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赋这东西还真是不服不行,有些人仿佛天生就被老天追着喂饭,在某个领域一通百通,玩什么都能玩出花样来。
就像不少LOL的职业选手,转去玩其他游戏照样能轻松上手,打出名堂。
所以王灿输给这么个...
夜色如墨,申大校园的路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光影。倪思甜独自走在回宿舍的小道上,手机屏幕还停留在那封匿名邮件的界面。她没有点开第二次,也不敢。那份《火种名单》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打开了她不愿触碰的真相之门??王灿的野心,远不止一场校园赛事那么简单。
他要的,是掌控。
不只是数据、流量、商业入口,而是未来整整一代年轻人的行为轨迹与决策逻辑。800万高校用户,不是数字,是土壤,是兵源,是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原始资本。而“星火计划”,不过是这场宏大布局的第一步。
她停下脚步,抬头望天。云层稀薄处,几点星光若隐若现。她忽然想起高三那年,自己曾在日记本里写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世界被算法定义,我希望还能听见心跳的声音。”
可现在呢?心跳还在,但节奏早已被无形之手悄然调校。
回到寝室,她轻手关上门,反锁,拉上窗帘,打开笔记本电脑,重新加载那份文件。这一次,她不再只是震惊,而是开始分析。32所高校,按地理位置分布,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按评级划分,A级12所,B级14所,C级6所。每一所的背后,都标注了接入时间节点、合作模式、学生会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甚至还有部分人的社交账号。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调研报告,这是**渗透图谱**。
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在“A级(已植入)”名单中,赫然写着“申江大学(原申大)”,备注栏写着:“核心节点,示范效应显著,建议作为全国推广模板复制。”
我们……已经被当成样板间了。
她猛地合上电脑,胸口发闷。窗外传来远处体育馆散场后的喧嚣声,人群欢呼尚未完全褪去。首届“豆芽杯”总决赛落幕不过几小时,荣耀与掌声仍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可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来到学生会办公室。丁健已经在等她,桌上摊着省教育厅最新下发的通知复印件。
“你昨晚没回消息。”丁健语气低沉,“我打了三个电话,全被挂断。”
“我在看东西。”倪思甜平静地坐下,从包里取出U盘插进电脑,“你看完这个,就知道为什么我没接电话。”
视频播放开始:一段模糊的后台监控录像,显示某晚凌晨两点,豆芽技术人员远程登录申大学生会服务器,调取了近三个月来所有报名参赛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学院班级,甚至心理测评记录??这些本应仅限内部使用的资料,竟被打包上传至一个IP位于境外的数据中心。
“他们绕过了我们的防火墙。”郝萱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声音颤抖,“而且用了学生会官方权限认证……也就是说,只要打着‘赛事运营’的名义,他们就能合法调用任何数据。”
白朗康冲进来,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我刚查了,那个境外IP归属地是新加坡的一家离岸公司,注册法人信息为空。但资金流向显示,过去半年有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入该公司账户,用途标注为‘技术服务费’。”
林心悦站在窗边,脸色苍白:“所以……王灿早就把数据变现了?”
室内一片死寂。
良久,丁健缓缓开口:“我们必须上报学校。”
“然后呢?”倪思甜冷笑,“校方会处理吗?他们会相信我们几个学生的话,去对抗一个估值超十亿、背后站着顶级风投的明星创业公司?更何况,我们现在拿出来的,依然是间接证据。”
“可这已经是犯罪!”白朗康拍桌而起。
“法律追责需要时间。”倪思甜盯着屏幕,“等司法介入的时候,‘星火计划’早就完成了全国布网。我们要做的,不是揭发,是**阻断**。”
“怎么阻断?”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釜底抽薪**。
“第一,切断数据出口。从今天起,所有赛事相关系统必须本地化部署,禁止使用豆芽提供的云端服务;第二,重建审核机制,外联部对接的所有商家合同必须增加数据保护条款,并由校方法务备案;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我们要抢在王灿之前,成立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
众人面面相觑。
“你是说……我们也搞数据平台?”林心悦难以置信。
“不。”倪思甜摇头,“我们不采集,但我们必须能**看懂**他在采集什么。只有理解规则的人,才有资格修改规则。”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又是王灿的消息:
【思甜,感谢你在决赛上的精彩主持。下周我要去北京见投资人,想顺路再来一趟申大,谈谈下一届赛事的升级方案。这次,我想引入AI裁判系统和虚拟偶像助阵,你觉得如何?】
她盯着那条消息,嘴角微微扬起。
AI裁判?虚拟偶像?
