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就好。”李松点点头。
然后就没啥事情了,毕竟也就是过个年而已,不过李松在琢磨着,什么时候带个女人回老家,免得以后回老家被人烦。
李松在港岛的时候。
内地京都!
领导们又在一个小会议室里面开个小会,这次也是有关李松的事情。
“大家看到资料了,有什么想法?”这次参加会议的有几名火箭方面的顶级专家,甚至还有阿美NASA的创始人之一。
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这次火箭技术评估就是这位专家带人做的。
“这个……难道技术等级这么高?”大家看到资料上面专家给的结论,领先世界。
“嗯,这份火箭设计图是液体重型火箭,根据燃料罐的大小以及材质来判断,应该是液氧甲烷技术路线,但是里面还有一些关节,我们还没研究透彻,没想到阿美那边的技术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专家开口说道,当然这位也是航天部门的领导。
“那么制造技术难度怎么样?”有人又问道。
“制造问题不大,材料技术什么的都有。”
“主要是这火箭的设计,感觉预留了一些升级的空间。”
“这个火箭的几项技术已经比我们先进太多了,首先是喷口材料技术,更加耐高温,另外就是燃料泵的材料技术。”当年咱们搞导弹,就是因为这位专家一锤定音。
因为当时国内的工业技术,材料技术比较薄弱,要搞战斗机,那么就需要战斗机发动机稳定的运行上百个小时左右。
而火箭发动机只是需要运行几十小几百秒就可以了。
当然后面看是对的,因为导弹成了定海神针,优势是飞机无法实现的。
“总感觉这枚火箭好像还有其他用途。”
“因为根据理论上来说,这枚火箭的很多设计的发动机以及相关东西的寿命更长。”
“而且液氧甲烷的技术比液氧煤油的更高,为什么不用液氧煤油?”专家有点想不通。
其他领导大眼瞪小眼的,专家都搞不清楚,那么自己这些人更加不懂了。
“对咱们的火箭有没有帮助?”有领导问。
“当然有帮助,可以让咱们的火箭发动机运行更长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洲际导弹飞的更远。”
“另外二次点火技术,可以用到分弹头技术上面。”
“还有里面的控制技术,对方采用的工艺也与传统的不一样,是采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应该是他们自己开发的精简指令集芯片,但是没有详细的控制技术资料。”
上级主要领导听到这话,深吸了一口烟问道:“有什么说什么,又不是做报告,不需要那么严谨。”
专家兼领导开口说道:“我怀疑这是可回收火箭。”
“可回收火箭?”
“对,这个也是未来的技术路线,但是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技术难度大需要更精的控制系统还有地面辅助系统。”
“另外液氧甲烷也是唯一的技术路线,液氧煤油就不适合可回收,因为有积碳。”
“所以这枚火箭的第一节与后面两节的技术有点差别。”
“不过现阶段恐怕就是阿美也没有成熟的技术。”
“就是不知道肥熊那边有没有。”
“阿美这几年集成电路爆发,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从上次拿到的战斗机相关的配套导弹来看,阿美在集成电路上的优势正在与我们扩大,他们的应用范围更广。”
其他领导听到这话,都瞪大眼睛,可回收火箭?
“这个可以问问李松?”有领导问道。
“嗯,可回收火箭难道是把火箭残骸拆了零部件二次利用?”有领导问道。
“不是的,可回收火箭是指的火箭第一级在80—100公里高度分离之后,自主运行飞回发射点。”
“然后这一级可以在下一次的发射任务中使用,所以需要强大的运算力以及辅助定位系统,需要的运算量极高。”专家兼领导解释道。
“这么厉害!”其他人算是明白了。
“也就是说这个火箭自己回来,还会自己点火落下?”有人瞪大眼睛问道。
“嗯,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技术点,首先就是火箭本身的技术,因为所有零部件都要重复使用,对材料技术要求极高。”
“另外就是控制技术,比如燃料技术,重量越大,那么回收的危险就越大,要怎么精准的控制燃料。”
“当然燃料少了也不行,燃料少了反推时间不够,高度太高,容易直接掉下来。”
“所以这需要火箭的控制系统足够优秀,火箭的控制系统要自己计算出要在什么时间与第二级脱离。”
“然后在回收的过程中,外部干预几乎不可能,完全依靠火箭本身的控制系统,在什么高度点火,发动机工作时间。反正技术难度很高。”
“离不开地面辅助设备,因为火箭需要地面辅助设备知道该落在什么地方,精确度要求极高。”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分析……。”
“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技术方面难度太大,我也是从这枚火箭的第一级与第二级的发动机技术方面发现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级的技术就没那么优秀。”
“而且火箭一级回收可以节约至少60%的发射成本。”
“另外这枚火箭的最后一级设计应该是为一箭多星准备的,也就是可以一次带好几颗卫星释放在不同的轨道。”
“这个对控制系统也要求极高……。”
其他人听完之后都沉默了,因为这个技术难度的确太高了。
涉及到遥感测量等等的精确度,还有火箭本身的控制系统,缺一不可。
还有后面的一箭多星技术,这个听了就觉得牛逼。
“到时候问问李松就是了。”主要领导开口说道。
李松自己不懂火箭技术,但是二手平台悬赏的那些工程师懂啊,自然给了这个时代能够达到的最好的技术。
当然火箭本身技术是一方面,地面控制遥感技术也是一方面。
好在火箭回收这一级的飞行高度最大只有一百公里,这样就可以发射场以及火箭运行的东方多布置几个地面遥感监测站,为火箭提供准确的遥感数据。
因为火箭上升,但是地球在往东转动,所以地面上看起来火箭是往西方飞的,也就是在酒泉发射之后,酒泉西边的人会陆续看到火箭。
火箭技术本身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难度相当的大。
后面几十年很多国家都失败了,咱们国家能早早成功,离不开从阿美回来的顶级专家。
可以这么说,我们火箭技术的成功,阿美也是功不可没的,认真的说这些专家也是阿美培养出来的,这一点要承认。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阿美跟我们之间问题反而不是很大,倒是某些家伙拿的更多,有些城市几十万人口说没就没了……。
后面几十年更是支持咱们周边的一些国家跟咱们找麻烦……。
液体火箭技术最大的优点就可回收,但是液体火箭的技术难点也是最多的。
比如燃料喷口的压力,燃料雾化技术,燃料泵的技术,甲烷是低温燃料,燃料泵在这种低温状态下运行多久时间?
