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95章 巡行岂为登台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5章巡行岂为登台来(第1/2页)
    镇北台的阳光非常好。
    记录着镇北台修建年月的石碑在不断的吸收太阳的温度。
    随着太阳升高,不断的有穿着甲胄的人来到这里。
    “总兵大人好!”
    余令点了点头,继续远眺。
    于神宗三十六年完工的镇北台真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独特的地势让其一览无余。
    碑文记载的很清楚。
    镇北台开始的时候长城上的一处观察哨所,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观察和监视下方互市的情况。
    也就是说镇北台的前身是“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带来的产物。
    在神宗三十五年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成了延绥的军事指挥中心。
    自那以后榆林、绥德、庆阳等卫所等边防调度的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
    今日余令准备在这里宴请榆林卫所的各大家族。
    余令准备趁着这个好天气把该说的一说,愿意跟着一起的余令欢迎,不愿跟着一起的余令也不去勉强。
    也就是所谓的丑话放在前面,大家做个见证。
    在今日这个会议之后,余令就准备在榆林卫行军法。
    按照之前的规矩,城中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大战而准备。
    这才是边城存在的意义。
    今后商贩交易的地方余令也做了规定。
    今后商贩只能在镇北台下面的“易马城”做交易,交易完毕立刻离开。
    违者斩。
    余令从未信任过商贾,他们奉行的“在商言商”让余令很怕,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什么都敢卖。
    这群人里有好人,可找出这些好人太难。
    余令没有时间去找出里面的好人。
    余令不想城里的一点风吹草动,外面的人就什么都知道了。
    负责情报的这个活儿余令交给了曹毅均。
    锦衣卫出身的他要是搞不好这个,余令就敢斩了他。
    接到这个命令的曹毅均忙的像狗一样。
    平日里余令真的很好说话,只要掌军,那就是另一个人。
    虽然自己曹毅均在皇城里算的上一号人物。
    曹家一族自从嘉靖到现在的天启都深得皇帝信任。
    可曹毅均发现自己在领军的余令面前差点死了三次。
    领军的余令真的敢杀自己。
    曹毅均发现余令不但想杀自己,他甚至对大明的臣子都有想法。
    他扣人嗓子眼的时候也是他杀心最大的时候。
    如果不是身份束缚了他,他是真的敢杀御史。
    所以,在接到余令的命令后他就忙碌了起来。
    他明白,在余令的眼里,只要在军中除了将士们可以只吃饭不干活。
    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
    春哥在辽东杀了那么多人,又是当斥候,又是当先锋,如今还不是在忙?
    他不忙,他的族人就吃不上饭。
    如今又来了个贺人龙。
    听说他拿了一百两去组一个小队?
    这他娘的就是一个鸹貔,还敢拿一百两,当初春哥借了一杆长矛搞丢了账现在都没还清呢。
    这贺人龙也是个胆大的。
    肖五这样的蠢货为了防止余令“搜刮”他,他都把钱藏裤裆,这家伙敢拿一百两!
    造孽呦,以后怎么还啊!
    一个吃蒜都刮痧的人,在他手里拿一百两……
    等着被肖五打死吧!
    作为镇北台总兵府文吏的贺人龙也来了,座位没有他的,他只能站边上,到最后可能也只混的上一杯茶水。
    可贺人龙那颗开心的心却有些压不住。
    放眼望去,今日到来的都是榆林卫的大人物。
    自己一个落魄武举人,若是在别的地方说不定算一号人物。
    在榆林卫那是真的排不上号。
    目前来的这几家哪一家不是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久处征战频繁之地,来的没有一个是酒囊饭袋。
    邀请的人准时到齐。
    这一次大家都很准时,放眼望去余令都有点心惊,尤家三房,杜松家子嗣,贺世贤家族,王宣子侄…..
    一个小小的榆林卫,眼前之人家里都出过总兵!
    “废话我不多说,辽东来信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我的为人想必大家也清楚,今日找大家来是说一下剿賊计划!”
