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微博之夜过后,老谋子加盟易安的热度比孙洪雷和李兵兵两人拿了微博King和微博Queen还高。
而这则消息的最大佐证就是老谋子参加了微博之夜,并且与颜礼、韩三平相谈甚欢。
老谋子还给韩三平颁...
暴雨倾盆而下,像天空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砸在屋顶、窗台、柏油路上,发出密集如鼓点的声响。黄枝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模糊的楼宇轮廓,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瞬间照亮了他半边脸庞。
手机又响了。
是李维,语音消息:“服务器遭遇大规模DDoS攻击,源头分散在全球十几个节点,手法专业,不像散户所为。我们正在切换备用链路,但压力很大。”
黄枝没回话,只点了根烟。火光在雨夜里一闪即灭。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当“清源”的影响力开始动摇某些人的利益根基时,温和的抹黑和舆论围剿已不足以遏制它,真正的打击必然降临。
他转身进屋,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的那一刻,后台警报不断弹出:用户登录失败率上升37%,API响应延迟突破800毫秒,部分功能模块已自动熔断保护。墙上的监控大屏上,流量曲线如火山喷发般直冲云霄。
“不是普通攻击。”他低声说,“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技术绞杀。”
董萱抱着念真从卧室走出来,孩子被雷声惊醒,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角。她轻拍着他的背,走到黄枝身边:“他们怕了。”
“怕的不是我们。”黄枝摇头,“是怕越来越多普通人学会了用工具对抗谎言。一个两个不怕,成千上万就不一样了。这不再是信息战,而是认知主权的争夺。”
话音未落,于征打来视频电话。背景嘈杂,显然是在赶路。“刚收到风声,某头部社交平台准备下架‘清源’插件入口,理由是‘第三方插件存在安全隐患’。我已经联系他们的合规负责人,对方态度模棱两可。”
黄枝冷笑:“安全隐患?两个月前他们还主动邀请我们接入生态合作名单。现在翻脸不认人,不过是屈服于背后施压罢了。”
“要不要公开?”于征问,“把证据链整理出来,让用户知道是谁在阻挠真相传播。”
“可以。”黄枝点头,“但不能只靠愤怒推动。我们要让公众明白,这不是某个APP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你以后还能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念真脸上。孩子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
“明天召开紧急发布会。”他说,“不请主流媒体,就在‘清源’官网直播间,我和李维一起出镜。主题就叫:《谁在害怕一个查证真相的按钮?》”
凌晨两点,团队全员在线。
李维带着技术组完成了应急架构迁移,将核心服务部署至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利用分布式网络抵御流量洪流;董萱连夜撰写发布会讲稿,并协调全国各地志愿者同步录制支持视频;于征则联络法律团队,准备对社交平台的下架决定提起行政复议。
黄枝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一张全国地图。他用红笔圈出几个城市:成都、武汉、杭州、广州??这些地方已有自发成立的“清源读书会”,定期组织居民学习信息辨识技巧;而在西北某县,一位乡村教师甚至把“清源”案例编进了语文拓展课。
“我们的根扎下去了。”他对镜头另一端的团队成员说,“他们可以切断通道,封锁入口,但他们封不住人心对真实的渴望。”
发布会准时开始。
没有华丽舞台,没有主持人串场。画面中只有黄枝和李维坐在一间简陋会议室里,背后挂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三行字:
1.我们检测什么?
2.谁想让我们闭嘴?
3.你能做什么?
黄枝开门见山:“过去48小时,‘清源’系统承受了超过每秒两百万次的恶意请求,相当于平时峰值的四十倍。攻击者使用伪造IP、僵尸设备、加密隧道等多种手段,试图瘫痪我们的服务。这不是偶然事故,而是一次精准打击。”
他调出一张图表,显示攻击流量与某财经自媒体发布的一篇《警惕“公益外衣”下的数据垄断》文章发布时间高度重合。
“这篇文章暗示‘清源’收集用户隐私、操控舆论导向,阅读量超千万。随后,攻击立即启动。”黄枝语气平静,“他们先制造恐慌,再发动攻击,最后借机清除工具。这套流程,早已不是秘密。”
李维接过话筒:“我想告诉所有人,‘清源’所有代码开源可查,从未采集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我们不做数据分析,不建用户画像,更不会把你们用来查证谣言的数据拿去卖钱。如果你担心隐私,大可以下载源码自行验证。”
他说着,当众打开GitHub仓库页面,展示了最近一次提交记录的时间戳和审核日志。
“我们不怕scrutiny(审查),因为我们无所隐瞒。”
接下来十分钟,黄枝播放了一段剪辑视频:一位农村妇女通过“清源”识破“政府发放扶贫补贴需先交手续费”的骗局,避免损失五千元;一名高中生揭穿“某名校学生群曝露不雅照”事件系AI换脸合成;还有多位医生联名感谢“清源”帮助医院澄清“疫苗致死”虚假通报……
“这些人不是我们的员工,也不是水军。”黄枝看着镜头,“他们是老师、是护士、是快递员、是退休工人。他们只是不想再被欺骗,也不想亲人受害。”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小女孩的手写信上:“黄枝叔叔,我妈妈以前总转发那些吓人的养生文,现在她说要等‘清源’查过才能转。我觉得她变聪明了。”
直播结束时,在线人数突破三百五十万,弹幕刷满“支持清源”“拒绝信息霸权”“我们要知情权”。
