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173章湖畔沉思,意外来电(第1/2页)
绍城柯区,晨曦微露。
早上六点半,人工湖边的跑道上,杨鸣穿着一身深灰色运动服,正在慢跑。
湖面如镜,倒映着渐渐亮起来的天色。
跑道两旁种着樟树,晨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这个时间点,湖边的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晨练的老人在打太极,或是遛狗的年轻人牵着狗从旁边经过。
杨鸣的步伐很稳,呼吸均匀。
他已经跑了二十多分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段时间,杨鸣一直待在绍城。
表面上,他是来考察华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收购项目。
但实际上,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柯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华泰纺织印染的事,已经处理了一段时间了。
这家工厂位于柯区的工业园,原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纺织企业。
但老板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债,最后跑路去了泰国。
工厂停产三个月,债务总计四千七百万,其中最大的债主是个叫赵兴的商人,欠他九百万。
杨鸣让王小雅去接触赵兴,想把这笔债权买下来。
有了债权在手,后续收购工厂就容易多了。
但赵兴这个人很难缠,态度强硬,坚持要把钱全部拿回来,一分钱也不肯让步。
王小雅跟他谈了好几次,都没什么进展。
杨鸣倒也不急。
收购这种事,本来就需要时间磨。
而且,华泰纺织印染只是他在柯区布局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真正让杨鸣看重的,是柯区本身。
柯区是绍城下辖的一个区,以纺织产业闻名。
这里有个轻纺城,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之一。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这里采购面料、辅料、成品,交易额以亿计。
更重要的是,柯区正处在上升期。
这几年,随着纺织产业的发展,柯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尤其是川渝、温城、福省一带的人,很多都来这里做生意。
他们有的开面料店,有的办小作坊,有的跑运输,在柯区逐渐站稳了脚跟。
杨鸣看中的,就是这批川渝人。
他在南城经营多年,手下有不少川渝出身的兄弟。
这些人在西南混了大半辈子,对那边的环境熟悉,对杨鸣也忠心。
但问题是,西南的商业环境和浙省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
浙省的商业氛围更浓,机会更多,而且更规范。
尤其是在杨鸣准备“漂白上市”的当口,把一部分业务转移到浙省,是个明智的选择。
柯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里有大量川渝人,容易建立人脉网络。
这里的纺织产业发达,可以搞正规生意,不用像在西南那样打打杀杀。
而且,柯区离杭城不远,将来如果众兴集团真的上市了,在柯区有实体产业,也能增加公司的含金量。
当然,在柯区发展,不可能绕过当地的既有势力。
柯区最大的地头蛇是穆家。
穆家在当地经营多年,主要做运输生意。
柯区的纺织品每天要运往全国各地,物流需求巨大,穆家掌握着大部分的运输渠道。
黑白两道,穆家都吃得开。
杨鸣通过朋友介绍,和穆家的人见过一次面。
对方很客气,但也很谨慎。
毕竟杨鸣是外来者,穆家不可能一下子就接纳他。
双方只是互相认识了一下,喝了顿茶,没有谈具体的合作。
但这已经够了。
杨鸣不急。
他知道,在一个新地方扎根,需要时间。
先把华泰纺织印染拿下来,有个正经的产业做招牌。
再通过川渝的关系,慢慢渗透进柯区的商业网络。
等时机成熟了,自然能和穆家坐下来好好谈。
他脑子里盘算着这些,脚下的步伐没有停。
跑道绕湖一圈,大约五公里。
杨鸣已经跑了两圈,正准备跑第三圈。
晨跑的时候,他喜欢一边跑一边思考。
身体在运动,大脑也在运转,往往能想通一些平时想不明白的事。
香江那边,胡飞一直在搞小动作,虽然被麻子和蔡锋压了下去,但杨鸣知道,对方不会就此罢休。
而且,老五在杭城那边的事情进展也都在掌握之中,从绍城到杭城路程并不远,也就一个小时,双方也可以随时见面。
