至利用权限,匿名订购了一些基础的超导材料(如铌、铝)和用于制作约瑟夫森结的氧化铝靶材。但问题在于——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蓝图残缺的部分,如同缺失的密码。他空有顶级的实验室权限,却像拿着最高级的厨具和食材,却不知道菜谱的厨师,无从下手。
【系统,消耗50点能量,推演补全设计图中‘量子态稳定模块’部分。】
【指令确认。能量点-50。推演中……警告!能量不足!推演‘量子态稳定模块’(基础)需最低能量:500点。推演失败。能量点已返还。】
冰冷的提示音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尝试。
能量点!又是能量点!他现在只剩下96点!距离500点的最低门槛都遥不可及!
苏云澈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在空旷的掩体实验室里踱步。设备的嗡鸣声此刻显得格外刺耳。他尝试着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系统提供的部分蓝图,在草稿纸上推演那些缺失的环节。但量子计算涉及量子力学最艰深的理论(量子纠缠、叠加态、退相干)、超导物理、复杂的微波工程和极低温控制……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壁垒都高耸入云!没有系统指引,仅凭他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这残缺的蓝图,想要自行补全,无异于痴人说梦!
“难道要被困死在这里?”一股不甘的火焰在胸腔中燃烧。石墨烯的成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但量子芯片的困境又将他拉回现实。没有量子芯片这个真正的“大杀器”,仅靠石墨烯,或许能让他成为一方富豪,但距离“重塑规则”、“定义生态”的宏伟目标,还差得太远!更无法应对未来可能来自王浩“雷霆”项目的挑战,以及沈清歌背后更深层次的期待(或者说审视)。
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小片封装好的石墨烯样品。薄薄的材料在灯光下折射着微弱的虹彩。这是起点,是基石,但还不够!他需要那把打开更高维度大门的钥匙!
“能量点……到底怎么才能快速获得?”苏云澈盯着系统界面中那个刺眼的【96】,眉头紧锁。系统之前的提示很模糊:【物质/能量合成(基础);信息扫描与分析(初级);低概率事件干预(微弱);系统功能解锁与升级;图纸推演与补全】。
合成物质?扫描信息?干预概率?这些都消耗能量点,而不是获取!系统功能解锁?难道需要触发什么隐藏条件?
他尝试着在意识中反复询问系统获取能量点的途径,得到的只有冰冷的重复提示,没有新信息。
“看来,需要自己摸索了……”苏云澈眼神一凝。系统并非保姆,它提供火种和蓝图,但点燃和建造的过程,需要他自己去探索和征服!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思路。能量点是驱动系统的核心能源。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或事件,可能为系统“充能”?
重大科技突破?他成功制备石墨烯时,系统并没有奖励能量点,只是标记了方法已验证。
解决技术难题?目前没有。
获取稀有资源?暂时没发现关联。
影响力或认知改变?星耀崩塌他赚了大钱,但系统毫无反应。叶知秋加盟,专利布局展开,系统依旧沉寂。
……或者,是‘传播火种’本身?系统的名字是【文明火种】,目标也是“点燃并播撒科技文明之火种”。那么,让更多人知晓、理解、甚至运用他带来的科技,是否就是获取能量的关键?
一个想法如同电光火石般闪过苏云澈的脑海!传播!知识或技术的传播!
他立刻走到电脑前,打开一个高度匿名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源代码平台。他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无法追踪的账户。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那份【高纯度石墨烯简易制备法(实验室级)】中,剥离出最基础、最不涉及核心、但又能体现一定创新思路的“简化版”制备流程(例如,使用更常见的氧化剂替代系统指定的特殊品,省略了部分精确控温步骤,产出的石墨烯质量会下降,但方法本身仍有价值),编写成一份清晰的技术文档。
文档中,他隐去了所有可能指向核心工艺的细节,只保留了思路框架和基础参数。然后,他将这份文档,以开源协议(一种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但要求署名和同样开源的协议)的形式,上传到了平台!
文档标题朴实无华:【一种改进型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探索性方案】。
上传成功!
苏云澈屏住呼吸,死死盯着系统界面。
一秒…两秒…三秒……
就在他以为猜想错误,准备关闭页面时——
【检测到有效‘知识火种’传播!】
【传播范围:潜在全球开发者/研究者。】
【传播深度:初级(开源技术文档)。】
【影响力初步评估:微弱。】
【能量点获取:+10点。】
【当前能量点:106点。】
幽蓝的系统界面轻微闪烁了一下,能量点的数字从96跳到了106!
虽然只有10点,微不足道!但这一瞬间,苏云澈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随即是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席卷全身!
猜对了!传播知识!传播技术!让“火种”被更多人知晓和运用,就是获取系统能量的关键途径!
他成功了!找到了点燃火种之后,为它“添柴”的方法!
尽管这次获取的能量很少,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极其微弱(一个匿名上传的开源文档,在浩瀚的网络中可能根本无人问津),但这扇门,被他给推开了!
苏云澈猛地站起身,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来回踱步,激动得难以自抑。困扰他多日的能量点困境,终于看到了曙光!虽然前路依旧漫长(106点距离500点还很遥远),但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
开源传播,只是最基础的手段。未来,随着星火科技的正式亮相,产品的发布,技术的授权,甚至教育的推广……每一次有效的“火种”传播,都将是系统能量的源泉!也是他攀登量子科技高峰的阶梯!
他再次看向那份残缺的量子芯片蓝图,眼神中的迷茫和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坚定的光芒和熊熊燃烧的斗志。
“量子之路,拼图残缺又如何?”苏云澈对着屏幕上的幽蓝图纸,低声宣告,声音在掩体中回荡,“我会用传播的火光,一块一块……将它拼凑完整!”
他坐回电脑前,眼神锐利如刀。开源文档的传播效率太低。他需要更高效、更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同时,叶知秋的专利护城河需要巩固,王浩的“雷霆”发布会日益临近,沈清歌的资源需要高效利用……
千头万绪,压力如山。但此刻的苏云澈,心中只有一片被希望之火照亮的清明。他打开文档,开始制定下一步计划。星火燎原的路上,他刚刚找到了最关键的燃料——传播与影响。量子芯片的拼图,将从这第一缕微弱的火光中,开始汇聚!
【能量点:106点】。数字依旧渺小,却蕴含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