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回陛下,臣去兵仗局查过,这支箭是军中制式的,但上面没有编号。臣怀疑,是当初王振的党羽私藏流出的弓箭。”
兴安把查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朱祁钰叹了口气,说:“继续查,把人画成画像,砍头封存,凡是提供线索并被证实的人,赏银子。”
对方显然是有预谋的,而且可能已经策划很久了。
朱祁钰不是什么神探,眼下有专业人士在,比如锦衣卫。
“回陛下,臣已经到处贴了画像,设了赏格,还连夜审问了和他们有过接触的人,但没什么结果。”
卢忠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回答。
朱祁钰听了点头说:“很好,审完就放人,名单交给兴安。”
“臣遵命。”
卢忠抱拳行礼。
兴安,拿到名单后,让厂卫的人乔装混进去,其他事情不用管,只盯着名单上的人就行了。”
朱祁钰又说道。
他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这样了。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以后东厂要在京城多培养些暗探,分散在各个地方,你可以去问卢忠怎么操作。”
“臣遵命。”
兴安低头行礼,接着又说:“臣没能保护好陛下,惊扰了圣驾,请陛下惩罚。”
“罚是必须的,等你把事情安排妥当后,再来领廷杖。”
对兴安,当然要处罚,不然没法服众。如果连护卫都松懈,自己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想到这里,朱祁钰突然又有了个主意,他说:“你挑一些出身清白、能力强的厂卫,送到王府来。”
说着,朱祁钰看向卢忠,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东厂和锦衣卫都该提升一下了。
赵燕带着鸨母来到郕王府。
之前听说皇帝遇刺的消息,她有些犹豫。
但约定的时间到了,又没办法给皇帝传信,失约就是欺君,她不敢。
京城的清倌儿,竟然主动到郕王府来。
这还真是头一回。
经过门口守卫的检查,她们进了王府,又被陈幺娘搜了身。
在陈幺娘的带领下,她们来到大堂。
上首坐着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还没正式封为皇后的王妃。
“民女赵燕,参见陛下、王妃,陛下圣体安康,王妃贵体安康。”
“民妇刘氏,参见陛下、王妃,陛下圣体安康,王妃贵体安康。”
赵燕和刘氏跪下磕头行礼。
“起来吧。”
朱祁钰开口道:“把契约拿出来。”
赵燕和刘氏各留一份,由陈幺娘递给皇上。
展开的契约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慈惠乡的女子赵燕因为什么事情卖给了刘氏,用以换取什么,最后写明双方同意,协商决定;怕有人不守信用,所以立下此契,用印章作为凭证,作为日后依据。
最后的落款是一个男人的名字,还有一个红色的拇指印。
这是一份很普通的契约文书,民间常有这种骗人不识字的合同,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相比民间契约,官契还要盖上官府的印章和担保人按手印,如果是王府的奴仆,还会盖上王府的印章。
像赵燕这样的人,身上还有一张契约,那就是乐户贱籍。
不管是官妓还是民妓,有需要的时候,她们都会被用来做。
京城的,朱祁钰还没去过,但想想也知道,都是些年纪不大、让人恶心的小姑娘。
看完身契后,朱祁钰才说道:“幺娘,叫人把银子抬上来。”
一千两银子可不少,按半斤八两算,大概有七十多斤。
“谢陛下,谢陛下隆恩。”
听到这话,刘氏立刻跪下磕头感谢。
朱祁钰对这种老鸨没什么好感,但现实就是如此。
要是大声喊着要解放妇女,估计天下人都会反对这位皇帝。
但正因为这样,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小仙女”,不管是赵燕还是汪招娣,都很懂事。
就算是最霸道的大小姐,如果很久没嫁人,最多找个上门女婿,但也得放弃所有继承权。
但如果敢胡来,那真的会丢命。
朱祁钰现在做的,不过是花钱买个名声。
等消息传出去,自然有人会发现其中的好处。
而他要面对的,不过是一群迂腐书生的唠叨罢了。
刘氏并不担心钱会被抢,因为这是天子赏赐的钱,自然有人护送她回去,像她这种人,背后一般都有靠山。
“一千两银子买了个女人,陛下还真舍得。”
等刘氏走后,汪招娣笑着说道,眼睛看着赵燕。
“爱妃说得对,不如我去找她要回来,强抢民女?”
