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57章二妮天赋初显(第1/2页)
林宇的加工厂要大量收海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夜之间传遍了周边五个渔村。
第二天一大早,厂门口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拉着海带的马车、牛车从村口排到了海边,车斗里堆得冒尖的海带,还带着清晨海水的潮气,墨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
“林宇在吗?俺是王家村的,拉了八百斤海带,您这儿收不收?”一个穿着粗布衫的大叔赶着牛车,在人群里使劲往前挤,嗓门大得整个场子都能听见。
赵大勇站在磅秤旁,手里拿着账本,笑得嘴都合不拢:“收!都收!大叔您别挤,按顺序来,先称重,再给钱,保证不耽误您工夫!”
林宇也在现场帮忙,一会儿帮着扶一下倾斜的海带筐,一会儿跟渔民确认海带的新鲜度,忙得满头大汗。
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半筐海带,脚步踉跄地往这边走,他赶紧跑过去接过筐子:“大娘,您慢点,这点海带够沉的,咋不让家里人帮您送过来?”
老大娘喘着气,脸上却满是笑容:“家里人去海上补渔网了,俺想着早点把海带卖了,换点钱给孙子买糖吃。林宇啊,真是谢谢你,要不是你收海带,俺这半筐海带怕是要烂在家里了。”
“大娘您客气了,这海带都是好东西,咋能让它烂了。”林宇笑着把筐子放在磅秤上,“您这筐海带三十七斤,给您三块七毛钱。”
现场越来越热闹,称重的“哗啦”声、算钱的“叮当”声、渔民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谣。
可在人群的角落,却有不少渔民一边等着卖海带,一边小声嘀咕。
“你说林宇这孩子,是不是疯了?现在海带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他还大量收,堆在家里占地方不说,要是卖不出去,不就亏大了?”李家村的王二柱戳了戳旁边的张强,语气里满是不解。
张强也皱着眉,看着堆在一旁的海带山:“谁说不是呢!俺家的海带本来想自己晒成干的,结果林宇说收,俺就拉过来了。不过说真的,俺也想不明白,这海带现在烂大街了,他收这么多干啥?”
“我看啊,他就是年轻,想一出是一出,以为自己开了个罐头厂就了不起了,早晚得栽跟头!”
“不过对咱们是好事儿,管他呢,反正有人收,咱们就卖,反正卖钱嘛~!”
“对对对,赔钱也不赔咱的,管他呢......”
另一个渔民撇了撇嘴,声音压得更低,却还是被旁边的人听见了。
这些嘀咕声,有的飘进了林宇耳朵里,有的被赵大勇听了去。
赵大勇气得想上前理论,却被林宇拉住了。
“小宇,他们这么说你,你咋不生气?”赵大勇皱着眉问。
林宇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摇了摇头:“生气啥?他们只是没看到后面的行情,现在觉得我傻,等过阵子海带涨价了,他们就知道了。”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等着瞧吧~!”
林宇抬头看了看远处的海面,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眼神里满是从容与自信。
旁边的村长罗全也听到了渔民的嘀咕,他走到林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往心里去,他们就是眼界窄,看不到长远。你放心,爷爷支持你,等你赚了钱,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
“我知道,村长爷爷。”林宇笑着说,“只要能帮大家把海带卖出去,再让厂里赚点钱,他们说几句也没啥。”
太阳渐渐升到了头顶,收购的海带越来越多,厂门口的空地上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海带。渔民们卖完海带,揣着钱,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渐渐散去,只是离开时,还是有人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那堆海带,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不解。
林宇看着远去的渔民,又看了看堆在一旁的海带,心里却一点也不着急。
他知道,现在的“傻”,是为了以后的“赚”,等冬天来了,这些海带就会变成真金白银,到时候,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就会明白他今天的决定有多正确。
海带收购进行的如火如荼,林宇的加工厂立刻忙了起来。
工人分成两拨,一拨负责将新鲜海带清洗、晾晒成干海带,另一拨则加工鱼罐头和其他鱼获订单。
而赵大勇,则是联系镇上的包装厂,联系订购包装材料。
可没两天,赵大勇就愁眉苦脸地找到林宇,脸上满是愁容。
“大勇哥,咋了?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林宇笑着问道。
“哎,我联系了几个包装厂,他们都没做过海带制品的包装。”
林宇顿时一怔,“没做过咋了?他们做包装的,难道做不出来?”