    如意默默的将余令昨日写好的计划发了下去。
    每家都有一份,内容一字不差。
    里面涉及剿匪计划,战获分配,军功的分配等,没有一点的废话。
    “总兵要拿战获的一半?”
    “对,我拿一半,这一半的战获我会再分成十份,四份归将士所有,三份用于榆林卫守城装备的修缮,二份归万岁爷!”
    见大家都不说话,余令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继续道:
    “我这个人做事最公平,我只拿一份,为了表示公平,每家出一个账房,所有物资大家一起算!”
    众人闻言松了口气,杜家站起身来朝着余令拱拱手道:
    “这么做杜家没有意见,我只是好奇这钱怎么来,总兵大人也知道,榆林卫已经二十一个月没发粮饷了!”
    余令伸了伸手,众人端起了茶碗。
    “延绥是我负责的地方,来时我看了,这一路盗匪如蝗虫,肆掠乡野,杀人夺货,第一个财源当从他们身上剐!”
    赵梦麟家老二站起身朝着余令拱了拱手。
    “余大人,我爹死在了萨尔浒,这个事由我赵家来做如何,收缴财货我赵家拿六,战功不要!”
    贺世贤的贺家站起身笑道:
    “余大人,我大伯和您是袍泽兄弟,这事让我贺家来,贺家只拿一半,如果让我做,延绥再出现盗匪把我吊起来打!”
    “大人……”
    “大人……”
    所有人都不傻,打延绥境内的盗匪是最简单的活儿。
    以前没做是因为没法做,不敢做,地方衙门没往上提交剿匪请令,你做了就是犯法,是在插手地方政务。
    可地方衙门明知治下盗匪作乱,他们却不请求卫所来剿匪。
    他们的心思非常奇怪,奇怪到让人不可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5章巡行岂为登台来(第2/2页)
    明明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榆林卫随便派人就能解决的事…..
    他们就是不请人帮忙。
    当初王阳明南赣剿匪都是自己招募人手解决的。
    如今卫所制度已经烂到不管用了,可大家还在守当时制定的规矩。
    卫所和边军负责军事防御和野战任务。
    在内地县城里,卫所兵和营兵是不能参与日常治安管理,剿匪就是治安管理。
    只要匪徒没有竖旗造反,他就是賊。
    请求边军剿匪那就是快刀斩乱麻,可问题是地方衙门就是不去。
    读王阳明的时候余令一直在想为什么他要自己去募集民壮,乡兵,再联合当地的乡绅去剿匪,而不是请军队的人来。
    等当了官之后余令才搞明白这是为什么。
    去邻近的卫所或者都司直接调兵可以快速解决麻烦。
    既然如此,州县也就无须再劳民伤财募集民壮,乡兵了!
    问题就出现在这“劳民伤财”四个字上。
    大明前中期民壮执力役剿匪。
    随着制度的败坏,衙门官员联合乡绅花钱请人来剿匪,乡兵取代民壮。
    问题出现在“请”字上。
    用地方剿匪讨文上的话来说就是:
    盗匪四起,绿林为祸,事关全县安危,为了解决匪患,为了照顾大家,就不让大家来执力役了,折成银钱就行。
    剿匪大事成了赚钱的大事了,问题是别人还挑不出毛病来。
    延绥境内乱有天灾的原因,有赋税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地方衙门不作为。
    他们把剿匪当作了他政绩。
    政绩到了,人走了,问题留给下一任。
    如今余令来了,还带着尚方宝剑,众人都不怕了,见大家都想揽下这个轻松的活儿,余令无奈道:
    “抓阄吧,丑话放在前面,剿匪可以,不可杀良冒功,违令者斩!”
    众人抱拳称喏。
    目前大家缺的是钱,不是战功,有钱才可以活,若没钱,战功再高也享受不了。
    张承胤的三子张德昌笑着朝着众人拱拱手,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这个活儿落到了张家人身上了。
    “诸位叔伯长辈,承让了!”
    见张家拿下了这个差事,余令继续道:
    “剿匪的钱太少,战功也太少,第二个财源是出城,扫荡长城以北,黄河以南这大片区域,从鞑子手里拿!”
