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91章此乃军事重地,岂能带女子入内?
远远看见御辇过来,内阁首辅李守中等人,往前紧走两步,行礼迎驾。
等御停稳,李崇一马当先走下御攀,来至众臣面前,
一番行礼之后,众臣起身,这才看见薛宝钗面戴轻纱,由小桂子扶着从御攀上缓缓走了下来。
林如海,张,梅若云,耿思远等人不为所动,权当没有看见。
而李守中和杜知运等人,则眉头微皱,面露不悦之色。
皇帝今天召集他们来此,必定是有军国大事相商。
既然是军国大事,为什麽要带个后宫女子?
皇帝此举,岂非太过于孟浪,太过于儿戏了。
李守中率先开口道:「陛下,军器局乃军事重地,又满是火药等物,实在危险的紧,
贵人年纪小,又是个女子,若是被吓着了,岂不是臣等的罪过,故而还是请贵人回宫去吧!」
薛宝钗闻言,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依旧走到李崇身后,首低垂,方才李守中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她好似完全没有听见一般。
李崇今天为何让她来此,薛宝钗也是一头雾水。
但她是李崇的女人,李崇便是她的主人,让她来,或者是让她回,都由李崇一言而决。
至于其他人说什麽,她薛宝钗并不在乎。
李崇回身看了眼薛宝钗,眉眼含笑,似乎对她的应对很是满意。
朕的女人,听朕一个人的话便行了,至于其他人说什麽,可以不用理会。
哪怕他是内阁首辅,你也可以当他是在放屁。
李崇又看了眼面色铁青的李守中,然后看向张敞,林如海等人。
「你们也觉得她不该出现在这里吗?」
林如海想了想说道:「陛下让贵人来此,必然有陛下的道理,微臣等着陛下解惑便是梅若云和耿思远,也说了一番和林如海差不多的话。
意思便是宫中女眷出现在这里,的确于礼不合,但皇帝你这麽做,必然有你的道理稍后拜托给我们一个交代吧。
不然无缘无故带着后宫贵人来此,既于礼不合,又有后宫干政的嫌疑,那到时候可别怪臣等不给皇帝面子,要直刺君主之过了。
而张身为皇帝头号心腹,不管是薛家之事,还是军器局之事,他都一清二楚。
故而张说道:「依着微臣的意思,陛下早该带着薛氏女家主来军器局看看了,没有人家襄助的几百万两银子,这军器局只怕现在还是一片白地呢!」
李守中闻言大惊,连忙抬起头,好好的打量了一番薛宝钗。
虽说薛宝钗面带轻纱,他们看不清楚具体容貌如何,但肯定是一位大美人,不然以皇帝那好色的性子,也不可能对其如此的宠爱有加。
再看薛宝钗那周身的气度,李守中等人这才信了,这位女子不是普通后宫贵人,而是这些年传得沸沸扬扬,陛下养在外面,并未让其进宫的那位薛氏女家主。
尤其是张方才那句话,薛家襄助了陛下几百万两银子,所以陛下才有钱组建这军器局,李守中等人就更加无话可说了。
人家出了银子,来这里看看也在情理之中。
要不是因为军器局花费太多,国库又出不起这个钱,四年前皇帝将兵仗局和火药局合二为一,并且交由内廷管理,他们也不可能同意。
将这些前因后果理顺之后,李守中等人纷纷心想,既然花的都是薛家的钱,那这位薛氏女家主,别说过来看看,就是天天住在里面都行啊!
放眼天下巨富,只要你愿意出钱,除了不能卖官爵,让你去当官,其他礼遇,李守中等人即便再迁腐,也愿意给,而且很乐意给。
只因他们现在当着大乾的这个家,知道大乾财政艰难,每年岁入想要多增加一百万两,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前年山西大旱,国库无钱赈灾,李崇由内帑拨了七十万两赈济灾民,可还是不够。
堂堂内阁首辅李守中,不还是放下颜面,以一代大儒之尊,为江南数位富商,书写墓志铭,书写家谱序言等等等等,为国库赚了几十万两银子,全都拿去赈济灾民了吗?
当时朝野震动,骂李守中见钱眼开,为了几个臭钱,连读书人的体面都不要了,枉为一代大儒的读书人不知凡几。
更有人堵着李守中的大门骂,晚上还往他家门口泼了大粪。
这待遇,与当年身败名裂的胡玄机相比,已然不多让了。
那个时候,面对朝野质疑,面对汹汹议论,李守中不也唾面自乾,不予理会吗?