“他们说‘能是能!’做小规格密封袋没问题,包装好说,关键是设计。只要咱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设计图,他们一两个月就能交货。可关键是我哪懂什么设计啊!”赵大勇一脸着急。
以前他们加工厂的包装,要么是大连罗老板那边儿给的,要门是人家包装厂原有,只需要稍微改动一下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57章二妮天赋初显(第2/2页)
可现在,加工厂没做过海带加工的包装,实在是把他给难住了。
林宇接过纸条,指尖摩挲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镇上的包装厂规模小,只做罐头瓶和大包装袋,根本满足不了即食海带丝的包装需求;城里的厂能做,却卡在了“设计”上。
厂里的工人都是渔民出身,只会打鱼、加工,哪有人懂设计?
“总不能随便画个图糊弄吧?”赵大勇蹲在地上,抓了抓头发,“要是设计得不好看,客户不买账,咱这海带制品就算做出来也卖不出去。可要是等咱找人设计,再等包装厂生产,前前后后得小三个月,咱这刚加工好的海带丝,早就受潮变质了!”
林宇也犯了难,他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堆积如山的干海带,心里盘算着。
资金都压在了收购海带上,没多余的钱请专业设计师;村里的人也没这方面的手艺,难不成真要眼睁睁看着这批海带制品砸在手里?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二妮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红糖姜茶走了进来,看到屋里凝重的气氛,又看了看赵大勇手里的纸条,忍不住轻声问:“是不是包装的事还没解决?”
林宇转过身,叹了口气:“城里的包装厂要设计图,可咱没人会设计,总不能等着海带坏了吧?”
二妮把姜茶递给两人,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那张空白的草稿纸上,犹豫了一下,才小声开口:“要不......我试试设计包装?”
林宇和赵大勇同时抬头,眼里满是惊讶。
林宇赶紧走过去,扶着二妮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担心:“你怀着孕呢,怎么能让你费心?设计又费脑子又耗精力,万一累着怎么办?包装的事我再想想别的办法,你好好歇着就行。”
“是啊二妮!”赵大勇也跟着站起来,连连摆手,“我再去镇上问问,说不定能找到会画画的人,你可别掺和这事儿,身体要紧!”
二妮却笑着摇了摇头,轻轻挣开林宇的手,走到桌边坐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轻轻画了一道弧线:“我又不干重活,就是坐在这儿画画、琢磨琢磨,累不着。再说,咱这海带是渔村自己种的、自己加工的,包装要是能带着渔村的味儿,说不定比城里那些千篇一律的包装更受欢迎呢。”
她顿了顿,笔尖在纸上慢慢勾勒出几片海带的轮廓,继续说:“你看啊,现在市面上的包装都是透明塑料袋、塑料盒,看着就没新意。咱村里不是有织布户做蓝印花布吗?用蓝印花布做小布包,装一两装的即食海带丝,再用麻绳系个结,看着就原生态,城里的客户肯定喜欢这种带着乡土气的东西。”
林宇和赵大勇凑过去,看着草稿纸上渐渐成型的图案。
方方正正的小布包上,几片墨绿色的海带旁,还画着一条摆着尾巴的小海豚,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渔村手工海带丝”几个字,简单却透着一股鲜活的灵气。
“还有大规格的海带结...”二妮又在旁边画了个圆鼓鼓的陶罐,“镇上有能做陶罐得加工厂,用陶罐装既能防潮,客户买回去还能当储物罐重复用。陶罐上咱再刻上村里的码头图案,客户一看就知道是咱渔村的东西,多有辨识度啊!”
林宇看着草图,又听着二妮的想法,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之前只想着找现成的包装,却没想到还能结合渔村的特色自己设计,而且二妮的想法既考虑了好看,又兼顾了实用,比他之前琢磨的任何方案都周全!
“二妮,你这想法太好了!”他忍不住拍了下手,“蓝印花布、陶罐,还有村里的图案,既独特又有心意,肯定能吸引客户!”
赵大勇也跟着点头,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是啊二妮!你这设计比城里设计师想得还周到!蓝印花布村里就有,陶罐镇上就能做,不用等包装厂,咱自己就能弄,还省钱!”
二妮被夸得脸颊微红,把笔往桌上一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瞎琢磨,以前跟我娘学针线活的时候,看她用蓝印花布做过帕子,知道这布好看;又想着陶罐能装东西,就把这些凑到一起了。”
“这可不是瞎琢磨,是有天赋!”林宇认真地看着二妮,“你不仅想着好看,还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成本的问题,比我想得还周全。以后咱厂的包装设计,就交给你了!”
二妮看着林宇眼里的认可,又看了看自己画的草图,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以前她总觉得自己只能在家做饭、洗衣,帮不上林宇什么忙,现在才发现,自己也能为厂里出一份力。
她拿起笔,开始仔细修改草图上的细节,从布包的尺寸到陶罐的花纹,每一笔都格外认真,眼里满是前所未有的自信。
林宇看着二妮专注的侧脸,心里满是欣慰。
他不仅解决了包装的难题,还意外发现了二妮的潜力。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这话一点儿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