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帝的小金库目前仍是支出大于收入,如果继续这样挥霍下去,恐怕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实际上,皇帝不仅关心京城里百姓的生活,还对於谦家中大小事务都极为上心。
于谦巡视完九门之外回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问过管家后才得知,原来皇帝在内外都安排了不少眼线,现在连女仆、丫鬟、马夫等各类人员都增加了将近一倍!
于谦一脸无奈,皇帝赏赐的东西不敢推辞,只能暗自琢磨找个合适的机会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如此奢华。
不过细细想来,这也算是一位朝廷一品应有的待遇吧。
此前于谦确实过于简朴,显得太过普通,与他的身份不符。
他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或者富家翁,而非权倾朝野的一品。
收到消息后,石亨、杨洪等人相继在半个时辰内前来拜访。
杨洪话不多,主要关心了一下于谦的身体,汇报了自己那边的工作进展,并且隐约提到如今军校面临的困境后便离开了。
相比之下,石亨则显得直率得多,满腹牢,说什么:“幸好于大人回来了,这样就能压制这些人了。”
“不然京城里的这些大人非得把我放在火炉上烤了不可。”
好在石亨很识趣,看出于谦一路风尘仆仆十分疲惫,也没有再继续抱怨。
诉说了困难之后,石亨也随之离开。
接待完这两位后,于谦对京城内部的局势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放下行李后,立即准备前往郕王府找皇帝商量对策。
于谦一路上思考了许多问题,想要与皇帝交流。
不曾料到,他还未启程,成敬就已经亲自登门拜访。
于少保,陛下深知您的性情,特意让我带去一句话。”
“今日朕身体欠佳,无论何事,都请改日再议。”
“于少保离京数月,归来首日,不如先好好陪伴家人,暂且搁置公务。”
成敬笑容满面,于谦却听得一头雾水,内心却涌起阵阵暖意。
万万没想到,陛下竟如此关怀自己。
“还有一句话,虽非旨意,却是陛下以私人身份想和于少保倾诉。”
“诸葛亮年仅五十三便病逝于五丈原,于大人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没错的话,过完年就是五十三了吧?”
“仍需以健康为重,切勿过度操劳。”
“陛下的原话是:你于少保可是朕的诸葛亮,朕绝不容许你过早倒下。”
面对这般恩宠,于谦又能说什么呢?
只能领命道:“谨遵圣意。”
随后话锋又骤然转变。
“然而如今军校即将开学,首批学员名单却迟迟未能确定,微臣实在是……难以安心。”
于谦与皇帝商议得十分妥当,这军校的首批成员,将从军中挑选,依据之前京城保卫战中的功绩来决定人选……
从上至下,按照功劳簿上的名字逐一筛选,直到确定为止。
这样以来,贤能之人各得其位,大明何愁不兴?
但这无疑触犯了权贵阶层的利益,不让这些人分一杯羹,比直接杀了他们还要让他们痛苦。
当下满朝文武及京城权贵,显然都不愿按这套规则分配名额。
他们更愿意按照各自的影响力,以及各自家族的地位,瓜分这份利益。
单凭常识就能知道,如果皇帝真的同意这种分法,就别指望有什么强大的军队了。
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九门驻军士气,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即便于谦口才再好,也无法再团结人心。
以于谦对皇帝的了解,当今这位陛下绝非软弱之辈,既有雄心壮志,绝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但如何实现他们的最初计划,仍然是一道难题。
于谦所忧虑的正是这一点。
成敬听后,却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关于此事,于少保尽可放心,陛下已有对策。”
于谦听得直挠头,学员名单的问题已经让他头疼不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口,难道陛下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成敬公公,陛下的办法,不妨说来听听?”
成敬眨了眨眼,故意吊人胃口道:“于少保莫急,明日早朝时,您自会明白陛下的意图。”
于谦听得哑口无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甩袖道:“张公公莫要戏弄我,若是耽误了陛下的大事,我看你回去怎么交代!”
