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四十三章 星县之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三章星县之行(第1/2页)
    小长假前夕,龙城大学渐渐弥漫起假期特有的松弛与期待。211宿舍里,陈秋铭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洗漱完毕靠在床头,手机便适时地响起了视频通话的邀请铃声——是黎晓知。
    他立刻接通,屏幕那端现出黎晓知带着温柔笑意的脸庞,背景是她汉州家中熟悉的布置。
    “铭,小长假的安排,想好了吗?”她的声音里透着轻快的期待。
    “正想和你商量呢,”陈秋铭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你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吗?”
    黎晓知的眼睛亮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我这段时间妈妈身体好多了,爸爸……嗯,我继父,他也在家照看着。所以,我想……回老家一趟,去看看我爷爷和叔叔。”她的语气变得有些小心翼翼,夹杂着复杂的情绪。
    陈秋铭的心微微揪了一下。他知道“回老家”对黎晓知意味着什么。她的老家在遥远大山深处的星县农村,那里不仅承载着她的童年,更缠绕着一段沉重而伤感的家族往事。
    黎晓知在刚满九岁那年,她的亲生父亲便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不幸离世。那时,她的大姐早已嫁人,并在省城经营着一家小商店;二姐和三姐也基本是由大姐带着在外闯荡。只有年纪最小的黎晓知,跟随母亲离开了故乡星县,改嫁到了原州的继父家中。生活的剧变并非最痛,更深的裂痕源于亲生父亲去世后那笔赔偿金的分配问题。黎晓知的母亲与爷爷、叔叔那边因此产生了难以调和的激烈冲突,关系彻底破裂,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黎晓知的三个姐姐都是跟在爷爷奶奶和叔叔身边长大的,自然与爷爷叔叔这边更亲近,与母亲的关系本就疏淡,母亲改嫁后更是几乎断了联系。就连黎晓知的二姐、三姐结婚时,母亲都未能到场。时光流逝,虽然母亲与三个姐姐的关系有所缓和,但也仅限于年节时回去短暂探望一下,亲情终究蒙着一层淡淡的隔阂。而黎晓知,则成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唯一的纽带和调和剂。她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三个姐姐与母亲、继父之间脆弱的关系,同时,也未曾断绝与爷爷叔叔那边的联系。
    “好啊,”陈秋铭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温和而坚定,“我陪你一起去。正好也去看看你长大的地方,见见你的爷爷和叔叔。”
    黎晓知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绽放出明亮而感激的笑容:“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你!”
    “傻话,”陈秋铭笑了笑,“我们之间还用说这个?”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行程细节。决定黎晓知先来龙城与陈秋铭会合,然后一同采购些礼品,再起程前往星县。
    “对了,”黎晓知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到了龙城,我想先去看看我一个姐姐。”
    “嗯?哪个姐姐?大姐、二姐还是三姐?”陈秋铭有些疑惑,据他所知,她的姐姐们似乎都不在龙城。
    “都不是,”黎晓知轻轻摇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唏嘘,“是另一个姐姐,小时候……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被送出去的那位。她后来辗转到了龙城,在南美新天地商城租了个摊位卖衣服。她给我打过好多次电话,总说想让我去看看,可我以前一直没抽出空来龙城。这次正好,我想去看看她。”
    陈秋铭心中了然,点了点头:“应该的。我陪你去。”
    假期的第一天,黎晓知便从原州赶到了龙城。两人在火车站碰面后,先去了龙城最大的连锁超市——唐玖超市。陈秋铭问:“给爷爷带点什么好?”
