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五百八十五章:战术布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原来是这样。
    沈老爷子陷入沉思。
    他已经想过至少十种巴特尔会逼迫他们放弃城池优势,出城迎战的方法。
    但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将第三方拉进来。
    要知道,双方对决,拉入第三方,那就会出现无限的可能。
    最常见的便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谁是鹬蚌,谁是渔翁,不得而知,只能听天由命。
    可以说,巴特尔这一步很大胆。
    因为他这么做,即便是打赢了,也可能什么都捞不到,最后便宜了西域。
    但!
    巴特尔这一步走得太对了!
    他很清楚他只有这......
    春雪未融,山道上积冰如镜。一名身穿粗麻短褐的少年牵着瘦马,自玉门关外缓缓而来。他肩头结霜,脚底草鞋磨穿,却仍一步不歇地走着。马背上驮着一只破旧木箱,箱角用铁皮箍了三道,上面刻着两个字:“讲武”。
    这少年名叫李延宗,正是十年前那名手持玉佩、叩拜王烈墓前的李承志之孙。当年赫连清漪一句“免试入学”,将他送入新政讲武堂。十年寒暑,他从最底层的屯田兵做起,学水利、习兵法、通民情,最终以总评第一的成绩毕业,被派往北庭都护府任巡防参军。如今奉调回伊州述职,途经此地,只为完成一桩心事。
    他要将祖父遗物??那半块染血的虎符,亲手埋在王烈墓旁。
    抵达书院时天已近午。守门老卒认出他来,颤声唤道:“是小李参军回来了!”话音未落,院内已有学子奔出相迎。有人高呼:“快去告诉先生!李师兄到了!”可当他们转身欲报信时,才猛然记起??先生早已不在。
    赫连清漪去世三年了。
    但她的影子仍在。讲堂中央那方金印依旧供奉如初,两侧楹联墨迹犹新;后山“望归亭”中,《王政纪要》静静躺在石桌之上,风吹一页,便似有人低声诵读。学生们每日清晨必来此处敬香,说是“听先生讲课”。
    李延宗放下行李,独自走向灵堂。他跪在王烈与赫连清漪并列的牌位前,取出虎符残片,轻轻放在香炉之下。这一动作极轻,却仿佛压下了千钧重担。他低声道:“爷爷,我回来了。您说的没错,这片土地真的能让人挺直腰杆活着。”
    当晚,飞鹰营旧部设宴为他接风。席间众人谈及往事,无不唏嘘。当年随王烈征战西域的老兵如今多已白发苍苍,有的拄拐而行,有的失目瘸腿,但他们眼中仍有光。
    “你可知现在伊州百姓怎么称呼你们这些讲武堂出身的官?”一位老兵端起酒碗,声音沙哑,“叫‘王家郎’。”
    李延宗一怔。
    “不是朝廷命官,不是将军大人,就叫‘王家郎’。”老兵目光灼灼,“意思是??你们是王公留下来的人。百姓信你们,不是因为你们有权,而是因为他们记得,当年有个装傻的状元郎,把命豁出去换来了太平。”
    酒至半酣,忽有夜哨急报:凉州急使星夜赶来,携密函一封,火漆封口印着太子东宫玺。
    众人顿时肃然。近年来长安政局微妙,李昭虽勤政爱民,奈何年迈体衰,储位之争暗流汹涌。朝中两派角力,一派主张延续王烈遗策,深化融合、轻徭薄赋;另一派则以礼部尚书为首,鼓吹“正本清源”,欲削减边疆自治权,重立华夷之防。
    使者入厅,呈上书信。李延宗拆阅之后,面色骤变。
    信中言:新任礼部侍郎柳崇文??竟是柳元楷之孙??联合御史台多名言官,上奏弹劾“安西新政悖逆纲常,纵容胡俗,动摇国本”,并请求废除跨族共治村制度,收回地方议事会权力,改由中央委派流官统管。更令人震惊的是,奏疏竟附录一份所谓“赫连氏私通外藩”的伪证,指其早年曾秘密资助吐蕃叛军,意图分裂朝廷。
    “他们……想毁掉一切。”李延宗攥紧书信,指节发白。
    老兵冷笑:“柳家这是卷土重来啊。当年老爷子倒了,孙子又爬出来了。可惜啊,他们忘了,民心不是诏书能抹去的。”
    次日清晨,李延宗登临望归亭,在赫连清漪写下最后一句话的地方,铺纸研墨。他提笔写道:
    >“先辈披荆斩棘,非为一时安宁,实为万世开太平。今有宵小跳梁,妄图以旧礼缚新世,以猜忌代信任,此诚天下之大患也。若坐视不理,则王公之志危矣,赫连先生之心寒矣,十州百姓之盼绝矣。故延宗愿效微躯,再举义旗,誓守新政不堕!”
