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 冠斯往代,奄有万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自然听到了买的里八剌下意识的那一声“朕”,冷哼一声:“怎么,当俘虏三个月了吧,还没放下你大汗的身份?你该不会以为,朕会如上一次一样,将你送归草原吧?”
    买的里八剌欠身:“臣不敢奢想。”
    “我要回草原!”
    躲在买的里八剌身后的天保奴探出脑袋,虽是怯怕,但还是喊了出来。
    只是这声音带着点颤,而且没有半点底气。
    买的里八剌赶忙呵斥天保奴,然后对朱元璋道:“两个孩子年幼无知,冲撞了大皇帝。”
    朱元璋走了......
    延熙二十七年夏,江南虽已度过灾后重建之艰难时期,然水患隐患未除,地方治理仍需进一步深化。朝廷上下皆知,若欲江南长治久安,非仅靠一时之赈济,更需制度之长远安排。是年六月,朱允?于乾清宫召见江南水利专司首任总督林敬之,命其进宫述职。
    林敬之乃辅臣书院首批学子,出身寒门,早年曾随顾正臣研习水利之法,后入工部,以实干著称。此次受命为江南水利专司总督,已巡视江南三府二十余县,详察河道、堤坝、水闸之现状,绘制《江南水利全图》,并拟定修缮次第。
    “陛下,臣自受命以来,已巡视江南三府,查明水道淤塞者凡六十余处,堤坝坍塌者三十余段,水闸失修者亦有十余处。若不及时修缮,来年雨季,恐仍有水患之虞。”林敬之拱手禀报,神情凝重。
    朱允?颔首,道:“朕知江南水患非一朝一夕可解。朕命尔等,务必于今冬之前,完成主要堤坝之修缮,疏通主要河道,确保来年雨季,百姓不受水灾之苦。”
    林敬之应道:“陛下圣明,臣已命各府县先行修缮关键堤坝与水闸,并调拨工部、户部银两,确保工程顺利。然臣亦发现,江南地方官员虽已不再如前般畏首畏尾,然仍有部分官吏,因旧案未清,仍存观望之心,未能全力配合。”
    朱允?沉吟片刻,道:“朕知江南官场,因江南案之震动,风气虽有改观,然仍有余波。朕命尔等,凡水利专司所辖工程,地方官员须全力配合,若有推诿、阻挠者,可直接上报御史台,由巡按御史查办。”
    林敬之拱手道:“陛下圣明,臣定当依旨行事,确保江南水利之修缮,不再受地方掣肘。”
    朱允?又道:“朕亦命户部,自明年起,江南水利修缮费用,单独立项,由水利专司直接申报,工部审核,户部拨付,以确保银两不被挪用。”
    林敬之大喜,道:“陛下此策,实为长远之计,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
    延熙二十七年秋,江南水利专司正式运作,林敬之率属官分赴各地,督办堤坝修缮与河道疏浚。朝廷亦下诏,明令各地官员不得干涉水利专司事务,凡有违者,皆以误国论处。
    与此同时,御史台派遣巡按御史赴江南,监察地方官员之政绩与廉洁。巡按御史皆由御史台直接派遣,不受地方节制,每年轮换,以防勾结。
    是年九月,巡按御史陈仲廉至苏州府巡视,发现知府李慎之虽表面配合水利专司,然私底下却与地方豪绅勾结,私吞修缮银两,并纵容其子李承业开设私仓,高价售卖灾粮,致使灾民再度流离失所。
    陈仲廉当即密奏御史台,并将李慎之与李承业拘押,押解至京师,由刑部审理。朱允?闻讯震怒,亲命赵廷辉督办此案,严惩不贷。
    赵廷辉奉旨审理,查明李慎之贪墨银两达三万两,其子李承业亦涉及多起粮仓舞弊案。朱允?下诏,将李慎之革职查办,李承业流放边疆,家产抄没,以儆效尤。
    此案震动江南,地方官员皆知,巡按御史并非虚设,而是朝廷真正派出之监察官。自此之后,江南官场风气大为改观,地方官员皆不敢再有贪腐之念。
    ……
    延熙二十七年冬,辅臣书院实务科正式开课,首批学子共三百人,分为治水、理财、刑狱、外交四科。治水科由林敬之亲自讲授,传授实地勘测、堤坝修筑、河道疏浚之法;理财科由户部尚书王景明选派官员授课,讲授赋税制度、财政管理、仓储调度之术;刑狱科由刑部尚书赵廷辉亲授,讲授律法条文、断案技巧、审讯之法;外交科则由内阁大学士杨文渊主持,讲授朝贡制度、边疆事务、与诸国交往之策。
    朱允?亲临书院,巡视实务科教学情况,并对学子训话道:“朕设实务科,非为诸位学子博取功名,乃为诸位日后出仕,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朕望诸位,勿忘书院之训,勿忘顾正臣之志,务使所学,皆能用于治国之道。”
    学子们齐声应道:“臣等谨记陛下教诲,定不负朝廷厚望。”
    ……