    黎晓知想了想,说:“爷爷最爱喝酒。虽然叔叔婶婶总劝他少喝,但他就是戒不掉。自从奶奶走了以后,喝酒大概就成了他唯一的念想和慰藉了。”
    陈秋铭闻言,特意挑选了龙城本地最有名、品质上乘的青花汾酒,又为叔叔婶婶精心选购了茶叶、点心和其他一些营养品。给那位未曾谋面的姐姐,也备下了一份见面礼。
    采购完毕,他们便打车前往南美新天地商城。商场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按照黎晓知姐姐发来的摊位号,他们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找到了那个小小的服装摊位。
    一个看起来比黎晓知年长几岁、眉眼间与她有几分相似、但面容更显沧桑憔悴的女人正在整理衣物。看到黎晓知,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迅速绽放出难以置信的惊喜,丢下手里的衣服就迎了上来:“晓知?!真的是你!你咋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姐,”黎晓知上前拉住她的手,眼眶也有些发红,“我来龙城玩,顺路来看看你。这是陈秋铭,我男朋友。”
    黎姐姐的目光立刻转向陈秋铭,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欣慰。当她听黎晓知介绍陈秋铭是龙城大学的老师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
    “陈老师,快,里边坐会儿,地方小,别嫌弃。”黎姐姐热情地招呼着,一边手脚麻利地给他们拿矿泉水,“晓知这孩子,命苦,但她争气!家里那些事,你大概也知道些……她真的是全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特别不容易,特别坚强。”她拉着陈秋铭,像是要把妹妹托付出去一样,语重心长地说,“我看得出来,你们感情好。你是个有出息、靠谱的人,姐高兴!请你……一定好好待她。”
    陈秋铭能感受到这位姐姐话语里的真挚与嘱托,他郑重地点头:“姐,您放心。我会的。”
    在摊位稍坐了一会儿,不便过多打扰姐姐做生意,两人便起身告辞。黎姐姐一直把他们送到商场门口,眼里噙着泪花,不住地挥手。
    第二天,陈秋铭和黎晓知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登上了开往星县的绿皮火车。火车慢悠悠地穿行在逐渐起伏的山峦之间,窗外的景色从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变为连绵的黄土坡和深邃的沟壑。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停靠在了星县简陋的火车站。
    走出站台,一股带着黄土气息的干燥空气扑面而来。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穿着旧夹克的中年男人已经等在那里,旁边停着一辆满是尘土的破旧小汽车。他是黎晓知叔叔家的堂哥。
    “晓知!这边!”堂哥憨厚地笑着,快步走过来接过他们手中沉重的行李,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简单寒暄了几句,便招呼他们上车。
    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小车驶出县城,便一头扎进了莽莽苍苍的吕梁山脉。山路崎岖颠簸,像是一条缠绕在巨大山体上的黄色带子,一边是陡峭的土崖,一边是令人眩晕的深沟。陈秋铭紧握着车门上的扶手,看着窗外完全不同于平原地区的雄浑却又贫瘠的景色,感到既新奇又有些紧张。黎晓知倒是显得很平静,显然对这样的路况早已习惯。
    又经过近两个小时令人疲惫的颠簸,小车终于喘着粗气,停在了一个依山开挖出的巨大地坑院边缘。这就是黎晓知叔叔家了。
    陈秋铭和黎晓知提着礼品走下车。陈秋铭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他只在书上见过的独特民居——地坑院。如同一个巨大的方形天井嵌入地下,四面土壁上整齐地分布着六孔窑洞。堂哥介绍,正位(北面)的一孔是他们夫妻住,东面是叔叔婶婶的窑洞,西面是爷爷住,南面那孔以前是黎晓知家住的,现在当作客房,堂妹偶尔也住那里。知道黎晓知要来,窑洞里外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星县之行(第2/2页)
    沿着陡峭的土台阶走下院子,叔叔和婶婶早已闻声迎了出来。他们都是典型的当地农民模样,脸庞被岁月和风沙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手掌粗糙,但笑容无比质朴热情,嘴里不停地用方言说着“快进屋、快进屋”。
    走进安排给他们住的南面窑洞,一股阴凉干燥的气息包裹而来。窑洞很深,右手边是一盘占据了几乎半间屋子的土炕,炕上铺着崭新的席子;左手边墙上挂着一台不大的液晶电视,下面摆着一张旧方桌,上面放着暖水瓶和几个杯子。再往里,左边是砌着大锅台的灶火,右边摆着餐桌和几个柜子。陈秋铭环顾四周,陈设虽然简陋,甚至有些贫寒,但处处收拾得井井有条,透着一种踏实过日子的气息。
    稍事安顿,喝了口水,黎晓知便迫不及待地拉着陈秋铭去看望爷爷。
    爷爷住在西面的窑洞里。老人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背有些佝偻,脸上是刀刻般的深纹,耳朵背得厉害,和他说话必须凑得很近,声音很大才行。但一看到黎晓知,老人浑浊的眼睛立刻放出光来,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颤巍巍地从炕头的柜子里摸出藏着的苹果、核桃和点心,一个劲儿地往黎晓知手里塞,含糊地说:“吃,晓知,吃……”
    爷爷的窑洞同样简陋,却异常整洁,土炕上的被褥叠得棱角分明,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可见老人是个极爱干净的人。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墙的柜子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三张用相框仔细装好的老照片:一张是爷爷奶奶与黎晓知父亲、叔叔、姑姑的全家福;一张是爷爷和年轻许多的黎晓知的合影;还有一张是黎晓知四姐妹小时候的合照。时光在这些黑白或彩色的影像中定格,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聚散与血脉亲情。
    黎晓知拉着爷爷的手,大声地和他聊着天,问他身体怎么样,平时都吃什么。爷爷听得半懂不懂,只是不住地点头,咧开没剩几颗牙的嘴笑着,目光几乎一刻也舍不得从孙女脸上移开。
