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诸位勋臣们行礼之后,朱载坖问道:“诸位赋闲多日,可还能够为国效力啊?”
这可是难得获得差遣的机会,这些勋臣们当然不会放过,纷纷向朱载坖表达忠诚,朱载坖说道:“卿等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臣,朕从不怀疑卿等的忠诚,但是忠不忠,还是要在事上见的。”
在简短的召见了这些勋臣们之后,朱载坖就下达了上谕,崇安侯谭国佐升南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南京守备,总督南京京营,其余的各位勋臣,也都安排到了在京营之中的带俸,虽然没有安排他们直接掌兵,但是一旦经过考验,朱载坖肯定会将他们转正的,这点他们也是很清楚的。
而在朝廷之上还在为了到底征不征收工商税而争论不休,但是整个大明北方的军队已经开始集结了,而且是在完全越过了兵部的情况下进行了,所以的调动都是依据朱载坖的上谕进行了,这些人还在为此事吵嚷不休,但是在首辅张四维的府上,兵部尚书王崇古和首辅张四维这一对甥舅正在书房谈话。
张四维对王崇古说道:“陛下的忍耐恐怕已经到了极限了,这些日子就会有结果的,秋操之后,就会见分晓的。”
对于张四维判断,王崇古也是认可的,他是兵部尚书,这些日子里他仔细查看了朱载坖所发布的每一条上谕,得出的结论是很吃惊的,现在的兵部,对于朱载坖这个皇帝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这次朱载坖的秋操,实际上是在检验朱载坖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
没有兵部的命令,甚至没有内阁的副署,所有的兵马调动、将官选任,军储调拨,完全都是朱载坖的上谕,勋臣们和各地的总兵、都司接受朱载坖的上谕之后,没有任何的迟疑,甚至都没有一个人去询问下兵部为什么没有下达命令,在收到了朱载坖的上谕之后,就整顿兵马,向上谕所指定的地点前进,这对于大明前代的几位皇帝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太祖、成祖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兵部已经丧失了对于官军的控制权。
王崇古对张四维说道:“过几日老夫也上疏乞休了,这本兵,也无甚意思。”
对于王崇古的决定,张四维并不稀奇,其实之前在张四维上任首辅的时候,不少的科道言官就已经上疏,认为王崇古不应该再担任本兵了,舅舅当兵部尚书,外甥当首辅,这在大明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太危险了,王崇古年岁也大了,所以之前也上疏请辞,但是朱载坖没有准允,现在王崇古已经明白了朱载坖的意思,朱载坖要调动官军,根本不需要兵部的配合,有没有兵部尚书,对于朱载坖来说,根本不重要,王崇古看明白了朱载坖的意图,朱载坖在检验自己对军队的掌握能力。
这是朱载坖对于这些人无声的警告,不仅仅是是在炫耀官军的武力,更是在向这些臣子们展示朱载坖对于官军的控制,可笑他们还在朝廷之上扯什么关市不征,朱载坖已经没有和他们废话的心情了。
对于这些蠢货,张四维也是很无语了,朱载坖不理他们并不是不能收拾他们,只不过是要换种方式收拾他们罢了,张四维很清楚,朱载坖早就有所打算了,只是尚且不知道朱载坖准备什么时候动手罢了。
王崇古说道:“听说王太仓最近日子不好过?”
张四维说道:“他是个聪明人,可惜蠢货太多了。”现在这帮官员们天天冲王锡爵,实则王锡爵和申时行是看明白情况的人,他们很清楚这个工商税是必然要征的,在这个问题上和朱载坖杠不会有任何好下场的,与其在这种无法改变的事情的硬刚,不如和朱载坖好好谈,争取对自己对有利的赋税征收办法才是最现实的想法,但是他们显然明白不了申时行、王锡爵这样的明白人的思路。
这也是很正常的,申时行、王锡爵都是读书人人的顶尖,自己出身于簪缨世家,累世官宦,对于朝廷和官场上的事情从小就耳濡目染,更是在科举上成绩骄人,从万千读书人中杀出来的顶尖人才,又搞了数十年的政务,翰林院、朝廷、地方都混过,见事明白,这样的人,能看不清情况,结果这帮无知小臣,还想绑架他们两人,去和朱载坖打擂台,真当王锡爵和申时行是傻子啊。
张四维说道:“看来陛下的也要挥刀了。”
王崇古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道:“挥刀?对付这些人,陛下要想挥刀的话,恐怕早就挥了,对于他们不用挥刀,陛下是在交刀。”
张四维当然明白王崇古的意思,长久以来,朱载坖对于太子的培养也是很重视的,太子在处理政务上的能力还是得到了群臣们的认可,太子具备政治手腕,处理政务也很得力,但是对军队,这一直是太子的弱项,毕竟哪一个皇帝也不会让太子过早的接触军队的,但是不接触军队的太子日后必然是一个跛脚的皇帝,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所以朱载坖这次要让太子代天检阅,并且赐予金令箭,就是要在军中确立太子的储君地位。
而且王崇古还说道:“陛下的刀,可不止一把。”
张四维指了指北方,王崇古点了点头,作为兵部尚书,同时是多年统兵的大将,虽然朱载坖可以绕过兵部直接下达命令,但是王崇古仍旧可以从塘报中过得大量的消息,朱载坖本来也没有打算隐瞒此事,王崇古发现从大宁等地向京师方向的塘报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增加,而且是直接送到朱载坖案头的。
现在提督大宁等处军务的是英国公张元功,大宁没有战事,但是塘报也突然增加,而且是直接送到御前的机密塘报,很显然,朱载坖在和英国公私下谋划什么,王崇古虽然不知道,但是从朱载坖的种种举动来说,也能够猜到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