她在心里冷笑。AI背后是行为建模,虚拟偶像则是情感绑定??他又在试探边界了。这一招叫“技术诱惑”,用炫目的新功能吸引眼球,让人忽略背后的控制逻辑。
她迅速回复:
【听起来很酷。不过在谈新技术之前,能不能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申大的数据访问日志里会出现新加坡服务器的痕迹?】
发送后,她将手机倒扣在桌上,不再看它。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成了学生会成立以来最紧张的备战期。他们联合计算机系几位研究生,紧急开发了一套名为“守望者”的本地化赛事管理系统,所有数据存储于校内服务器,加密等级达到金融级标准。同时,丁健以副组长身份向“校园数字化活动管理小组”提交提案,要求对所有第三方平台实行“准入审查+动态评估”制度,并获得初步通过。
而最出人意料的动作,来自倪思甜本人。
她在微博匿名发布了一篇题为《当你在看直播时,谁在看你?》的文章,以极尽克制的语言描述了现代校园活动中潜在的数据风险,列举了多个国内外类似案例,最后提出三点呼吁:知情权透明化、采集范围最小化、使用目的公开化。
文章并未点名豆芽,也没有提供具体证据,却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不到半天,阅读量突破百万,热搜词条#高校数据安全#悄然升起。多家媒体跟进报道,有记者联系申大学生会求证情况,也有教育专家撰文讨论“校园商业化边界”。
压力,第一次真正落在了王灿肩上。
三天后,他如期抵达申大。
没有随从,没有宣传车,只背着一个双肩包,站在校门口等她。
阳光正好,照在他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无害的笑容。
“好久不见。”他说。
“你来得比我想象中快。”倪思甜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因为你那条微博。”王灿坦然承认,“你知道吗?我投资人在看到新闻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问我:‘你们有没有合规问题?’”
“我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她淡淡道。
“但你选的时机太准了。”他苦笑,“再晚两天,新一轮融资就要签协议了。”
两人并肩走向教学楼,脚步缓慢。
“我一直以为你是懂我的。”王灿忽然开口,“我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豆芽。我是真的想改变中国的校园生态。你看现在的比赛,多少孩子因为电竞找到了自信?多少社团因为赞助活了下来?这些,难道不值得吗?”
“值得。”倪思甜点头,“但代价不该是隐私自由。”
“可现实是,免费的服务总要有买单的人。”他停下脚步,“广告商付钱,平台盈利,学生享受内容??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你要我怎么做?靠情怀撑下去?”
“你可以选择更透明的方式。”她说,“比如,把数据所有权还给学校,或者建立独立监管委员会。”
王灿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以为我没想过?可一旦开了这个口,资本就会撤退。没有钱,我就建不起平台,办不了比赛,一切归零。你想要理想主义,但我得先活下去。”
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倪思甜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他曾是那个在创业大赛上慷慨激昂说着“让每个青年都被看见”的少年,如今却成了精密计算每一分利益的战略家。
“所以你就选择了隐瞒?”她问。
“我选择了效率。”他纠正,“有时候,先做成事,比什么都重要。”
“可你忘了,有些底线一旦打破,就再也无法重建。”她直视他的眼睛,“当学生们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分析、交易时,他们还会信任这个平台吗?还是说,在你眼里,他们从来就不是用户,而是资源?”