    很快,婶婶在外面喊吃饭了。晚餐很丰盛,都是当地的特色:热气腾腾的饸饹面,喷香的小米粥,金黄的炒鸡蛋,还有自家腌的咸菜。他们这里有个特点,餐桌上总会摆着一罐被切碎的韭菜,在他们这里,韭菜和葱花、香菜一样,都好像是基本的调味品一样。爷爷、叔叔婶婶、堂哥堂嫂和堂妹围坐一桌,不停地给陈秋铭和黎晓知夹菜。
    席间,叔叔本来不让爷爷喝酒,但黎晓知和陈秋铭来了,老人家高兴,破例允许他喝一点。黎晓知小声对陈秋铭说:“爷爷酒量深不可测,家里没人喝得过他。”陈秋铭笑了笑,端起酒杯敬爷爷:“爷爷,我陪您喝点。”
    于是,一老一少便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来。爷爷喝得高兴,话也多了起来。陈秋铭在新州工作时练就的好酒量此刻派上了用场,既热情陪酒,又把握着分寸。最终,爷爷喝得满面红光,拍着陈秋铭的肩膀连连说“好后生!”,自己却先有了七八分醉意,被婶婶笑着扶去休息了。叔叔一家都惊讶地看着面不改色的陈秋铭,纷纷夸他酒量好。陈秋铭只是谦和地笑笑。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白天,陈秋铭陪着黎晓知去看望村里还健在的几位老人,跟着堂哥去山峁上转悠,看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和漫山遍野的枣树;黎晓知则去找她小时候的玩伴。那些和他们年纪相仿的青年男女,大多已经结婚生子,留守在这片祖辈生活的土地上,或务农,或偶尔打点零工。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掌粗糙,但笑容同样灿烂,聊起家里的孩子、地里的庄稼、今年的收成,眼里有着另一种满足和踏实。陈秋铭看着他们,不禁思考,人生或许真的有多种模样,这种扎根于泥土的生活,固然艰辛,却也有着城市难以体会的简单与纯粹。
    然而,平静之下也有波澜。一天晚饭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堂妹突然和叔叔婶婶吵了起来。原因是堂妹马上高中毕业了,预期的高考分数只够上专科院校,她很想继续读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叔叔婶婶觉得读专科没用,浪费钱,还不如早点找个婆家嫁了,或者在家帮着干活。言谈间,似乎更倾向于把有限的积蓄留给儿子(堂哥),觉得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
    “你们就是重男轻女!只知道把钱都给哥盖窑、娶媳妇,到我这儿就啥都舍不得!”堂妹委屈得直掉眼泪,饭也没吃就跑回了自己房间。
    气氛一时变得很是尴尬。叔叔闷头抽着旱烟,婶婶在一旁唉声叹气。
    陈秋铭和黎晓知对视一眼。陈秋铭放下筷子,斟酌了一下语气,开口劝道:“叔,婶,我说两句可能不中听的话,你们别见怪。”
    叔叔抬起头看着他。
    “我觉得,让妹妹去读书,不会是坏事。”陈秋铭语气平和但坚定,“读专科并不代表没出息,现在很多技术类专科毕业的孩子,工资比大学生还高。关键是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能自立。退一步说,上大学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学多少技能,而是出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就像我和晓知,如果不是当年拼命读书考出去,现在可能也只能一辈子窝在这山沟沟里,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样……可能更艰难。”
    他看了一眼黎晓知,黎晓知也赶紧附和:“是啊叔,婶,让妹妹出去试试吧。学费要是紧张,我……我和秋铭可以帮忙凑一点。”
    叔叔闷着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烟,沉默了许久。婶婶看着陈秋铭,又看看黎晓知,眼神复杂。最终,叔叔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长长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地说:“唉……陈老师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说的话在理……是俺们老糊涂了,光想着眼前这点难处……行吧,闺女,你想去……就去吧。”
    堂妹在门口偷听,听到这话,猛地冲出来,脸上还挂着泪痕,却又惊又喜:“爸!妈!你们答应了?!”
    婶婶抹了把眼角,点了点头。
    假期结束,陈秋铭和黎晓知要离开了。爷爷和叔叔一家依依不舍地送到地坑院边上,不停地往他们手里塞红枣、小米、核桃。
    堂妹悄悄走到陈秋铭身边,红着脸,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说:“谢谢你……姐夫。”
    陈秋铭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谢。好好努力,给自己争口气。还有……叫姐夫,还早点。”
    小车再次颠簸在蜿蜒的山路上,渐渐远离了那个嵌在大山褶皱里的地坑院。陈秋铭回头望去,只见那片黄色的土塬在秋日的阳光下沉默而苍凉,却又因为那里的人们和那份顽强生长的希望,而显得格外深沉动人。他握紧了黎晓知的手,知道这一次星县之行,走进的不仅是她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她内心深处那片需要爱与理解去抚慰的故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错嫁随军,禁欲大佬一胎多宝! 韩城:我与未来有扇门 小师妹明明超强却阴的发邪 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军火商奶爸,带娃清扫娱乐圈 穿成大佬恶毒前妻后,被全家团宠 我将以女友形态出击 将就(1v1丶青梅竹马丶暗恋成真) 我一魔术师,为什么都叫我法神 可以读档的我邪恶的可怕 ABO我那善妒但貌美的反派妻子 小道士陈不欺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综影视之我为女配平遗憾 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 恐怖屋:我的员工都是大凶之物 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 从电影抽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