更关键的是,许多原本犹豫的中小平台开始表态。三家区域性社交媒体宣布将继续保留“清源”接入权限;两家电信运营商表示愿提供抗D资源支援;甚至连一向谨慎的国家网信办也在官方微博转发了发布会摘要,并附言:“依法保障公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是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基础。”
风暴并未退去,但风向变了。
三天后,攻击强度骤降。经查,主要攻击源之一位于境外某离岸数据中心,其实际控制方与一家曾多次策划抹黑中国公益项目的NGO有关联。相关证据已被提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与此同时,“清源课堂”在全国新增十二个试点城市。有高校教授主动申请将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学分体系;有社区居委会把每周五设为“辟谣日”,邀请居民分享受骗经历与应对方法;更有退休警察组建“银发查证队”,专门帮助老年人识别网络诈骗。
黄枝却在此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暂停新功能开发,集中力量推出“清源?家庭版”。
“很多人反映,父母长辈最容易被骗。”他在内部会议上解释,“他们不是不懂技术,而是缺乏信任机制。子女说的话他们未必听,但如果是‘权威工具’提示风险,反而更容易接受。”
于是,团队重新设计交互逻辑:简化操作步骤,增加语音播报功能,加入亲情绑定模式??子女可远程接收父母尝试访问高危链接的提醒,并一键推送验证结果。
第一版内测上线当天,后台收到第一条反馈来自甘肃一位初中生。他写道:“我爸总说我玩手机耽误学习,可他自己天天看‘某国阴谋灭亡中国’那种视频。我偷偷给他装了家庭版,昨晚他看到一条‘央行发行数字黄金卡’的消息,刚要点进去,APP就响了警报。他愣了半天,问我是不是你搞的鬼。我说是,他还骂我。但今天早上我发现,那条视频已经被他删了。”
黄枝看完笑了。他把这段文字转发到工作群,只说了四个字:“我们在赢。”
夏日渐深,蝉鸣喧嚣。
某日午后,黄枝接到林晓来电。声音有些颤抖:“有个案子,我想你需要知道。”
原来,一名曾长期遭受网络暴力的女孩,在接受心理干预八个月后,终于鼓起勇气起诉最初造谣她的账号运营者。由于证据保存完整,“清源”提供了关键的时间轴分析与传播路径图谱,法院已正式受理。
“她说,如果不是看了你写的《沉默者的证词》,她永远不敢站出来。”林晓停顿了一下,“你还记得陈婉吗?她说你现在做的事,就是当年陈婉没能完成的抗争。”
黄枝握着手机,久久无言。
傍晚,他独自驱车来到郊外一座公墓。细雨纷飞,落叶铺满小径。他在一处墓碑前停下,放下一束白菊。
碑上刻着:爱妻陈婉之墓。
“今天那个女孩去起诉了。”他轻声说,“你知道吗?她带去的证据包里,有一份是你当年想整理但没来得及完成的受害者名录。我现在把它补全了,编号到第317个。”
风吹过树梢,带来远处孩童嬉戏的声音。
“你说过,最可怕的不是被人伤害,而是全世界都假装没看见。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人看见了,也有人愿意说出来。”
他蹲下身,用手拂去碑角的尘土:“孩子们管自己叫‘真相小分队’。我觉得这名字真好。要是你在,一定会喜欢他们。”
回到家时,董萱正陪念真在地毯上搭积木。孩子已经能清晰发出“爸……爸”的音节,每次喊完都咯咯笑起来。
她抬头看他:“去了很久。”
“嗯。”他脱下湿外套,“去跟她说了一声好消息。”
董萱没多问,只是轻轻抱起孩子,递给他。
那一夜,黄枝再次梦见陈婉。这次她站在阳光下的法庭中央,手里拿着判决书,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替我说了这么久的话。”
醒来时,晨光已洒满房间。
他打开电脑,登录“清源”后台管理系统。最新数据显示:日均活跃用户突破一百二十万,累计拦截高风险内容逾百万条,用户自发提交的有效举报达十八万例。
而在留言区最顶端,有一条匿名评论:
>“三年前,我因为被造黄谣跳楼未遂。那时没人信我,连家人都觉得我丢脸。昨天,我用‘清源’找到了原始监控,证明视频是合成的。我把证据交给警方,他们答应重启调查。我不知道结局如何,但至少这一次,我没有闭嘴。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活过来。”
黄枝静静读完,点击“置顶”,并回复了一句:
>“欢迎回来。这个世界,本就该有你说话的位置。”
窗外,太阳完全升起。
小区里传来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声音,不知谁家的孩子举着手机跑过:“妈妈!这个视频是假的!我用‘清源’扫过了!”
黄枝站在窗前,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仍会有新的谎言诞生,会有更狡猾的伪装者出现,会有权力与资本联手围堵真相的通道。
但他也清楚,只要还有人在追问、在查证、在拒绝盲从,火种就不会熄灭。
而每一个敢于说“我不信”的普通人,都是燎原的星火。
他转身坐下,打开文档,继续撰写《听见》的最后一章。标题他已经想好了:
**《当千万人开始追问“是真的吗”,黑暗便无处藏身》**
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手机震动。
是杨容发来的照片:云南那所小学的孩子们站在山坡上,举着一块手绘牌子,上面写着:
“黄枝叔叔,我们又拦住了一个骗子!等你来看油菜花!”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们灿烂的笑容上。
黄枝保存图片,设为桌面。
然后关闭电脑,走向客厅。
念真正扶着茶几摇摇晃晃地走路,看到爸爸来了,张开双臂,奶声奶气地喊:“哒……哒……”
他蹲下,将儿子紧紧搂入怀中。
“爸爸在这儿。”他说,“以后也会一直在。”
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复杂,谎言与真相交织缠斗。
但在这一刻,屋里很安静,也很暖。
就像黎明穿透长夜,无声,却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