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0章精神世界(第1/2页)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生存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对如今的杨一木而言,坐拥价值数亿的梅瓶荷花碗、二三十套房产,再加上玻璃厂、方强那边生意、连想股份,虽然眼下流动资金不算多,但也算财务自由了。
杨一木虽然完全可以选择躺平享受生活,但还想培养一点新的兴趣爱好来丰富精神世界,比如收藏这项雅好,远比单纯的财富积累更能带来深层次的满足感。
自打有了杨老爷子这个外挂,杨一木便让方强手下一帮人放开手脚收,如今后院已有三四间屋子堆满了各类藏品。
杨老头现在吃住都有林秋照应着,每顿都有小酒喝着,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林秋打着照应他们爷俩的旗号,迟走早来,不知何时也搬进了前院——她住东厢房,杨老爷子住西厢房。。
杨一木虽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惬意日子,但也有点担心林芳回来该怎么解释。
日子就这么过着,立冬过后,一九八二年的最后一场雪悄然而至,融雪后一转眼又到了一九八三年元旦。
学校照例放假两天——这个年代还没有法定假日的说法,休假多是约定俗成。清闲的机关单位倒是能弄个双休日出来,至于工厂企业一个星期也能休息一天或者调休、轮休。
林芳从南京来信,说学业吃紧,要专心备考期末,等寒假才能回来。
早上起来,杨一木沿着史巷向南,经甘泉路向西,再绕毓贤街跑了一圈,有些日子没跑,腿都僵了。
到家时,只见杨老爷子精神矍铄,正在堂屋挥毫写字。
杨一木注意到桌上那方砚台好象没见过,好奇道,“杨伯,我收藏的砚台也有几方,可不记得有这一方啊?”
杨老爷子头也不抬,不急不慢地在砚台里蘸满墨汁,“就许你收藏,不许老头子我玩玩?上月有个老太太送来这方砚台,我自个掏钱买下了。”
“难道这砚台有什么讲究?”杨一木凑近细看。
杨老头搁下毛笔说,“这是贵州梵净山的紫袍玉松树纹砚,石质细腻,发墨上佳。在清代的时候比较盛行,如今存世不多。我退休金加返聘工资没几个钱,也是难得遇见这心头好啊。”
杨一木眼珠一转,笑道,“杨伯,要不这样——我出钱,你老受累,帮我收怎么样?你放心,自然不会让你老白忙活。”
杨老头一怔,“我给你收,倒也无妨。我孤老头子一个,要什么好处?你管我吃住已够仁义的了。关键收藏这玩意太耗费,你准备多少钱收?我心里好有个数。”
杨一木嘿嘿一笑,“你老就别跟我打马虎眼了,我那几个大罐子里装的钱,不能没看见吧?少说也有十来万。要是不够,常来咱家的方强那儿还有我二十多万的分红没拿。再加上饭店那边年底分红也有五六万。”
他没敢提玻璃厂的事,倒不是信不过杨老爷子,主要觉得还是低调些好。
这一年蓝标玻璃厂的产值少说也有四百万,刨去成本、提成和工人工资,净利将近三百万。他占三成股,算下来能分八九十万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0章精神世界(第2/2页)
“行啊,你舍得花钱就成。”杨老爷子眯着眼睛,压低声音说,“文物商店那边要是有好货,我给你留着。你自己派人来买...反正卖给谁不是卖。”
说着突然老脸一红,凑在跟前道,“天宁寺那边有个仓库你知道吧?你上次说的那个香港人也在盯着。四舅那会儿可在那儿存了不少好东西,只要有钱还怕弄不来好东西?”
古安州城七门之一的天宁门,门内有天宁街,门外正对的就是天宁寺,这也是天下唯一。
天宁寺是千年古寺,安州八大寺之首,也是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行宫。东晋时期,相传是谢安别墅,同时代的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
山门殿嵌有勅赐天宁禅寺牌匾,传为宋徽宗所赐,文化历史底蕴颇丰。
杨一木听了心里一惊,连忙道,“你老尽管做主,钱不是问题,不够你说。”
第二天,方强带着黑皮、三平和麻杆来帮忙扫尘。
眼看快过年了,按安州的老规矩,家家户户都要扫尘。这么多间屋子,杨一木真心干不来。
杨一木先交代方强安排一个机灵可靠的小弟守在文物商店那边,专门听杨老爷子差遣。
方强应了声好,转头就吆喝黑皮他们各自干活。
林秋一大早就拆洗被褥,晾晒棉被,见缝插针地把窗帘也洗了。杨老爷子则一头扎在地下室,一整天都没露面。
等所有房间都打扫干净,玻璃擦得锃亮,斑驳了的油漆全部沙了重新漆了一遍,整个庭院顿时亮堂了许多,更有了家的感觉。
“辛苦哥几个了。”杨一木给黑皮他们每人塞了条中华烟,“改天让强子喊你们一起吃饭,好好喝一顿。今天实在累得够呛,就不留你们了。”
三人慌忙摆手推辞,三平笑着道,“给哥帮忙,应当应分,客气个啥,那我们就先走了。”
方强一瞪眼,“哥给的你们就拿着,别生分了。”
晚饭后,杨一木坐在堂屋里,摩挲着方强带来的文件袋。掏出一张,看着上面鲜红的公章,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阵子他突发奇想,要把后世安州有名的宅院撸几套收入囊中,结果发现记忆与现实出了点偏差,像汪氏小苑、卢氏住宅这些盐商庭院已经全部变成国有的了。
不过,东圈门一带还是淘到不少私宅庭院,环境结构都不错,这个月连着收三套了,目前安州这边他已经有了四座庭院宅子、一套三合院,南京三十一套,京城两套,拢共三十七套房子了,而且全是带院子的大宅子。
这辈子再也不用为房子发愁了,再也不会像上世最后居无定所了。想到这儿,他笑得见牙不见眼。
林秋端着洗脚水进来,见他傻乐,凑过来瞥了一眼,“人这一辈子,有地方吃饭睡觉就行了。买这么多房子干啥?”
杨一木抬头一笑,“这你就不懂了,我这不是买房,是收藏。就跟有人集邮似的,我这是集宅子,纯属个人爱好!”
“我看你是越来越像地主老财了。”林秋撇了撇嘴,扭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