他现在要做的,是把转型计划稳步推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73章湖畔沉思,意外来电(第2/2页)
灰产退出、资金洗白、合规审计、集团架构搭建,每一步都要走稳。
同时,在浙省这边布局新的业务,为将来的上市打基础。
杨鸣跑完第三圈,慢慢减速,最后停了下来。
他站在湖边,双手叉腰,深呼吸了几次。
天已经完全亮了,湖面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
远处的高楼渐渐清晰起来,晨练的人也多了起来。
杨鸣走到跑道旁边的长椅上,拿起放在那里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不远处的路边,停着一辆黑色宾利慕尚。
两个穿着西装的手下站在车旁,看到杨鸣走过来,立刻迎上前。
“鸣哥。”
杨鸣点了点头,拉开后座的车门,坐了进去。
车内的空调已经打开,温度适宜。
杨鸣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
司机发动车子,缓缓驶离湖边。
车子刚开上马路,手机就响了。
“喂。”
“鸣哥,”王小雅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有个好消息。”
“说。”
“赵兴那边答应了。”王小雅说,“他同意把债权转让给我们,而且价格也优惠了。”
杨鸣睁开眼睛。
“优惠了多少?”
“原来他坚持要九百万,”王小雅说,“现在他说可以八百万。”
杨鸣沉默了几秒。
九百万的债权,愿意八百万出手,相当于让了一百万。
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但问题是,赵兴之前态度那么强硬,为什么突然就松口了?
“他为什么会答应?”
“我也不太清楚。”王小雅说,“他主动给我打电话,说考虑清楚了,愿意把债权转让。我问他为什么,他没说具体原因,只是说最近急需用钱。”
“急需用钱?”
“嗯。”王小雅说,“我感觉他好像遇到什么麻烦了,但他不愿意多说。”
杨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急需用钱,原因无非几种。
要么是手上有更急的投资项目,要么是自己的生意出了问题需要周转,要么是欠了别人的钱被催债。
不管是哪一种,对杨鸣来说都是好事。
赵兴越着急,就越好谈。
“还有,”王小雅接着说,“赵兴说他想见你一面。”
“见我?”
“对。”王小雅说,“他说想当面和你谈谈,把债权转让的事彻底敲定。”
杨鸣沉默了几秒。
“行,让他安排时间地点。”
“好的,鸣哥。”王小雅说,“我马上联系他。”
“嗯。”
杨鸣挂了电话。
他把手机放在旁边,拿起毛巾,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车子在马路上平稳行驶。
窗外,柯区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
沿街的店铺陆续开门,早餐摊前排起了队,穿着工作服的工人骑着电动车匆匆赶路。
杨鸣看着窗外,脑子里转着念头。
赵兴突然松口,愿意降价转让债权。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好事,但也有点反常。
商人都是逐利的。
赵兴之前那么强硬,坚持要拿回全部的九百万,说明他不缺钱,或者说他觉得这笔债权值这个价。
现在突然降价一百万,还主动要求见面,这里面多少有点蹊跷。
急需用钱,这个理由,听起来合理,但也可能是托词。
不过,杨鸣也不太担心。
收购华泰纺织印染这件事,他已经让王小雅调查得很清楚了。
工厂的资产、债务、税务问题,都摸了个底。
只要不出大的意外,这笔交易是划算的。
至于赵兴为什么突然松口,见面的时候自然会知道。
杨鸣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车子继续往前开。
杨鸣的呼吸渐渐变得平缓,整个人放松下来。
晨跑后的疲惫感慢慢涌上来。
华泰纺织印染,只是一个开始。
拿下这家工厂,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在柯区有个立足点。
有了这个厂,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柯区活动,结识当地的商人,渗透进当地的商业网络。
等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就是把南城那边的一些业务转移过来。
手下那么多兄弟,总得有地方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