还有火箭燃料喷口压力越大,喷口需要承受的温度就越高。
火箭喷口的温度越高,火箭推力就越大,但是也就意味着技术难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火箭,有些火箭可以运送七八吨到最高轨道,有些只有一两吨。
别的不说,就一个简单的内燃机,燃料雾化水平越高,燃烧更加充分,发动机爆发的力量就越大。
技术这种东西,搞明白了就简单,没搞明白,那就不简单。
当然火箭喷口这个温度虽然有四千度,但是也有手段。
就是把燃料管道从喷口外面绕一圈,这样不但可以给火箭喷口降温,还可以加热燃料。
这样就会让燃烧室的温度更高,推力更大。
当然这个制造难度也更高,钛合金材料技术,还有耐高温材料技术,特别是核心的燃烧室。
当然火箭发动机燃烧时间短,可回收也是一样的。
大家看到可回收火箭在回收的过程中,还一直冒着火苗,其实就是让火箭发动机保持一定的温度,也保持整个发动机内部的燃料泵等等部件持续运行。
燃料泵是低温燃料,万一停止了因为其他原因启动不了,那就麻烦了。
李松火箭控制系统就是要用自己制造的芯片,这样才能让火箭的控制系统运算速度更快。
而这个时候大部分火箭都是采用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混合技术。
电子管主要是用于辅助电路。
但是火箭回收需要控制系统不断接收地面遥感数据,然后不断的运算,要让火箭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下一步要怎么做。
还要根据火箭自身的状态,因为火箭在回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大风等等。
所以这些都要提前进行计划,火箭根据自己的状态来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采用芯片控制技术,可以让火箭的运算速度更快,反应更快,也可以降低火箭本身的重量。
当然国家层面还有战略考虑,考虑到未来战争等等因素,所以国家在某些技术方面的应用,是比较保守的。
因为国家层面一旦太激进,很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技术这个东西,一旦新一代技术运用,那么上一代技术就会逐步淘汰,
最终上一代技术会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面,相关的技术人员也会逐渐抛弃这些技术。
其实李松在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优秀的火箭技术,离不开冷战的功劳。
因为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前,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吃老本。
甚至老本还吃不明白,比如后面分家的肥熊那边,生产冷战时候的战略轰炸机,还需要考古。
而阿美搞了一个重返月球计划,也是搞的一地鸡毛,就是因为一旦技术不用了,啥都没有了,要想重新搞,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而且到后面阿美那边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项目,那百分之百的要比计划的费用多很多。
只要有个名头,费用使劲的涨,某个州搞什么高铁,计划几百公里,最后一百多公里,然后喊了多少年投了多少钱,结果一公里铁路都没铺设……但是前期的钱花了……后面要是再搞,加钱。
李松拿出来的技术是相当的高,主要是这个时间段火箭的技术那是相当的高,阿美的土星号,肥熊的能源号,这些技术都是杠杠的。
当然李松拿出来的火箭技术不是完整的,控制技术这些都没拿出来,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因为李松也要用新一代电脑。
但是现在芯片还没制造出来,所以李松就没拿出控制技术。
反正火箭技术这个自己暂时不着急,因为火箭发射场的基础建设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先拿火箭技术,也就是让内地先搞,比如材料,比如加工,等自己要搞了,内地已经消化吸收了自己拿出来的技术。
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免得自己拿出来完了,自己又要等技术公关什么的。
正月初十晚上是情人节,李松陪阿琳过情人节。
然后星期天也陪阿琳。
1981年正月十二,星期一李松来到百盛半导体研究所溜达了一圈,这里两个项目不是短时间可以出成绩的。
溜达了一圈就去了不远处的凤凰电视台,奇妙杂志社现在也在这里办公了。
电视台与研究所都是以前的厂房改造的,港岛的工业逐渐没落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金融以及服务业,所以现在港岛的人热衷炒股。
李松来到电视台,刘家乐来汇报工作了。
“老板,大家对我们的庆祝晚会反响很好,纷纷要求我们在重大节假日继续做。”刘家乐首先说道。
李松还没看到过晚会剪辑之后的录像,不过也知道肯定精彩,特别是抽奖环节,毕竟那可是价值三十万的房子啊,谁不羡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