    写罢,他将此书抄录十份,命飞鹰营快马分送西域十州长官、各族首领及安西书院全体师生。同时发布公告:三日后于书院广场召开“万民议政大会”,凡年满十六者皆可参会,不论汉胡、无论贵贱,共商应对之策。
    消息传出,震动四方。
    三日之内,伊州城涌入数万百姓。有骑骆驼而来的粟特商人,有赶着牦牛进山的吐蕃牧民,有坐着驴车的老妪,也有抱着婴儿的母亲。他们带着干粮,在街头露宿,只为亲耳听听“王家郎”怎么说。
    大会当日,晴空万里。书院门前搭起高台,台上悬一幅巨图??正是当年王烈手绘的《西域万里图》。李延宗立于图前,身披讲武堂授业时所赐青袍,腰佩旧剑,神情沉静。
    他开口第一句便是:“我不是来宣布命令的,我是来听大家说话的。”
    台下鸦雀无声。
    “有人说,我们搞跨族共治是乱了规矩。可我想问各位父老一句:十年前,你们敢和隔壁帐篷的突厥人合伙种地吗?敢让自家女儿嫁给粟特商人吗?敢放心让孩子去胡人开的医馆看病吗?”
    人群骚动起来。
    “现在呢?”他提高声音,“合安里的水渠是谁修的?是汉人、突厥人、吐蕃人一起挑的石头!去年大雪封山,是谁把粮食送到山顶村落?是回纥商队用十五匹马换一条命抢运进去的!你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唱什么歌?是汉语、波斯语、突厥语混着唱的童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如果这叫‘乱’,那我宁愿这乱永远不停!”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位白须老者拄杖起身,用生硬的汉语喊道:“我儿子娶了个汉女,生了三个娃!要是按你们说的‘分胡汉’,我家算哪边?”
    “我家孙子在书院读书,老师是吐火罗人!”另一名妇人激动道,“他学会算学,帮我们村子省了三百石粮税!这就是‘祸国’?荒唐!”
    呼声如潮,一波高过一波。
    就在此时,一名飞鹰营斥候疾驰而至,在李延宗耳边低语几句。他脸色微变,随即镇定下来,转向众人道:“刚刚收到消息??柳崇文亲自率钦差团出发,七日后抵达伊州,宣称要‘彻查赫连余党,整顿边政’。”
    台下顿时哗然。
    “他们不只是想改政策。”李延宗朗声道,“他们是想用一道圣旨,把我们十年的努力全部抹掉!让豪强重新霸水,让胡商不敢出门,让孩子们回到只能读四书五经的学堂!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万人齐吼,声震山谷。
    “那么,请你们做出选择。”他展开一张黄麻纸,“今日起,我们将向长安递交《十州联名书》,要求保留跨族共治制度,并增设‘边民代表院’,每州推选五名平民代表入京议政。此书需十万签名,少一字,都不送!”
    话音落下,百姓自发排成长龙。有人咬破手指按血印,有人用炭条写名字,连七八岁的孩童也在父母帮助下歪歪扭扭签下姓名。文书官连夜刻印传单,飞鹰营昼夜传递,短短五日,签名突破十二万。
    第七日清晨,钦差队伍如期抵达城外。
    柳崇文年约三十,面白无须,一身紫袍彰显尊贵。他下车伊始,便命仪仗列阵,宣读圣谕副本(尚未加盖玉玺),勒令即刻解散议事会,查封讲武堂档案,拘捕“煽动民变”的主谋李延宗。
    然而当他踏入伊州城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僵在当场。
    整条街道站满了人。男女老幼手持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个名字??那是过去十年因新政受益而活下来的百姓。他们沉默伫立,目光如炬。街心铺着一条红毯,直通书院大门,毯上摆放着十万联名书,由一百名孩童双手捧举前行。
    李延宗身穿布衣,缓步走出人群,拱手道:“下官李延宗,奉十州百姓之托,恭迎钦差大人。”
    柳崇文冷哼一声:“尔等聚众抗命,形同谋逆,还敢自称奉民之托?”
