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句话叫擒贼先擒王。
成化旧臣这边,早就已经亮了明牌,主导者就是首辅万安。
结合东厂这段时间打探到的消息来看,朱佑樘倾向于,万安其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不出意外的话,打从成化帝驾崩的时候,万安就已经意识到了,接下来他会面临的局面。
所以,他一方面着手开始压制科道,一方面开始联络同样和李孜省有牵连的朝臣。
对那个时候的万安来说,最理想的结果,自然就是先禁掉科道的风闻言事之权,然后藉由李文祥之事杀鸡儆猴,让科道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气儿再继续弹劾他。
如此一来,风波自然平息,他也可以安安稳稳的继续当自己的内阁首辅。
但科道作为大明独立性最强,官员数量也最庞大的群体,其难缠的程度,万安显然也是有所预料的。
所以,他有第二个备选方案,那就是纠结朝中其他的重臣,一起和科道对抗。
这个方案相较于前者,成功率明显会更高,但是,其操作难度和带来的后果,也无疑是更大的。
要知道,到了阁部大臣这种层级的官员,各自之间的政见,利益,人脉都错综复杂,以他们的地位,更不可能对某个大臣言听计从,哪怕这个人是内阁首辅。
想要他们一起跟着万安动手,除了科道强大的外部压力之外,还需要有人率先出面承压,以此来保证他们不是计划中的弃子。
而这个人,无疑只能是作为发起者的万安。
所以,在李文祥一案变故丛生,最后反而激起了科道更激烈的弹劾的时候,万安就知道,他不能再继续隐藏在幕后了,于是,这才有了那乾脆利落的回府待勘的决定。
到此为止,所有的底牌尽出,万安也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也正是这个时候,朱佑樘下旨捕拿李孜省一党,更添了一把火,让和此案有所牵连的大臣都开始不安起来。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局面。
整个过程当中,虽然是由万安主导,但实际上,事情的发展走向,却并不是随他心意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内阁首辅,其实是一直被推着走的。
相较之下,清流科道这边,隐藏的就更深些,至少到现在为止,出面的都还是些普通的科道官员,只不过因为他们都是言官,是典型的位卑权重,所以才闹出了这麽大的声势。
而朱佑樘要破局的第一步,就是把藏在幕后的人,给翻到台面上来。
「刘詹事?」
「是詹事府的刘健刘学士吗?」
「此事难道和刘詹事有关?」
随着朱佑樘的一声发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刘健的身上,底下再次传来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事实上,别看东宫清流和成化旧臣,这段时间斗的如火如荼的。
但是,对于朝中大多数的官员来说,他们都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他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内阁因言罪人,革除了一个敢言直谏的进士功名,然后科道连篇累牍的弹劾内阁和李孜省一党,最后天子下旨,将李孜省一党拘捕诏狱,随后便是这次早朝上的正面交锋。
至于这些事情背后到底有多少算计,多少谋划,大多数人不仅不清楚,甚至连存不存在都不知道。
但这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差,并非是他们没有脑子。
当下的局面中,内阁六部被弹劾的一干大臣,正和这几十名科道言官对峙,结果,天子却突然点了一个并未被卷入其中的东宫大臣。
虽然也可以解释说,这是天子犹豫不决之下,对自己最亲信的大臣询问意见,但也未免有些勉强。
若是私下里这般,倒还有可能,可这种场合,着实是不得不让人生出怀疑来。
而此时,被朱佑樘一句话拉进风波中心的刘健,额头上也渗出了一丝汗水。
别人能看出来的事,他自然也能看得出来,但正因如此,他反而更加不安。
但不论如何,御前发问,不得不答。
迟疑片刻后,刘健深吸一口气,还是道。
「回陛下,臣以为科道所劾并无不妥,内阁六部之中,与李孜省,梁芳等人来往者众多,更有甚者,有人与彼辈奸佞之徒内外勾结,党同伐异。」
「先者工部主事张吉,兵部员外郎彭纲,俱因弹劾大臣被罢,前吏部尚书尹旻,太仆少卿张璲,给事中秦升,工部侍郎谈伦等诸多忠良,皆因有恶李孜省之处,被其夥同内阁,联手罢黜。」
「如今朝中,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尹直,吏部尚书李裕,皆附李孜省而传升,户部尚书李敏,大理寺丞宋经谄事梁芳得官,俱未经廷推铨选。」
「现李孜省已入狱伏法,此前传升得官之方士僧道,亦被锁拿勘问,科道上承陛下圣意,下顺文武百官之心,具本弹劾奸党,实乃为国家计,请陛下明察。」
话音落下,底下一众大臣顿时哗然。
他们都有些意外,刘健竟然会如此坚定的站在科道这边,而且,几乎是原原本本的将刚刚科道的弹劾,又复述了一遍。
这代表着,这位东宫的少詹事,曾经天子的老师,不仅是认同科道的看法,而且,自己也加入了其中,彻彻底底的站到了成化旧臣的对立面。
要知道,此前刘健可从未在正式场合当中,明目张胆的弹劾过这些大臣,结果现在态度突然如此强硬,一时让许多不了解他的人,有些难以适应。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低阶官员的想法,到了中层以上的官员,几乎是片刻之间,就明白了一切。
对于这场争斗,虽然同样因为信息差的原因,他们不清楚背后推动的人到底是谁。
但是,至少也能看得出来,这肯定是东宫清流和成化旧臣的对抗。
而现在,一切都清楚了!
也对,要论谁最想扳倒这些『奸佞』,兼具清流身份和东宫潜邸旧臣的刘健,肯定是首当其冲。
一阵阵的议论声起,让维持秩序的礼仪官不得不再次鸣鞭,让众臣都安静下来。
朱佑樘看着站在一众科道官员中间的刘健,眼神变得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沉吟片刻后,他开口问道。
「既然刘詹事也是这般看法,那为何方才科道参劾之时,未见刘詹事一同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