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9章进京之路(第1/2页)
林十七也问了她发的视频,有没引起异常的现象,或者有哪个人有异常的表现,但老爷子和李特助都表示没有。
林十七也只好暂时放下。周琅则让李特助继续观察,一有情况就发消息,她俩现在每天都可以联上网。
周琅偷拍了一些书院的视频,不过以林十七半个专业师傅的眼光来看,拍得不咋好,很多画面角度都有问题。不过呢,她本来就不是以拍摄水平来取胜的,画面歪就歪点吧,大家凑合着看,能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古代书院,已经很幸运了,还要啥自行车。
随便剪辑一下,发上去了。
果然,网友们对于画面问题,只是吐槽了一小会,后面就被书院的情景震慑住了。
那里面的凉亭游廊,甚至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是似是而非,跟他们印象中的古代区别很大。
那教室下半部全都是石头砌的,上半部都是木头雕的,而且一看就有不短的岁月痕迹,绝对不像是临时搭建的。
里面的桌椅,结构虽然都很简单,但比现代教室里的书桌长多了,而且看上去非常结实,全都用生漆和熟桐油混合涂刷过,泛着不一样的光泽,但边角和桌面有些地方都被磨出了原木色,透露出书院特有的古朴与厚重。
当然,更吸睛的是那些秀才们。
某个胖子自从成亲后,就没来上学了,这导致书院的肥胖者比例大幅下降,特别是秀才班,几乎全是瘦子,而且大概由于饮食原因,脸庞长得远没有现代人圆润;但又因为大虞国空气质量相当好,所以他们的面貌倒是很精神。
总之吧,就算是抛开服饰这类特别明显的差异,他们与现代人也有不小的区别。
还有书院的老夫子,一把微翘的胡须,满脸的诗书气,其形神仪态也不是现代人所具备的。
一切都刷新了网友们的认知,引得他们啧啧称奇,又是好一阵猜疑。
……
很快,该出发去京城了。
这年头车马慢,必须要有充足的提前量,才不至于错过时间。
据周琅说,书院里有好多同窗早就出发了,特别是那些家境困难的,准备走路去的,更是提前了几个月。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京城,要一路问过去,若是走错了路,便要改道,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而且还有其它意外事件,比如遇到下大雨,遇到劫匪什么的,都要考虑进去。
林十七邀请周婆子一起去京城,周婆子拒绝了,说我这把老骨头能来大原就已经很不错了,京城太远,我跟着你们去就是个累赘。
林十七想了想,觉得京城之行可能也不是那么太平,等以后自己和周琅站稳脚了,再接她过去也不迟。
周老五也说先留下来,京城情况不明,他现在经营铺子已经非常熟练了,除了林十七特供的货,他还真的找上那几个远洋而来的商贩进行交易,即便没有林十七提供货物,他也可以支撑下去。
当然,生意肯定会直线下降。
林十七索性把铺子转让给了他,一文钱也没收,又给他留下了大批的现代杯子,每天限量供应,也可以保证远洋特供的口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9章进京之路(第2/2页)
刘氏也留下来,继续主持打豆腐,两个娃都还小,没了周老三,但她有其他所有人的支持,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还有二郎、三郎和大丫、二丫,几个小的,可以给两处生意帮忙。尤其是二郎三郎,算得上半大小子了,林十七特意叮嘱了他俩,要支楞起来,帮助经营好这个大家庭。
又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桃花村。
桃花村留守的人不多了,周老汉带着老大和老二看管庄稼田,家里就这么几个人,老大偷懒也偷不过去了,改了不少。至于许诺为他再娶媳妇的事,暂时还没有着落。周婆子掐着他,不勤快点儿,多赚点钱,就别想娶媳妇的事儿。
老二和阮氏更加老实了,没人再诱惑和瞒骗他们,也没人再说他们的生养问题,日子平淡无奇,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知足了。周婆子和周老汉看在心里,也没有再提赶他们出门的事了。
林十七把家人们一一梳理了一遍,觉得没有问题之后,才踏上了进京之路。
她,周琅,小哑娘,就三个人。
不差钱的周琅专门买了一辆马车,带车厢的那种,三人一同搭乘。
林十七为了避免路上颠簸,在马车内和座驾上,都铺上了厚厚的褥子。考虑到棉花没有弹性,时间一长就板结了,就又专门回到空间订购了一批厚海绵,垫在最下面。
周琅连赶车人也没要,自己就兼任了。为了这一天,他还专门找老师傅练习过驾车技巧。
林十七也有些佩服,这是个非常上进的家伙,干劲十足。
小哑娘也很积极,可能是担心周琅一个人太辛苦,路上主动向周琅学习赶车技术,没多长时间就成功毕业,就是个子稍矮,坐在车驾上有点儿影响视线,不过问题不大,路上的车很少,不至于跟别人撞上了。
最后林十七也学习起来,赶车也是个技术活儿啊,多门技术傍身总归是件好事,闲着也是闲着,不能让周琅专美于前。
于是,三个人轮流赶车,一点也不累,倒是有点儿走马观景的轻松惬意。
当然,小哑娘有些不理解,为什么爹娘喜欢看景色,这有什么好看的?
这也是他习惯了,在林十七两人眼中,这个世界的景色确实有很大不同,没有工业化,草木特别旺盛,植物丰富,植被厚实,就连最常见的野茅草都比现代要高,要密实。
三人谁都没有提路上的凶险。
但该来的还是会来。
这天,马车经过一处树林时,忽喇喇窜出来四十多个汉子,人人手提钢刀,其中一个打前的喝道: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这么标准的喊话,林十七有些好奇,拨开车帘探头看过去,连带着小哑娘也探出头来。
但这一幕被对面的山贼看到了,顿时有个貌似领头的汉子惊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