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书房当中,王质听到李东阳的结论,心中不由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
要知道,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将徐溥,李东阳这些清流大臣,视作是古君子的代表。
不管是听这些人说的话,还是看他们做的事,都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
他也一直觉得,朝中奸佞横行,肯定是天子受了小人蒙蔽,身为科道官员,自当奋力直谏,辅佐君上扫清妖氛,澄清玉宇,还社稷朝堂一片朗朗乾坤。
然而刚刚李东阳的这番话,却莫名让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丝触动。
原来,这道旨意可能并非是内阁作祟,而真的是天子不纳谏言吗?
王质的心里,一时有些恍惚。
徐溥在一旁看着,自然明白他这个学生,此刻到底在想些什麽。
不过问题不大,谁刚刚入仕的时候,不是满腔热血的天真呢?
都会有这麽一遭的。
被虚幻蒙住眼睛时的勇敢,不过是莽撞而已,在看清事物本真之后的坚持,才是自己真正的道。
没有去管王质此时受到的冲击,徐溥看着面前的李东阳,轻轻点了点头,道。
「陛下虽然年轻,但是已明治国之道,这是我等的福分。」
「朝局当以稳定为上,诸六部九卿,内阁大臣,固然有失职无德之人,但若是就此罢斥,必会致使朝局不稳,而且,还会让后世议论,陛下不优容老臣,刚一登基,便急着要罢免先帝旧臣,有碍声名。」
王质吞了吞口水,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再次受到了冲击。
要知道,就在片刻之前,当着其他一众清流的面,他这位老师可还清楚的表示,内阁众人都是奸佞之辈,支持清流集中全力,将其罢斥出京,扫清朝堂呢。
也就这一会功夫,这话风可立刻就变了……
相对之下,李东阳对此,就显得十分习以为常,并且,他还从善如流的认真点了点头,道。
「徐侍郎所言甚是,只可惜这朝中有许多人,只能得见自己眼前以为的迂腐坚持,却不可见社稷大局也。」
王质在旁边默默低头,莫名感觉自己好像被骂了。
徐溥继续道:「陛下事先帝以纯孝,因李文祥之事动怒,也是情有可原,不过,革去功名的责罚,怕还是重了些,不管此事是不是内阁的意思,我等总还要尽劝谏之责。」
李东阳点了点头,道:「宫中之事,虽非我等臣下应当置喙,但毕竟有碍陛下名声,虽然如今谢谕德已上奏章劝谏,但我观陛下之意,仍未打消想法,此事我等亦当谨慎。」
徐溥目光微动,道:「话是如此,但陛下身为天子,后宫之中只有太子妃一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孝道虽重,广衍储嗣亦不可轻忽,礼制虽严,却也要考虑实际,不可过分迂腐。」
李东阳笑道:「徐侍郎所言甚是,在下明白。」
于是,徐溥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道:「李学士大才,虽是丁忧,但也不可浪费了这一身才学。」
「再过些日子,待山陵事毕,便该为先帝修纂实录,不知李学士可愿出山,参与修纂?」
这话一出,王质顿时一愣。
要知道,李东阳父丧丁忧,现在也就才不到一年,就算是编修实录这种差事,并不能完全算是参政,士林名声当中也并不完全将其视为夺情起复,但始终还是不合规矩。
这李学士,应该会拒绝的……吧?
然而,事实证明,王给事中还是太年轻了,对于徐溥的这番邀请,李东阳并没有丝毫的意外,只是微微欠了欠身,道。
「在下虽在丁忧,但先父在世时曾言,既入朝堂,当以报效社稷君王为要,孝道固重,然朝廷若确有需求,又敢不效力?」
这番话一出,顿时让一旁的王质瞪大了眼睛,他再次感觉到,自己以往的很多观念,似乎在这一刻隐隐有了崩塌之势。
不过,李东阳却没有管他,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李东阳很快也便起身告辞,将时间留给了徐溥和王质这对师生。
「刚刚我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书房中只剩下了两人,徐溥轻轻靠在椅背上,语气平淡的开口发问。
王质面色复杂的点了点头,恭声道:「学生听懂了一些,但也有些没听懂,还请老师解惑。」
说到底,王质也并非是全然不懂官场之人,尽管初时对眼前的场面有些震惊。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他也就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这是在有意提点他。
明白这一点后,他便开始细细的揣摩刚刚的那番对话,只觉得这两位老大人,言语之间似乎在打什麽机锋,但又不能完全领悟。
徐溥对此,明显早有预料,睁开眼睛笑着问道。
「说说看,听懂了什麽,有何处不懂?」
于是,王质这才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吟着开口道。
「学生愚钝,能够听的出来,老师刚刚和李学士,是在传奉官一事上达成了一致。」
「方才在厅堂时,少詹事刘健和监察御史汤鼐急着要惩治李孜省一党,扳倒内阁,此举虽是在澄清朝堂,但陛下刚刚登基,直接大批撤换先帝旧臣,实在不妥。」
「老师身为东宫侍臣,当辅弼陛下,以朝堂安稳为重。」
「陛下既事先帝以纯孝,对于先帝老臣,自当优容,以孝道安抚群臣,也可让科道不至于厮闹不休。」
刚刚的那一番交锋,其实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之间,李东阳和徐溥这两位东宫侍臣,就已经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致。
他们合作的基础,也是共同的目标,是执行天子的意志,尽可能以稳定的形式,处理传奉官一事,完成新旧权力交接。
至于具体的手段,当然是落在一个孝字身上。
按照李东阳所说,天子最初因李文祥动怒,就是因为他『诽谤先帝』,这便是扯了孝道的大旗。
所以,不管是徐溥还是李东阳,刚刚都多次提到孝道,明显是打算在这上面做文章。
因此,李文祥不能不救,也不能实心救。
他若是真的被革除功名,科道不会同意,可若是他不受处罚,那麽,天子就无法藉此彰显自己维护先帝名声的孝道。
再就是后宫事,选秀与否不重要,但是,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到天子的孝道名声,进而影响外朝的政务。
这便是二人达成的一致。
至于最后的邀请,那自然是事成之后的好处。
目前李东阳在丁忧,但是,若是就这麽错过这场权力的重新洗牌,显然是他不愿意的。
所以,有徐溥这个清流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出面,替他谋一个编修实录的差事,正好可以用来过渡。
当然,徐溥自己,肯定也不会少了好处,至于具体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