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五十六章 两处沉吟各自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六章两处沉吟各自知(第1/2页)
    复旦的食堂藏在几栋红砖宿舍楼中间,青砖烟囱正冒着淡淡的白烟
    门口的黑板用粉笔写着今日供应:玉米糊糊(0.05元/碗,粮票2两)、馒头(0.03元/个,粮票1两)、炒青菜(0.1元/份)、红烧肉(0.3元/份,肉票1两)。
    最底下还用红粉笔标着:“今日供应稀粥,凭票免费续碗”。
    稀粥免费其实很有时代特色。
    1979年粮食供应虽较特殊时期时期宽松,但仍需精打细算。
    食堂对稀粥、汤类等低成本流食提供“免费续碗”,是“保证基本温饱”的体现,
    排队的队伍已经绕了半圈,多是留校的学生和教职工。
    穿蓝布衬衫的男生们挎着军绿色帆布包,里面露出搪瓷饭盒的边角;
    扎马尾辫的女生们凑在一起小声说笑,辫梢的蝴蝶结随着排队的动作轻轻晃动。
    许成军刚站定,就听见身后有人喊:“许同志!”
    回头一看,林薇正踮着脚朝他挥手,马尾辫甩得像小鞭子:“没想到在食堂能碰见你!”
    她身旁的陈阳手里攥着两张粮票,见了许成军不好意思地笑:“昨天话说重了,今天我请你吃红烧肉赔罪。”
    “可别,我这人记仇,得请两顿才行。”
    许成军笑着让他们排到前面,“不过先说好,食堂的红烧肉肥的多,得你吃肥的我吃瘦的。”
    这陈阳从昨天他们话里的意思应该是个家境好的,
    看也看的出来,听也听的出来,
    穿的的确良衬衫都比其他人新上几分,
    口音带点上海话的味道,但是刻意收着,
    虽然昨天说他“坏话”,但也有分寸,人应该不差。
    林薇是一点不含糊,立刻转头对窗口喊,“师傅,四个馒头,三碗糊糊,两份青菜!”
    又回头问,“红烧肉要几份?陈阳说他请客。”
    “一份够了。”
    许成军掏出粮票递过去,“肉票比钞票金贵,省着点用。”
    他估摸着一份红烧肉对陈阳负担应该不大,
    他就笑纳了,
    但是菜和主食,他却是主动买了三个人的份。
    《试衣镜》和《谷仓》的稿费马上要到了,不算富裕,但是也够做点人情往来。
    打饭的师傅是个络腮胡大叔,挥着铁勺在大铁盆里舀菜,勺沿磕得盆沿叮当响。
    “知青同志?”他接过粮票时多看了许成军两眼。
    “师傅慧眼如炬。”
    许成军笑着点头,“要是来复旦上学,天天来您这打饭。”
    “那得多给你打半勺肉。”
    大叔舀红烧肉时特意多颠了下,肥油顺着勺沿滴进盆里,“我们家小子也在乡下插队,正要返城。”
    找座位时,林薇已经占了张靠窗的木桌。
    桌面坑坑洼洼。
    许成军刚坐下,就见玉米糊糊冒着热气,嫩黄的粥面上结着层薄皮,咬一口馒头,麦香混着碱味在嘴里散开。
    “复旦食堂味道还蛮好呢。”许成军嚼着馒头含糊道。
    林薇却嘟囔道:“就是缺了点滋味,不够辣!”
    “知足吧你。”陈阳往嘴里扒拉着糊糊,张嘴就怼:“去年粮荒的时候,连这玉米糊糊都掺红薯面,还吃辣!”