    延熙二十八年春,江南水利修缮工程初见成效,主要河道皆已疏通,堤坝加固,水闸修缮完毕。林敬之回京述职,呈上《江南水利修缮总结》,并附《江南水患防治十年规划》,提出未来十年,江南水利之长期治理方案,包括设立水文观测站、建立水利维护制度、培训地方水利官员等。
    朱允?览后大悦,命工部、户部、御史台三方审议,并于乾清宫召见林敬之、王景明、张世安、沈怀安等人,共议江南水利之未来。
    “朕知水利非一朝一夕之事,需长期治理。朕命尔等,自今而后,每年皆须制定水利修缮计划,并由水利专司督办,御史台监察,户部拨款,工部审核,确保江南水患不再复起。”
    众人皆拱手应命。
    朱允?又道:“朕亦命翰林院,选派史官,记录江南水利修缮之过程,编纂《江南水利志》,以传后世,使后人知今日之治,非易事。”
    ……
    岁月流转,延熙二十八年夏,江南水患虽未再起,然朱允?仍不敢懈怠。他深知,治国之道,非止于一时之功,而在于制度之长远安排。
    是日,朱允?于乾清宫召见内阁大学士杨文渊、御史台都御史沈怀安、刑部尚书赵廷辉,命其进宫议事。
    “朕知,江南之事,虽已初见成效,然若欲真正安定,仍需进一步整顿吏治,使地方官员皆能尽忠职守,不敢贪腐。”
    杨文渊拱手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可仿效巡按御史之制,设立‘巡抚御史’,专责巡视各省,监察地方官员之政绩与廉洁,凡有贪腐者,皆可弹劾。”
    沈怀安亦道:“陛下,臣以为,可将巡按御史之制推广至全国,凡各省皆设巡按御史,由御史台直接派遣,每年轮换,以确保监察之公正。”
    赵廷辉点头道:“陛下,臣亦以为,若欲真正整肃吏治,还需加强刑部之权,凡御史台所弹劾之官员,皆由刑部依法审理,不得地方干预。”
    朱允?沉吟片刻,缓缓道:“朕亦知,若欲真正整顿吏治,非仅靠监察,还需制度之完善。朕命尔等,拟一诏书,设立‘巡抚御史’,专责巡视各省,监察地方官员之政绩与廉洁;另,将巡按御史之制推广至全国,凡各省皆设巡按御史,由御史台直接派遣,每年轮换,以确保监察之公正。”
    众人皆拱手道:“陛下圣明,臣等即刻拟诏。”
    朱允?又道:“朕亦命尔等,今后凡御史台所弹劾之官员,皆由刑部依法审理,不得地方干预,以确保司法之公正。”
    ……
    自此,大明吏治整顿进入新阶段,江南之治亦成全国之范。辅臣书院之实务科,亦为朝廷输送大量实干之才,使国家治理更趋务实。
    朱允?虽已年过不惑,然仍勤于政事,日夜操劳,未曾懈怠。他常对群臣言:“朕知,治国非一人之力,而需群臣共治。朕愿以此生之力,使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群臣皆感其诚,无不尽心竭力,辅佐朝廷。
    延熙二十八年秋,辅臣书院再添新章,设立“边疆实务科”,专授边疆治理、军需调度、民族事务等实务之学,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边疆局势。
    朱允?亲题书院大门:“寒门辅臣,兴我大明。”此八字,成为辅臣书院之精神象征,亦为后世传颂不息。
    ……
    岁月如流,大明江山日益强盛。辅臣书院之名,传遍四海,成为寒门子弟入仕之阶梯,亦成为大明盛世之象征。
    顾正臣之名,亦随书院之兴,传颂千古。后世称其为“寒门辅臣”,赞其辅佐两朝,开创盛世,改革朝政,奠定大明百年基业。
    而他临终所言:“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亦成为后世传颂的名言。
    大明自此进入盛世,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诸神乐园 真千金被赶出门,京圈厉爷捧心尖 大漠劫火 三角洲:全民外挂,只有我是唐人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出狱后,真少爷他医武通神 四合院:逆袭人生,从种田开始 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 我真不想修仙啊! 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 吞噬星空之灵魂主宰 恶雌狂刷好感,五个绝美兽夫沦陷 霍格沃茨:小獾种个树,你们慌啥 三分乖 怎敌她动人 穿成真千金,挣亿点钱怎么了? 撩完就跑?律政大佬今晚想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