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诚集团总部,6层,食品饮料事业部。
楼梯间。
张磊收起手机,从兜里掏出一根皱巴巴的烟点上。
烟雾缭绕中,他整个人瘫坐在冰凉的水泥台阶上,低头看着地面上不知谁留下的烟灰,心里一片茫然...
柳青柠回到酒店房间,窗外的雨丝还在淅淅沥沥地飘着。她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模糊的城市轮廓,心中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
“菲律宾的问题解决了第一步。”她在笔记本上写道,“但这只是全球教育变革的一个缩影。真正的挑战,是让这套系统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都能稳定运行,并真正服务于每一个孩子。”
第二天一早,她便召集团队进行复盘会议。
“虽然审查结果对我们有利,但反对派不会轻易罢休。”柳青柠语气冷静,“我们必须提前部署应对策略,确保项目重启后不会再次被中断。”
陈默点头:“我已经安排了法律顾问团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法律诉讼。另外,我们也在与当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防止负面舆论再度发酵。”
“很好。”柳青柠满意地点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防守,而是进攻。我们要主动出击,让更多人看到这套系统的价值。”
她翻开手中的计划书:“启动‘镜像计划’第三阶段,将教学终端的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本地化,减少对云端的依赖。同时,在五个试点地区设立教师培训中心,由林婉儿带队负责课程优化和师资培养。”
张远通过视频连线接入会议:“总部已经批准资源调配,日内瓦和新加坡的研发团队会全力支持你们的需求。此外,我们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合作方也开始表现出兴趣,泰国教育部已经发来初步合作意向。”
“太好了。”柳青柠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说明我们的模式正在被认可。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地方。”
会议结束后,柳青柠独自前往马尼拉大学,参加一场关于未来教育模式的学术论坛。这是她此行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赢得政府的支持,更要赢得教育界和公众的信任。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教师、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当柳青柠走上讲台时,全场响起掌声。
“我不是一个商人。”她开口道,“我是一个曾经在山区支教的老师。我亲眼见过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也亲身体会过教育资源匮乏带来的无力感。”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科技是否真的能改变教育?直到今天,我才敢说,答案是肯定的。”
她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是一群菲律宾学生正通过教学终端学习英语,他们的发音标准,表达流畅,甚至能用英语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
“这不是AI在替他们说话。”柳青柠继续说道,“而是AI在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通往世界的钥匙。”
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位教授起身提问:“你如何确保这套系统不会取代教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柳青柠微笑,“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赋能教师。就像黑板没有取代老师,电脑也没有取代老师一样,AI也不会取代老师。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让老师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的工具。”
另一位年轻教师激动地说:“我在课堂上试用了这套系统,它确实让我能更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根据他们的兴趣推荐个性化内容。但我担心,长期使用会不会让学生变得过于依赖机器?”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柳青柠认真回答,“但我想告诉你一个故事。几年前,我在云南的一所小学支教,那里的孩子连一本完整的教材都没有。有一天,我给他们带来了一本旧词典,他们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翻阅。后来,我又带来了录音机,让他们听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他们并没有因此就不读书了,反而更加热爱学习。”
她看向那位教师:“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果正确引导,它将成为孩子们最强大的学习伙伴。”
论坛结束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柳青柠走出礼堂,夜色已深,但她的内心却无比明亮。
当晚,她便着手撰写一份新的战略规划草案:
**《全球教育网络构建白皮书》**
她在开头写道:
>“教育不应有边界。知识不应有壁垒。每一个孩子,无论他出生在哪里,都应该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教育网络。”
她详细列出了接下来的战略方向:
1.**区域节点建设**:在五大洲设立教育技术支持中心,确保本地化运营和快速响应。
2.**教师联盟计划**:联合全球优秀教师,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推动课程内容的多元融合。
3.**开源社区发展**:将部分核心模块开源,鼓励全球开发者参与改进,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4.**国际认证体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合作,推动教学终端成为全球通用教育设备。
5.**公益基金设立**:筹集资金用于向偏远地区捐赠设备,培训教师,确保技术普惠。
写完最后一段,已是凌晨两点。柳青柠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雨已经停了,天边泛起微弱的星光。
她轻声自语:“魅力点满,不只是赢得多少人的认可,而是让每一个角落都亮起知识的光。”
次日清晨,她便启程前往日内瓦,参加一场重要的国际教育峰会。在那里,她将正式提出“全球教育网络”的构想,并寻求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支持。
飞机腾空而起,穿越云层。柳青柠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孩子们的笑容??云南的、马尼拉的、肯尼亚的、哥伦比亚的……他们或许说着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去了解更多,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正是她奋斗的意义。
**(未完待续)**
柳青柠抵达日内瓦时,正值初冬。这座以和平与合作闻名的城市,此刻却因一场即将召开的国际教育峰会而气氛微妙。各国代表、教育专家、科技公司负责人纷纷汇聚于此,围绕“未来教育模式”展开激烈讨论。
她的团队早已为她安排好了会议日程和演讲稿,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并不在会场上,而是在幕后那些看不见的谈判桌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我们的‘全球教育网络’构想很感兴趣。”张远在视频通话中汇报,“但他们也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系统的文化适应性?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公益目标?还有,如何避免技术垄断?”
“这些问题我们都已经考虑过。”柳青柠沉声道,“我会在会议上逐一回应。”
她翻开笔记本,在扉页写下:
**“真正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胜利,而是持续不断的对话与妥协。”**
当天下午,她在峰会主会场发表主旨演讲。她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云南山区的孩子如何通过教学终端第一次听到标准普通话朗读;马尼拉的学生如何用AI教师辅导功课,并主动向家人分享知识;肯尼亚的教师如何利用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不是在创造一个封闭的体系。”她在演讲中说道,“而是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建设,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这不是某一家公司的产品,而是属于全世界的教育资源。”
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许多与会者围上来询问更多细节,甚至有几位来自非洲和南美的教育部长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
然而,就在她准备离开会场时,一名记者拦住了她。
“柳女士,有人质疑你们的系统存在‘数据主权’问题。”记者语气犀利,“如果这些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会不会导致某些国家丧失对本国教育内容的控制权?”
柳青柠微微一笑:“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系统完全支持本地化部署,所有课程内容都由当地教育部门审核决定。AI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决策权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
记者仍不罢休:“但你们拥有核心技术,这是否意味着你们掌握了最终的话语权?”
“技术是工具,不是武器。”柳青柠平静地回答,“就像印刷术不会决定书的内容,互联网也不会决定信息的方向。真正重要的是,谁在使用它,以及他们希望传递什么价值。”
这场问答很快被各大媒体报道,成为峰会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一些评论认为,柳青柠的回答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另一些人则批评她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了现实中的权力博弈。
当晚,她在酒店房间里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高级官员,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您的‘全球教育网络’构想值得深入探讨。我们愿意提供平台,召集相关方共同推进这一计划。但前提是,您必须接受一系列严格的合规审查,并承诺放弃部分商业利益。”
她盯着屏幕许久,随后回信:
>“我愿意接受审查,并承诺将核心模块开源。但我也希望贵方能理解,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支撑。我们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希望通过科技推动教育公平的企业。”
发送完邮件后,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日内瓦湖。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无数颗星星落入人间。
她低声自语:“真正的魅力点满,不是赢得多少掌声,而是让每一个角落都亮起知识的光。”
这一夜,她几乎没有合眼。清晨时分,她便开始整理新的战略方案,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下一轮谈判。
窗外的雪悄然落下,覆盖了城市的喧嚣,也为未来的道路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