朱祁钰知道妻子在开玩笑,就随口回道。
“你叫赵燕?那你爹是赵铁柱?”
汪招娣白了朱祁钰一眼,问赵燕。
“回王妃,正是。”
赵燕站着,低着头回答。
“一斗米卖女儿,转眼就换了一千两银子,难怪金陵
“怎么样?”
朱祁钰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她。
“要是用来教书育人,当然是好的,但为什么用的都是俗字,还有一些符号,我都不懂。”
赵燕拿着书,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都问了出来。
“俗字简单好学,你要教的学生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女儿,认识俗字,写起来更快。那些符号,一是数字,二是拼音,三是标点。”
“数字不用说,俗字的数字在记账时不太方便,也容易被改动,所以改了;拼音是用来教发音的;标点则是分句,这样文章就不会让人误解。”
朱祁钰说完后,赵燕再看教材,忍不住夸道:“民女斗胆问一句,这本书是谁写的?”
“咳咳,”朱祁钰轻轻咳嗽了一下,随后平静地说:“是我写的。”
赵燕听后抬起头看了朱祁钰一眼,但因为王妃在场,不敢多看,只好低下头。
“陛下用心良苦,为天下百姓编了这样的教材,虽然俗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也非常好,是百姓的福气,民女佩服。”
赵燕这一番奉承话让朱祁钰心情大好,听完后摆摆手说:“别拍马屁了,你先去学校看看,有什么需要,去找陈凝香就行。”
这时,刘氏带来了银子,而京城中也开始流传皇帝花重金买清倌儿的故事。
虽然于谦清理了多余的官员,但文人总是抱着一种的态度。
在大明朝,一、二等的机构多用院、馆、阁来命名,三、四等的则用室、班、楼、店、下处。
院、馆、阁大多是官办的,当然,下等的勾栏也由教司坊管理。
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风月无边;再加上有和美事,成就了无数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世间痴男痴女太多,痴心妄想不断;更何况还有痴情痴意,不知有多少痴人。
朱元璋原本是想用来吸引富人的钱,结果富人来了,官吏也跟着来了。
不像唐朝那样限制官员进入娱乐场所,奢侈之风注定会随着而兴起。
宣德四年,明宣宗下令查封北京、南京等各大城市的官方。
【裁减官妓,整顿法纪】,同时严禁官员出入娱乐场所,【凡官员嫖娼者,打六十杖,介绍人罪责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嫖娼,同样治罪】。
如此高压之下,官营纷纷关闭,但私下的却在此时迅速发展起来。
最终,人走了,政策也就废了。
宣德十年,宣宗去世,官员在压抑之后迅速反弹,官场和民间风气再次盛行,甚至比禁令之前还要严重。
而且因为之前的禁令,官员们纷纷通过纳妾、包养、养女乐伎等方法来躲避,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对歌伎的需求变得特别大,逃亡的百姓把女儿卖了换钱。
在仁宣时期表面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拐骗、强抢之类的坏事却经常发生。
作为消费的主力,那些文人难道会不知道?
六七岁的女孩被卖进,从十四五岁开始陪客,等到年老色衰后就被扔到胭脂坟的乱坟岗里。
有什么关系吗?
没关系。
当听说皇帝花一千两银子买个清倌儿时,他们还觉得皇帝跟自己一样。
详细了解之后,赵燕的名字被了出来。
她一下子就成了各大的榜样。
但内阁收到的奏报却完全不一样。
如果皇帝有需要,直接选选秀女不就行了!
买什么清倌儿?
所以,当王直看到这份奏报时,胡子都气得发抖。
刚被刺杀过,转头就买个清倌儿,这是多大的胆子?
不过这些事还算小,顶多安排个选秀就是了,但要在册封皇后之后。
现在最重要的是核实战功,进行赏赐。
在大明朝,武将的赏赐是有规定的。
跟着太祖打天下的,称为“开国辅运推诚”;跟着太宗起兵的,称为“奉天靖难推诚”;其他的则称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
因此,朱元璋所封的公爵,叫“开国辅运”。
而朱棣时期则叫“奉天靖难”。
仁宣之后,战略收缩,战功越来越少。
这也导致,在朱棣之后,没有参与过靖难之役的武将,很难被封为公爵。
在默认的潜规则下,侯爵才是新晋将领的最高目标。
再往上,那些武将们就得考虑自毁名声来保命了。
内阁里谁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