故而当李守中听了张所言,得知薛家出了几百万两银子,襄助皇帝建了军器局之后,李守中等人面色为之一变,原本一脸的不悦之色,也纷纷换成了笑颜以待。
「女家主之义举,于国有功,可留名于青史矣,老夫佩服之至,老夫代天下黎民百姓,谢过女家主了。」
说着,李守中便朝薛宝钗轻施了一礼。
李守中乃内阁首辅,一代大儒,刚才他说薛宝钗不该来此,薛宝钗可以不予理会,权当他是在放屁。
但现在,他当着这麽多人的面,给薛宝钗行礼,顿时把薛宝钗给整得面红耳赤,又羞又愧,连忙还了一礼,紧忙躲在李崇身后。
薛宝钗躲起来的意思是,您老人家的这一礼,小女子我无福消受,您还是歌了吧,当心别折了我的寿数。
其他朝臣见李守中向薛宝钗行礼,也跟着有样学样,也要给薛宝钗行礼。
不料却被李崇挥手制止。
「朕今儿带了她来,不是显摆她的功劳,更不是让你们来拜她的,还有其他事情,稍后你们便知道了,都别在这站着了,进去瞧瞧吧!」
军器局的护卫和门禁之森严,无疑比上午去的那座庄子,还要严格数倍不止。
李崇等人连过五道关卡,接连查验了腰牌,批条等物,这才让他们进入其中。
其间还有一道小插曲,只因李守中有抽菸锅的习惯,方才守卫门禁的东厂太监,在查验众人之时,将李守中的火镰和烟锅都给收走了。
并且明言告知,此地严禁菸火,往后再来这里,这些火镰和烟锅便不要再带了。
堂堂内阁首辅,被收缴了火镰和烟锅。
哈哈,此事一旦传扬出去,估摸着又会是一桩笑谈,亦或是一桩美谈。
李崇对此甚是满意,警了眼裘世安,给了他一个嘉许的眼神。
众人先来至制作火药的地方,负责此处的太监,专门在一处空旷的试验场,将以前的旧式火药,和现在的新式火药,挨个点燃,让大家能极为直观的看看效果。
李守中等人虽为文官,但久在朝堂,对这些东西并非完全的一窍不通。
或许他们没吃过猪肉,但人家至少见过猪跑。
他们看了爆炸效果之后,两厢对比之下,脸上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当得知这火药配方,以及生产工艺,都是皇帝一个人鼓捣出来的,李守中等人看向李崇的眼神,也开始变得不太一样了。
他们知道皇帝厉害,毕竟皇帝在十岁之时,便大败五万叛军,擒拿贼首王子腾,更是以一己之力,扳倒了权相胡玄机,能不厉害吗?
但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厉害到如此程度?
竟然连无数工匠,花费数百年时间,再也无法精进的火药制作,都能一个人给鼓捣出来。
难道皇帝真的是天授其才,生而知之吗?
不然皇帝年仅十五,怎麽会懂得这些东西,怎麽会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数百年无数能人志土,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这完全没道理,完全讲不通啊!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皇帝生下来便懂得这些,是上天教会了皇帝这些,这一个看起来极为扯淡,却偏偏最是合理的解释了。
李守中等人,虽说被皇帝的这桩壮举,给震撼得无以复加,但他们还是秉持着臣子的本分,纷纷跪地劝谏皇帝。
火药乃极其危险之物,陛下乃万乘之尊,担负着江山社稷,抚育着黎民百姓,往后万万不可再以身犯险,再研究火药等物了。
不然,臣等宁愿跪死在这里,也绝不答应。
对于李守中等人的劝谏,李崇从善如流,当面答应了他们,以后绝对不会再碰这些东西了,请他们务必放心便是。
李崇这麽说,倒不是在虚言逛骗他们。
而是李崇已经将自己在现代社会,学会的火药制作技术,一股脑全用在军器局了。
至于其他东西,比如硝酸甘油,李崇的化学方程式和分子式,就算写的再好,受限于当前的客观条件,搞不出来就是搞不出来。
这就像你让爱因斯坦穿越过来,他能研究出来相对论,但他绝对手搓不了核弹,是一样的道理。
再说了,以目前这种新式火药之威力,已经足够碾压时代了,再搞那些过于超前的东西,其投入产出比太过于悬殊,完全没有必要嘛!
现在的李崇,缺钱缺到都想卖官爵了,他是不可能再在这方面继续投入了。
至少现在不会再投入了,至于说以后,那就等以后再说。
李守中等人见皇帝答应,且不似作伪,这才笑眯眯的起身,继续看了起来。
接着他们又问了火药产量,以及如果继续扩建,还能将产量提高到多少等等等等。
等问明白这些之后,李守中等人彼此对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看来皇帝今儿让他们来此,是即将有大动作啊!
而且这番大动作,必然与东南倭乱,与身处抗倭前线的绍兴有关。
要不然礼部尚书徐少湖,他也是朝堂大佬,而且勉强也算是皇帝的心腹重臣,他今日为何不在此地?
原因无他,只因他是绍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