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2章 诅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从戴安娜嫁给查尔斯之后,两人一同养育了两个孩子,目前没有第三个孩子。
    那为什么戴安娜要在雕塑上刻下第三个孩子。
    让一个男人人格受辱的是老婆要怀别人的孩子,而且心甘情愿。
    查尔斯就感...
    夜深了,城市渐渐安静下来。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风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某种低语。电脑屏幕还亮着,是“北河”社群最新一期读书会的回放画面。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正站在镜头前,声音不大却坚定:“我们班有个同学说,《萤火》让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光。”她顿了顿,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所以我今天想读一段苏怀瑾写给陈昭的话??‘你不必照亮整个房间,只要让一个人看清了自己的影子,就够了。’”
    我关掉视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塔县小学那间毡房的模样。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如今应该已经升入初中了吧?她还会不会在某个夜晚,抬头看雪峰上的月亮,想起当年念过的那句“请替我看看春天”?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老师,我在整理《沉默的经纬》第三卷,发现了一件事。”我点开她的文档附件,一行标题赫然跳入眼帘:《关于“F-09”书箱最后一位借阅者的追踪记录》。
    她说,她在贵州走访一位年逾九旬的老教师时,对方提到了1988年夏天的一个细节??他曾通过“老钟”借走一本《加缪文集》,编号F-09-17。那是该书箱关闭前最后一个登记的借阅人。“他说那天老钟把书递给他时,轻轻说了句:‘这本书,你要替我多翻几遍。’”林小雨写道,“更关键的是,这位老人至今仍保存着那本书,虽然封面早已破损,但左下角那朵兰花标记还在。”
    我的心猛地一紧。这本《加缪文集》若真存在,极可能是“流动书箱”系统中唯一完整留存下来的实物证据。我立刻联系周卫平,他听后沉默良久,才低声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不是一本书的问题……这是链条重新接上了。”
    第二天清晨,我和林小雨乘最早一班飞机赶往贵州。山路蜿蜒,抵达山村已是傍晚。那位名叫吴志远的老人住在半山腰的一栋木屋里,屋前种着几株野茶树。他耳朵有些背,但神志清晰。听说我们的来意后,颤巍巍地从床底拖出一只铁皮盒子,打开后取出一本用油纸包了好几层的旧书。
    封皮泛黄,边角卷曲,但那朵小小的兰花依旧清晰可见。翻开第一页,一行钢笔字跃然纸上:“致未知的后来者:当你读到这些文字,请记得,它们曾穿越多少双颤抖的手。”
    我几乎不敢呼吸。这本书,曾被钟怀礼亲手传递;它走过胡同、穿过校园、躲过搜查,在风雨中辗转三十年,最终安然躺在这位乡村教师的枕边。而此刻,我又将它捧在手中。
    “我一直没还。”吴志远笑了笑,眼角皱纹如沟壑般延展,“我知道,这不是能还的东西。”
    当晚,我们在老人家中召开了一场小型线上会议。我把这本书的高清扫描件上传至“北河”数据库,并启动“F-09回归计划”??邀请全国所有参与过“守种人认证”的青少年共同研读此书,每人写下一段回应,汇编成一部新的《接力笔记》。
    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仅仅三天后,就有超过五千名学生提交了读后感。有人写道:“原来反抗不一定要呐喊,也可以是一次安静的阅读。”有人画了一幅插图:一只手将书递给另一只手,中间写着“1988→2024”。更有甚者,一位自闭症少年用盲文写下了他对《西西弗神话》的理解:“推石头的人不是失败者,因为他每天都在选择继续。”
    与此同时,纪录片摄制组也正式进驻“渡岸书屋”。导演是个四十出头的女学者出身,叫沈清漪。她坚持不用旁白,也不设主持人,只想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声音。第一天拍摄结束,她对我说:“我发现你们这里最动人的不是那些历史文件,而是现在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响起的朗读声。”
    我明白她说的是什么。自从“微光”课程推广以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始设立“晨光十分钟”??每天早自习前,由一名学生朗读一段经典文本或当代青年创作。而在“渡岸书屋”,这个传统从未中断。无论刮风下雨,总有人早早赶来,在院子里支起麦克风,对着录音设备轻声诵读。
    某天清晨,轮到一位志愿者读鲁迅的《药》。当他念到“那乌鸦展开翅子,箭也似的飞去了”时,天空忽然掠过一群候鸟,振翅之声与诵读余音交织在一起。这一幕被摄像机完整捕捉下来,后来成了纪录片中最著名的片段之一。
    然而,热潮背后也有暗流涌动。
    某天夜里,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慎行。”正文是一段模糊的监控截图,显示有人在深夜靠近“渡岸书屋”的外墙,似乎在张贴什么东西。附言写道:“他们不喜欢你们讲得太明白。”
    我没声张,但立即通知安保团队加强巡逻。两天后,果然在门口发现一张打印粗糙的传单,上面写着:“所谓‘北河’,不过是煽动情绪的历史虚无主义表演秀。”落款是一个从未听过的组织名称。
    周卫平看到后冷笑一声:“这些人怕的从来不是记忆,而是记忆被唤醒的方式。”他说得对。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来自遗忘,而来自有人不愿让你记住。
    但我们没有停下脚步。