    众人闻言一愣,这一次没有人请战了!
    余令知道这个结果,朝着身后挥了挥手,如意再次走了出来。
    这一次余令呈现给大家的是王“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
    “草原已经有了乱象!”
    见大家在看密报,余令不着急,打算等着大家看完了之后才说话。
    不然这件事就做不了,他们很多人认为草原就是一座山。
    不是怕草原,而是怕上头怪罪。
    “余大人,我们这么做如果惹恼了察哈尔部来帮忙怎么办?”
    余令笑了笑,轻声道:
    “察哈尔部的林丹可汗一直认为土默特是蒙古王族的叛徒和异端,他们和土默特打了这些年,这个大家不会不知道吧?”
    说罢余令忽然嗤笑道:
    “你尤家若是怕现在可以离开,我们不过黄河,只是在清理刺探我榆林卫的贼子而已,这你都害怕?”
    王威之子王世钦站起身笑道:
    “大人先说计划!”
    “在先前,草原部族在黄河上冻之际,以快马入侵,屠我百姓,烧我粮草,掳我百姓,如今,我想学学他们!”
    余令伸手往地图上一指,笑道:
    “这里,这里,这里,这是他们经常走的路线。
    诸位,寇可往,我等亦可往,如果害怕就好好呆在家,看我发财,前些日子我已经做过了一次。”
    直到此刻,众人才明白王辅臣那一堆东西是怎么捡的了。
    “大人下令吧!”
    见有人请命了,余令站起身认真道:
    “你们只管抢,只能胜不能败,不用担心有御史弹劾,出了事由我余令一人来承担!”
    “大人请下令!”
    炭火搬了上来,在炭火的炙烤下,羊肉滋啦作响,众人围成一个圈,在听余令的任务安排。
    余令也在认真的听取大家的意见。
    对余令而言,听这群人的意见那真是受益匪浅。
    他们嘴里一句很简单的话,那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理论方面余令很强,但在实操方面余令根本就没有指挥过三千人以上的大战。
    所以余令需要从这些人的话语里汲取有用的知识,然后为自己所用。
    这些人可不是纸上谈兵。
    他们会打仗近乎成为了他们的本能!
    不然榆林卫也不会成为大明边镇中的翘楚了。
    哪怕榆林卫现在也逃不开所有卫所存在的弊端,也存在大明军队的通病。
    诸如军屯遭到破坏,大量屯户逃亡,克扣军饷等诸多问题。
    但,榆林卫的根本战力却是完好。
    只要钱到位,只要将士们可以搞钱,依旧生猛如初。
    镇北台上阳光正明媚,一个个由各家家丁组成的发财小队赫然成型。
    三百人为一组,有先锋,有斥候,有中军,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草原人不知道,抢他们的人来了。
    榆林太穷了,太穷了!
    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个法子十分的冒险,可大家却愿意去拼一把,不拼,家丁都养不活了。
    镇北台上,前三边总督刘敏宽题写的诗词熠熠生辉: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岂为登台来。”
    “千山环绕云霄立,一水源自沙漠回。”
    “戌阁高耸近天阙,塞垣蜿蜒地维回。”
    “凭栏远眺狼烟静,恍若莨苑中徘徊。”
    余令伸手摸了摸石台,喃喃道:
    “巡行岂为登台来?是啊,我也不是为了登台而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港片,开局找巴闭借五百万 唯我独法:东京奇幻日常 掏空仇家空间流放,亲爹一家悔哭 三年婚姻冷待,葬礼上渣夫红眼下跪 越界 老公重生要退婚,我嫁他叔成团宠 重生另选继兄被宠成宝,全家悔疯! 边疆小斥候 今天也没有被顾客吃掉 带着空间穿年代,科研大佬有点甜 人在异界,开局出卖100点良心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 冒充太傅寡嫂后,他硬要兼祧两房 总华探长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模拟人生而已,怎么成白月光了?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四合如意 异族?放尊重点!叫天材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