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那我们先出去逛逛,参观一下农场。
你们商量一下。”张红旗笑道。
“不用,不用!
哪有把客人赶出去的道理。”陈连长连忙开口阻止道。
“老陈,我去找嫂子。
让嫂子带着我们参观一下农场的建设。
让赵队长和廖队长学习一下咱们十八连的农场建设。
我始终认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还是要跟着农场学习。”张红旗笑道。
“也好,那就让你嫂子带着你们去转转。”陈连长看张红旗不像说客套话,也干脆的答应下来。
张红旗带着赵队长和廖队长找到周红霞。
把要求一说,周红霞很爽快的答应,带着他们在农场里逛了一圈。
“红旗,其实这农场你比我更熟,那还用我带着。”周红霞一边带路,一边笑着对张红旗说道。
说完又对着赵队长和廖队长说道:“赵队长,廖队长你们可能不知道。
当年建设这座呼兰农场的时候。
红旗就是先遣队队员,他们四十六号人,冒着严寒酷暑,在这里奋战两年,才为这座农场打下了基础。
零下三四十的冬天,他们就住在窝棚里。
手和脚都冻烂了。
最后,呼兰农场建成,四十六个人最终活下来的。
只有三十九个人。”
周红霞说着,忍不住眼圈红了。
“嫂子,咱们现在是参观学习农场的建设。
你这突如其来的煽情,让我有些不适应。”张红旗笑道。
“不是煽情,只是说到农场建设,就忍不住想起当年建设农场时的困难。”周红霞摇头苦笑道。
“是啊,当年确实不容易。
不过,结果是好的,看着现在的农场,当年受的罪也值得。”张红旗沉声道。
说完,感觉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又笑着对赵队长和廖队长说道:“其实,咱们靠山屯想要进行农场化建设。
要比当初建设呼兰农场更简单。”
“这里是养鸡场,我带你们进去看看。”周红霞开口说道。
走进养鸡场大门,并不是直接进入养鸡场内部。
而是一座房子。
“进养鸡场内部,需要先消毒。
这里是消毒间。”张红旗对着赵队长和廖队长解释道。
在消毒间值班的一个知青,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四个口罩。
递给周红霞和张红旗四人。
张红旗接过口罩,很熟练的把口罩戴上。
值班的知青,拿起一个喷鼓器,对着张红旗四人一通喷。
这样的消毒,在后世看来很不合格。
包括这消毒室,也是不合格的。
但是,这个年代,能有消毒意识,已经不容易。
“为什么要消毒?”赵队长问出了心中一直盘旋的疑惑。
“养鸡场,最大的风险就是鸡瘟。
经过我们研究,消毒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鸡瘟的风险。”张红旗解释道。
消毒不是他的主意,而是一众知青的集体智慧。
不要小看他们这些知青的智慧和知识面。
其他地方的知青,张红旗不知道。
但是,他们北大荒的知青,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他们自己烧砖烧瓦建房子,自己动手砍树造家具。
这些都是小事,他们建了养鸡场,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体系。
建造养猪场,自己摸索着学习养殖场建设,饲养、繁育、疾病预防等等一系列的生猪养殖技术。
还有养蜂场、养鱼池等等。
就连酿酒,豆制品加工,这些也都是他们这些知青亲手做出来。
走进养鸡场内部后,张红旗满是自豪的给赵队长和廖队长介绍着养鸡场的情况。
“红旗,你带我们来参观养鸡场,是不是想说,咱们靠山屯也可以建造养鸡场?”赵队长问道。
“咱们靠山屯不止可以建造养鸡场,养猪场也可以建造。
我说过,以咱们靠山屯的条件,要比当初建设呼兰农场的时候,更加容易。
如果是以前,我也不会提这件事。
毕竟,那时候咱们靠山屯就那么点人口。
一个酿酒作坊,已经足够消化剩余劳动力。”张红旗笑着解释道。
“建造养鸡场和养猪场,要花不少钱吧?”赵队长沉声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是要花不少钱。
但,现在不是有林场这个冤大头吗?
还有公社那边的支持。
公社不给钱,给批点水泥还是可以吧?
咱们给金河岭的人建设房子的时候,顺带手的把养鸡场和养猪场建出来。”张红旗笑道。
“你小子,居然打这个主意。”赵队长很是意动。
随即又苦笑道:“只是,人家林场也不少,怎么可能任由你薅羊毛?”
“这不就得你和刘书记出马了?
多请工作组的人喝几顿酒,多花个万儿八千的,人家林场也不在乎。
咱们一开始,可以不用建太大的养鸡场和养猪场。
就以养四五百只鸡,百十头猪的规模建造。
先摸索一下经验,等回头赚了钱,再慢慢扩大规模。”张红旗的声音里充满了诱惑力。
让赵队长忍不住畅想,未来的靠山屯会是什么样子。
离开养鸡场,接着又去了养猪场。
最后又来到豆制品加工厂。
豆制品加工厂其实就是大一点作坊,生产的产品不少。
“其实,咱们自己建一座豆制品加工作坊也可以。
不用生产太多产品,就豆腐、豆干和油皮,就足够撑起一个作坊来。”张红旗又接着说道。
赵队长和廖队长都没说话,一脸沉思的跟着张红旗,一路参观着十八连的场部。
很快,又来到养蜂场。
“其实,咱们靠山屯还可以养蜂,这个不需要青壮劳力,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村里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就能干这个活。”张红旗又笑着说道。
其实,这个年代的农村,真的大有可为。
只是,在成立了生产队后,限制了农村发展。
不是政策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是那些生产队的干部,没有那个见识。
一味的学习老毛子,也只学了个四不像。
这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成立了合作社,有了生产队,虽然农户自己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
但是,生产队可以。
有见识,脑子活的生产队,社员的生活水平,比城里的工人还要舒服。
这个,不是乱说的。
比如沪市新泾乡天山大队薛家厍生产队。
社员的年收入是沪市市区工人年收入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