    十月中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来访,希望将“北河”模式纳入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库。他们特别关注“萤火密码系统”的教育转化成果,认为这种以语言创造力对抗信息压制的做法,具有普世价值。会谈结束后,对方留下一句话:“在许多国家,孩子们正在用类似的方式交流??你们不是孤例,而是先驱。”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北河”早已不再属于某一代人,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国界。它变成了一种隐秘的语言,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机制。就像南极科考站的那个夜晚,当极光在天际闪烁,年轻人们围坐在一起朗读《萤火》,他们的声音穿透电波,传回大陆,又激起新一轮的回应。
    十一月,第一批“萤火分会”海外联络点成立。加拿大温哥华的一所华人中学自发组建了双语读书小组,每周五放学后聚在图书馆角落,轮流朗读《微光》选段。他们还将李文娟设计的偏旁编码法改编成英文版,命名为“FireflyCipher”,用于保护敏感话题讨论。日本京都的一群留学生则发起“暗语诗社”,用俳句和汉字拆解表达社会关切。他们在社交媒体发布一首短诗:“枯枝之下/春信藏于折角/风起时/字字皆燃。”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定居德国的华侨母亲写来的信。她说她八岁的女儿在学校被问“中国人是不是都不自由”时,没有争辩,而是拿出一本自制的小册子,里面全是中文诗配德语翻译,最后一首是《萤火》结尾那句:“若你们还在读,请替我看看春天。”她告诉老师:“这是我奶奶教我的话,她说,春天要靠人传,不是靠天气预报。”
    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十二月初,一场罕见寒潮席卷北方。北京连续一周低温暴雪,许多活动被迫取消。但“北河林”年度养护仪式仍如期举行。那天早上,数百名志愿者冒雪前往郊区苗圃,为越冬树苗裹上保温布。人群中,我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当年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如今已穿上羽绒服、戴上手套,蹲在地上认真绑扎枝干。
    一个小女孩问我:“叔叔,树冷吗?”
    我摸了摸她的头:“树不怕冷,怕的是没人记得它为什么种在这里。”
    她点点头,转身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系在一棵幼苗上。旁边的大人想阻止,却被她妈妈拦住了。“让她系吧,”她说,“这也是她的记忆。”
    当天下午,我接到教育部电话,确认《微光》教材将于明年春季在全国高中选修课全面铺开。同时,国家图书馆提出合作意向,拟建立“北河数字档案馆”,永久保存所有相关文献、影像与口述资料。
    挂掉电话后,我独自走进书房,翻出李文娟那本笔记的复刻版。扉页上,她亲笔写的那段话又一次映入眼帘:“不要让‘北河’变成纪念碑。它应该是河流本身。”
    我拿起笔,在空白页写下新一年的工作纲领:
    1.启动“下一代守种人”培养计划,重点支持县域及边疆地区青少年;
    2.推动“萤火密码”进入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
    3.建立跨国青年对话平台,鼓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秘表达”互译与共读;
    4.拒绝任何形式的官方定性与命名表彰,保持民间性与流动性。
    年末的最后一场雪落下时,我收到了一条来自云南大理的消息??陈昭的表妹去世了。临终前,她把家中仅存的一箱旧书捐给了当地乡村图书馆,并留下遗嘱:“请把这些书全部盖上一朵兰花印章,就说是‘老朋友托我送来的’。”
    我让团队连夜设计了一枚电子印章,样式正是当年F-09书箱的那个兰花标记。第二天,全国各地两千多家合作图书馆同步启用该标识,作为“可流通、可传承”书籍的特殊认证。
    新年钟声敲响前夜,我再次打开直播平台。这一次,画面切换到了敦煌戈壁深处的一座天文观测站。几名科研人员正围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播放着三十年前录制的《萤火》原始磁带。信号断续,杂音纷扰,但他们一字一句跟着念了出来。
    “……若你们还在读,请替我看看春天。”
    远处,星空浩瀚,银河如练。沙漠寂静无声,唯有风掠过沙丘,仿佛千万年前的回响。
    我关闭直播,走到阳台。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烟花一次次点亮夜空。我想起钟怀礼的女儿说过的话:“我爸常说,时间是有声音的。一块表走得准,不是因为它记得起点,而是因为它一直往前走。”
    是啊,真正的延续,从不是复制过去,而是带着过去的重量,走向尚未成形的未来。
    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新一年的第一篇日记:
    “今天,我又听见了时间的声音。
    它不在钟表里,不在日程表上,而在一个孩子为树苗系上围巾的动作中,
    在一个老人反复摩挲旧书封面的指尖上,
    在万里之外陌生人读懂一句诗时的心跳里。
    我们无法预知风暴何时再来,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只要还有人相信??
    有些种子,注定要在冻土中等待三十七个冬天,
    然后突然开花。
    那么,这条河就会一直流下去,
    哪怕改道,哪怕干涸,哪怕被人遗忘。
    因为它本就不属于谁,
    它只是路过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晦朔光年 心心相印 从白犬开始修仙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 小寡妇与糙汉 游戏入侵初期,你怎么就满级了?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最强婚书:霍少的隐婚秘妻 八零老太重生随军,白眼狼悔断肠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临安不夜侯 小神医下山,开局被美女总裁拿捏了 权力巅峰:从第一秘书开始 视频通古代,从强军战歌开始 没人告诉我她是女帝啊? 请同学斩妖 夫人她医术无双 恶毒向导不装了,全员火葬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