张公公正色一笑,说道:“于大人不必担心,再担心的话,我们可真的不说啦。”
“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已经传达清楚了,于大人就安心歇息吧,今日别太劳累,以后还有很多大事等着您呢。”
话音刚落,张公公分文未取,拍拍衣摆便离开了。
于谦站在原地满是无奈,心中疑惑难解,不知陛下究竟准备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难题。但看他这般笃定,想必不会有什么糟糕的点子,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应该不至于酿成大错。
如果是个好办法,自己全力支持便是;若是不妥之处,自己也有能力扭转局势,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想到这里,于谦总算松了一口气,回到书房,满眼尽是感慨:
“不知不觉间,陛下已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君主了。”
本应展翅高飞的雄鹰,如今终于挣脱羽翼的束缚,翱翔于属于自己的天地之间。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助陛下行稳致远。
这时,王夫人轻轻敲响书房门,端着托盘走进来。
托盘上摆放着几只小瓶和一只小碗,瓶子的模样于谦十分熟悉,那是用来盛放竹沥的容器。
“老爷,该服药了。”
于谦点头应允,拿起一只小瓶,将其中的竹沥倒入碗中,一饮而尽。
他惊讶地瞪大双眼,说道:“这竹沥的味道似乎有些异样,可是新送来的?”
王夫人莞尔一笑:“正是,是陛下特意嘱咐送来的。”
皇帝对少保的关怀,由此可见一斑。
次日清晨,鸡鸣之前,他便早早起身,洗漱完毕后悠然向皇宫走去。
当然,随行的还有护卫,但他的队伍并不庞大,不像皇帝出行那样惊动数千乃至上万的人,仅带着十几人随侍左右。
当于谦缓步走到奉天殿时,天已大亮,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朱祁钰下马,面带笑意,先是对于谦点头示意,随后迈步朝奉天殿走去。
不久,随着钟声响起,奉天殿的大门缓缓打开。
文武百官依次入内,有人偷偷观察皇帝的表情,企图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
“吾皇圣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成敬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奉天殿依旧热闹非凡,众大臣争相呈报细碎之事,朱祁钰逐一认真处理,心中却不免暗自发笑。
“朕倒要看看你们能忍到什么时候。”
今日早朝,无论是天子还是群臣,其实都清楚,真正的核心在于那份学员名单,其余议题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罢了。
没有人率先提及此事儿,只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暗暗较量,都希望对方先开口,好让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一点优势。
很多琐碎的事情就这样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悄然推迟了。
渐渐地,金銮殿内恢复了一些平静。
这时提出的问题,显然都带有更重大的分量。
例如某地遭遇旱灾,饿殍遍野,百姓无奈之下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正所谓“六亲同运,家破人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祁钰依次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内心充满悲愤,但也深知无力回天。
只能尽力赈济,同时派遣锦衣卫协助,监督地方官员,以免从京城调拨的粮食到达灾区后损失严重。
最终送到百姓手中的,只有掺杂着杂草与石子的劣质食物,根本无法食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明作为封建王朝,科技发展较为滞后。若非皇帝大力支持,即使是顶尖的大工匠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由此可见相关行业还处于原始阶段。
尽管朱祁钰竭尽全力,仍然难免有一些百姓因为生活艰难而选择交换子女,甚至是妻子,接着……
等处理完了一项地方求援事务后,
整个金銮殿陷入彻底的寂静。
成敬站在一旁稍作等待,悄悄观察着皇帝的表情,随后站了出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无人回应。
满朝文武依旧保持沉默。
大家都彼此对视,心照不宣。
都清楚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无论是学员名单还是其他可在此时提起的重要事件,
接下来可以提出的议题,都将对整个大明朝廷产生深远的影响。
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个站出来的出头鸟。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气定神闲,毫无焦虑之态。
“还挺能忍得住的。”
“就看你们还能坚持多久。”
“大不了,就等到下次早朝再说。”
“反正也就几天时间,如今军校已经准备好开门迎新,你们终究会忍不住开口的。”
朱祁钰稳如泰山,毫不慌乱。
这时,徐有贞跨前一步,一张小脸上满是汗水,嘴唇微微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