王灿没有回答。
良久,他低声说:“思甜,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我知道我在冒险,但如果不试,谁来打破现有的僵局?企业不愿投校园,政府资源有限,只有我们这群人敢冲进去。哪怕手段不够干净,至少我们在往前走。”
“可方向错了,走得越快,离终点越远。”她转身欲走,“如果你还想继续合作,那就拿出诚意。否则,下一届‘豆芽杯’,我们将以校方名义重新招标。”
身后传来他的声音:“你会后悔的。”
她脚步未停:“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当天下午,豆芽官方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暂停“星火计划”海外数据同步功能,所有用户信息将严格保留在国内服务器,并邀请各承办院校派出代表参与数据治理委员会筹建工作。同时,公司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校开展数字伦理研究项目。
舆论逐渐平息。
但倪思甜知道,这只是妥协,不是胜利。
真正的博弈,仍在继续。
一个月后,她收到一封来自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密信,称该校在筹备“豆芽杯”区域赛时,发现豆芽暗中更换了报名系统的底层代码,新增了一项名为“个性化推荐授权”的默认勾选项,且无法取消。该功能可收集用户浏览习惯并用于精准广告推送。
她立即将证据整理成报告,联合北大、复旦、浙大等九所高校学生会共同签署《高校数字权益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五项基本原则:数据归属权归个体所有、采集须经明确授权、禁止跨境传输、开放接口接受监督、违约退出机制。
这份声明被递交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引发高层关注。六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校信息化项目数据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获取师生个人信息,违者将列入黑名单,三年内禁止参与全国各级各类教育项目合作。”
一夜之间,豆芽在全国多所高校的合作项目被暂缓审批。
王灿终于坐不住了。
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深夜办公室,桌上堆满文件,一杯凉透的咖啡。配文只有八个字:
**理想很贵,但我愿意付。**
没人知道他那一刻的心情。
但倪思甜看到了,轻轻叹了口气。
她明白,这个人从未真正放弃初心,只是在现实的夹缝中,被迫戴上了太多面具。
暑假前夕,她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王灿。”声音疲惫,“我想见你最后一面。”
他们在黄浦江边的咖啡馆见面。江风拂面,游轮缓缓驶过。
“下个月,我要去美国斯坦福访学一年。”他说,“公司交给联合创始人打理。这段时间,我会暂停所有扩张计划。”
她点点头:“明智的选择。”
“你还记得我们大一时参加的那个辩论赛吗?”他忽然问,“题目是‘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带来人类幸福’。你代表反方,说了一句让我记到现在的话??‘当技术跑得太快,灵魂往往跟不上脚步’。”
倪思甜怔住。
“也许你说得对。”他望着江面,“这一年,我想停下来,重新想想豆芽到底该往哪里走。”
她轻声问:“那‘星火计划’呢?”
“不会取消。”他坦诚,“但它会变得更透明。我答应你,等我回来时,会给全国高校一个全新的数据治理框架,由你们共同制定,而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她伸出手。
他愣了一下,随即握住。
掌心相贴的瞬间,仿佛有电流穿过。
“希望那时,我们还能并肩作战。”她说。
“只要你还在。”他微笑。
夕阳西下,江水泛金。
风暴暂歇,但征程未止。
九月开学,新生报到。校园里张贴着一张新海报:
【申大数字文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首批研究课题:
1.校园平台数据确权机制探索
2.青年群体数字行为画像伦理边界
3.第三方企业进校合作风险评估模型
负责人:倪思甜。
而在不远处的创业园大楼里,一块崭新的铭牌也被挂上:
【豆芽(ShenDa)创新实验室】
使命:与高校共建可持续的数字生态。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在这片土地上,有人始终在守护那颗叫做“自由”的种子。
哪怕风雨如晦,也不曾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