    林薇“嘁”了一声,瞪着陈阳往许成军碗里夹了块红烧肉:“吃点肉补补脑子。下午要不要去系里的模拟考场试试?我们帮你当评委。”
    许成军刚要道谢,就见苏曼舒背着布包从食堂门口经过,月白衬衫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她似乎在找座位,目光扫过这边时,与拿碗接肉的许成军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微微一愣,随即笑着挥了挥手,转身走向另一张桌子。
    陈阳扫了一眼许成军和林薇,撇了撇嘴,道:“你认识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六章两处沉吟各自知(第2/2页)
    许成军吃完饭与两人告了别,在校园里独自晃了晃。
    给脑子一点“喘息空间”。
    回到资料室时,苏曼舒已经坐在窗边的位置。
    她正低头用红笔在稿纸上圈画,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苏同学这经济学霸,改行抄古籍,这跨界跨度够拿诺贝尔奖了。”
    许成军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笑着调侃。
    苏曼舒抬头时眼里也带着笑意,推了推摊开的《文心雕龙注释》:“许同学,别贫嘴,黄侃这版批注才叫真学霸手笔。”
    “你的论文中午我看了点,‘通变’篇这段,‘变则其久,通则不乏’,用来解你论文里的传统转化理论正合适。”
    许成军凑过去,见她把批注抄在方格稿纸上,字迹娟秀却带着筋骨。
    “你这字比印刷体还工整,当年要是练书法,说不定能成大家。”
    “哪有那闲工夫。”
    “我自己的的论文刚交完,这还得趁空帮你赶工。”
    “对了,章教授上个月在讲座里提过‘传统文论的当代生命力’,你面试时可以往这方向靠。”
    看这服务,不光帮忙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知识传达。
    必须给好评!
    许成军咂摸着嘴,笑道:“你这服务够五星好评了,就是不知道面试过了能不能给你发锦旗。”
    “五星好评?”
    什么奇怪的话,但还听起来挺好玩。
    “锦旗就算了。”
    苏曼舒把抄好的批注推过来,指尖不经意擦过他手背,“要是真成了复旦的人,记得请我去吃绿波廊的桂花拉糕。”
    “那肯定没问题!”
    许成军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没说话,埋头重新梳理文献综述,并引用黄侃的观点,
    这一部分其实要说就是论文里最薄弱的一环,
    但没办法,时间有限,文献资料也不够齐全,只能尽力而为。
    许是坐久了,也写久了。
    也许是单纯想找个人说说话。
    他翻开论文草稿,指着“中和之美与现实主义张力”章节:“苏同学,你看这里,我想用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对应创作三要素,会不会太牵强?”
    到是没指望有什么回应。
    没想到,
    苏曼舒歪头看了片刻,却给出了个许成军意想不到的答案:“我们学经济的讲成本收益,文学创作不也讲究投入产出?考据就是素材积累的成本,义理是思想收益,辞章是呈现形式的溢价。”
    她忽然笑了,“这么说是不是就不牵强了?”
    这跨界解读让许成军眼前一亮。
    他莞尔:“苏老师这理论迁移能力,不去读博可惜了。”
    苏曼舒收拾着稿纸,嗔道:“又贫!”
    “不过你这论文得注意平衡,既不能太掉书袋,也得显出学术深度。”
    ....
    两人凑在一桌讨论,阳光在稿纸上投下交错的影子。
    许成军讲创作时的观察,苏曼舒用经济模型帮他梳理逻辑,
    初听跟开玩笑似的,但是细琢磨却也有几分道理,
    偶尔争执两句,最后总能在某个观点上达成默契,
    忽又俩人同时想起什么、想说些什么。
    默契抬头,
    又一时愕然,
    相视一笑,
    好似一切尽在不言中。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
    管理员张大爷路过时笑着摇头:“现在的年轻人,讨论学问比搞对象还热乎。”
    苏曼舒的脸倏地红了。
    -----------------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末世军团系统 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帝秦设计师 缱绻情诗 四合院的红火人生 伟大航路但超强攻略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警校组都在怀疑我的酒精浓度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重生七零:渔猎兴安岭,娇妻萌娃宠上天 那年花开1981 让你做游戏,口袋妖怪什么鬼? 替嫁随军,科研大佬带飞祖国 古代生活日常 成为男主剑灵后,全宗门追悔莫及 我在恐怖诸天重拳出击 诡异婚配:我诡帝,老婆软糯校花 别洗了,都说你是社会大哥 竟将元婴老祖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