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5章你当你的官,我打我的长安!(第1/2页)
「当我带着兄弟来到长垣室,老远就看见城头的红旗上绣着“平均“二字,看的我眼里只冒火星子。」
此时天幕画面转换!
画面中王仙芝光着膀子站在城楼上。
看见黄巢的到来,豪气冲天,把手里抱着的一坛酒扔了下去。
“黄兄弟,你可来了!“
黄巢接住酒坛,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
二人互相吹捧一番,就一同进了城。
「就这样,我跟着王仙芝一起起义了,草军像滚雪球似的涨,三个月就过了万。」
「我们专挑藩镇的薄弱处打,在中原的麦田里追着唐军跑,那些穿明光铠的兵爷,跑起来连鞋都掉。」
「有回在陈州城外,我一刀劈开个校尉的头盔,脑浆溅在我脸上,我舔了舔,咸的——跟曹州的盐一个味。」
「乾符四年,我们占了江淮漕运,大运河上的粮船全插了草军的红旗。」
「原本以为,我们会这样一路杀过去,杀进长安,踩着那些老爷们的头,告诉他们,这个天该换了!」
「朝廷慌了,派宦官来招安,从那之后,一切就变了。」
天幕画面再次翻转!
王仙芝端起酒杯,跟黄巢碰了一下,开口说道:“你我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脑袋早系在腰上,不如拼出个名堂。”
接着压低声音道:“最近朝廷派来招抚的人,说给我个‘左神策军押牙’的官衔,你觉得如何?”
黄巢捏着酒囊的手猛地收紧,酒液渗出指缝。
“仙芝兄忘了上个月攻破曹州时,城门口那对饿死的母女?”
“她们死前还攥着半块发霉的饼。朝廷的官衔是给你的,那她们的活路呢?”
王仙芝的脸沉了沉,往地上啐了口:“但弟兄们打了半年仗,死的死,伤的伤,能有条招安的路,总好过埋骨荒野。”
“埋骨荒野也比做朝廷的鹰犬强!”黄巢猛地将酒囊掼在地上。
“你若受了招安,我黄巢带弟兄们回山东!这天下,不是姓李的一家天下!”
王仙芝看着他涨红的脸,忽然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从包裹里拿出朝廷送来的紫袍。
指尖划过金线绣的纹样,声音里带着兴奋:“看见没,裴刺史说了,只要我解甲,这蕲州就是我的封地,弟兄们也能得个出身。”
黄巢猛地踹翻了身边的案几,青瓷碗摔得粉碎。
“紫袍?封地?”
“去年盐泽边你怎么说的?
“难不成忘了那些跟着咱们战死的弟兄?
他们的家人还在挨饿,你却要穿着官服当朝廷的狗?”
“我不是当狗!”王仙芝攥紧了紫袍,额角青筋跳动,脸上尽是疯狂之色。
“我是想让弟兄们活下去!你以为凭着一腔热血能打遍天下?朝廷的援军快到了,再硬拼下去,咱们这点人不够填护城河的!”
“活下去?”
黄巢冷笑,指着窗外,“你问问城门口那些扛着锄头守城的百姓,他们要的是你这身紫袍,还是能种上自己的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5章你当你的官,我打我的长安!(第2/2页)
“王仙芝,你他娘的忘了是谁把你从盐贩子的死牢里救出来的!”
“我没忘!”王仙芝将紫袍摔在地上!
“可你黄巢眼里只有‘天下’,弟兄们的命在你看来,是不是都该填进你那‘均平’的窟窿里?”
一说起这个黄巢直接一脚把王仙芝给踹翻在地,大声怒骂。
“看来你是真忘了你爹是怎么被巡盐兵打死的,真忘了长垣城外饿死的百姓!“
王仙芝爬起来,嘴角淌着血:“黄巢,你就是个贩盐的野种,懂什么前程?我这都是为了兄弟们的前程!“
黄巢盯着王仙芝,忽然转身抓起自己的铁剑,剑鞘重重磕在门槛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要这紫袍,我不拦你。”
“从今日起,你回你的蕲州当你的官,我带我的人去打我的长安!”
……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摇头不已。
在他们来看这王仙芝从起兵的那一刻就没了退路。
如今为了那点官衔和封地便投了?
跟这种目光短浅之辈共事容易死啊!
大汉。
“卫青你怎么看?”
卫青沉思一会悠悠说道:“如今二人,分道扬镳,草军内部一分为二。”
“势力大减,怕是难成大事。”
“王仙芝被招安,草军人心必乱,后续即便黄巢继续起义,也会面临诸多困境,除非……招安是假的!”
闻言汉武帝,点了点头,“说的不错,不过这黄巢能说出那些话,倒也有几分远见!”
“乱世之中,人心易变,黄巢若想成事,还需重新凝聚人心!”
「从王仙芝接受朝廷的招安以后,我们就分道扬镳了,什么狗屁“左神策军押牙“,听着唬人,其实就是个看宫门的。」
「他不懂,老子还不懂吗?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的!」
「那天我带着部众走了,临走时放了把火,把招安的告身烧得只剩灰烬。」
「后来听说,王仙芝带着残部去投降,被唐将曾元裕斩了首级,挂在长安朱雀门楼上,这更加坚定了我杀尽长安的决心。」
「因为我已无路可退!」
“草!一群猪脑子吧!”
李二看到这真的忍不住吐槽了,这他娘的后世大唐都是什么垃圾货色。
是个人都能当皇帝了吗?
人家前脚刚接受招安,你后脚就给人家弄死!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接受招安也是死路一条吗?
而那些五姓七望们,此刻只感觉背脊发凉。
无路可退……什么意思,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王仙芝死后,他那些剩余的余部来投奔我,在城楼上,他们把黄绸子披在我身上,喊我“冲天大将军“。」
那时我看着底下二十万黑压压的人头,突然想起长安墙上的诗——
我花开后百花杀,这话要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