    “民之所托,岂容轻侮?”李延宗不卑不亢,“请问大人,可愿看一看这些签名背后的故事?”
    不等回应,他挥手示意。一名盲眼老妇上前,颤抖着说:“我丈夫死于旱灾抢水,是议事会判案公正,才让我们家分到水源。我现在每天给学堂缝书包,工钱够买米。”
    接着是一名独臂青年:“我被马贼砍伤,是回纥大夫救活。我现在在驿站做翻译,月俸二贯。”
    还有一个小女孩,举起一张画:“这是我画的学校,有汉族老师教诗,突厥阿姨教舞,波斯爷爷教星星的名字。”
    柳崇文面无表情,却微微退了一步。
    李延宗继续道:“大人若执意收回权力,请先回答一个问题:在过去十年里,西域十州共发生多少起族群械斗?”
    柳崇文皱眉:“据报,不足百起。”
    “错。”李延宗取出账册,“实际是**零起**。自跨族共治推行以来,再无大规模民族冲突。而同期内地三十六州,因田产、水源引发的宗族血案,累计三千二百一十七起。”
    他逼近一步:“您祖父当年败露,是因为留下断剑。而您今日之举,虽无刀刃,却是在人心上划口子。一旦裂痕重现,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战火?”
    柳崇文终于色变。
    当晚,他在驿馆辗转难眠。窗外灯火未熄,百姓仍在集会。他翻开随身携带的《四海归心录》,看到其中一页记载着赫连清漪的话:“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异族,而是人心中的偏见与恐惧。”
    他忽然想起幼时,祖父亲口告诉他:“王烈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让所有人都相信??和平是真的可能的。”
    黎明时分,柳崇文做出决定。他焚毁原拟奏章,另写一封密折,直言“边政稳固,民心归附,不宜轻动”,建议皇帝尊重地方自治,反而提议追封赫连清漪为“贞惠夫人”,以彰其德。
    七日后,钦差团悄然返程。临行前,柳崇文独自来到王烈墓前,默默放下一杯清水。
    “或许……是我错了。”他低声说,“可这条路太难走了。”
    身后无人应答,唯有春风拂过杏花,纷纷扬扬,落满碑顶。
    数月后,长安传来新旨:准十州联名所请,正式设立“西域边民代表院”,隶属尚书省直辖;安西书院升格为“西域大学”,享有独立科举荐额;讲武堂更名为“镇西军政学堂”,专培边疆治理人才。同时,朝廷拨款百万贯,用于扩建丝路驿站、修建跨流域引水工程。
    李昭在诏书中写道:“昔有王烈装傻三年,今有万民同心一志。朕观西北,非孤城远塞,实乃四海一家之始也。”
    又一年春至。
    伊州城外新建了一座学堂,名为“清漪书院”。开学典礼那天,阳光正好。一群不同肤色的孩子坐在同一屋檐下,齐声朗读一首新编教材中的诗句:
    >“井水甜,渠水长,
    >谁洒汗,谁得粮。
    >不分胡汉共桑麻,
    >书中自有万民康。”
    李延宗站在窗边听着,眼角湿润。
    他知道,王烈和赫连清漪从未离去。他们的魂魄藏在每一寸修好的渠坝里,躲在每一个识字孩童的眼睛里,融在每一次不同语言交汇的笑容里。
    火把或许会被风吹灭,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如何取火,黑夜就永远不会胜利。
    而在遥远的雪山之巅,冰雪正悄然融化,汇成细流,奔向广袤大地。
    春天,又一次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残疾王爷带崽退婚?我偏要嫁! 九狱镇界塔:从与魔女同修开始 大明黑帆 霍格沃茨的学习面板 半岛:说好一起当梦楠,你玩叛变 开局退婚,空间小人不停搬搬搬! 火影:是,宇智波大人! 错嫁反派大佬,随军养崽躺赢了 听懂灵兽心声,仙尊高冷人设崩塌 重生93:从高考状元开始 我真要控制你了,皇女殿下 剖析万物,从渔民到水德真君! 让你贵族学校读书,你去泡大小姐 她的护卫 开局制卡师,一张核心找五年 我的透视超给力 离婚后,渣前夫后悔了 降龙 星宇世界传奇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