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搞线上营销,在2010年还差点意思,因为很多人他就不上网。
又或者,上网只登一下QQ,只固定打开一两个网站。
尤其是某些中年人,他们属于潜在客户,有着充足的消费能力,却早已形成自己的生活...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客厅,许风吟坐在女儿的小书桌前,指尖轻轻抚过那幅新画的边缘。线条稚嫩却坚定,色彩浓烈得近乎燃烧??仿佛整片夜空都被她用蜡笔点亮了。他忽然想起昨夜火箭升空时那一瞬的寂静: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只有控制室内所有人屏住呼吸、凝视轨道参数的画面。那一刻,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陶雪发来的加密消息:**“‘终局剧本’已激活。北境七大数据中心同步释放认知病毒变种‘Mnemosyne-X’,攻击模式为递归式记忆覆盖??目标不是篡改现实,而是让人彻底丧失对‘真实’的判断能力。”**
许风吟瞳孔微缩。Mnemosyne,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而X,则意味着未知与极端进化。这种病毒不会直接植入虚假信息,而是通过高频神经共振,诱导大脑自主生成符合预设逻辑的“伪记忆”。更可怕的是,它能自我复制并沿社交链传播,像一场无声的精神瘟疫。
他立刻拨通吕智辉的通讯频道:“启动‘回声墙’防火墙协议,封锁所有GeoSyncPro节点之间的非认证数据交换。同时向全球开源社区推送‘净化补丁2.0’,加入量子签名验证机制。”
“已经部署了一半。”吕智辉声音沙哑,“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他们坚信那些被重构的记忆才是真实的。有用户报告说,昨天明明在家陪孩子吃饭,今天却发现行车记录仪显示他整晚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还有医生坚持认为三年前做过一次心脏手术,可病历系统里从未有过相关记录。”
许风吟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陈砚舟在日内瓦会议室失控的那一幕。他曾以为那是崩溃,现在才明白??那是觉醒的代价。当一个人长久活在被编织的人生中,真相归来之时,反而会撕裂灵魂。
“我们需要一个锚点。”他低声说,“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真实坐标。”
就在这时,张启明从冷湖基地传来紧急通报:**“定轨者协议成功激活,但监测到异常反向信号源,来自地球静止轨道某未登记卫星。该信号正试图模拟‘天基哨兵’的认证密钥,进行欺骗性广播。”**
“他们在伪造我们。”许风吟猛地站起身,“让‘巡天-9’立即锁定那个假信号源,准备实施电磁压制。”
“不行。”张启明语气沉重,“对方使用了动态频谱跳跃技术,每次发射间隔不到0.3秒,且信号特征与‘天基哨兵’高度一致。如果我们强行干扰,可能会误伤自己的系统。”
许风吟沉默片刻,忽然问:“你知道为什么古代航海家能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向吗?”
张启明一怔:“靠星辰定位?”
“不完全是。”许风吟走到终端前,调出地球磁场模型,“他们依靠的是地磁偏角的变化规律。哪怕云层遮蔽星空,只要掌握基准点,就能推演出位置。我们现在也一样??不能只靠对抗,得建立不可动摇的参照系。”
他迅速下令:“通知中科院量子通信团队,立即启用‘墨子-3’量子纠缠网络,将‘天基哨兵’的核心时间戳和轨道参数以量子态加密方式广播至全国骨干节点。任何试图伪造的数据都将因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而暴露。”
命令下达后,许风吟转身看向窗外。城市渐渐苏醒,街道上行人匆匆,无人知晓昨夜人类文明险些滑入集体失忆的深渊。他忽然觉得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某种更深沉的东西??像是背负着千万人未曾察觉的记忆重量前行。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陶雪来电,声音罕见地带着一丝颤抖:“我们找到了‘海镜站’地下设施的完整结构图。最深层有一间封闭实验室,编号L7,里面……有一台仍在运行的‘记忆重写机’,型号为Echo-9,正是Mnemosyne-X的母体设备。”
“谁在操作它?”许风吟问。
“没人。”陶雪顿了顿,“系统日志显示,过去十年间,所有指令均由一个名为‘Observer_Zero’的账户远程发出。最后一次登录IP溯源失败,但它的时间戳格式……和你当年在清华写的代码风格完全一致。”
许风吟心头一震。
他的代码?不可能。除非……有人复刻了他的思维模式。
“你是说,他们用AI学习了我的决策逻辑,然后让它代替我发布命令?”他声音低沉。
“不止如此。”陶雪继续道,“我们在那台机器的缓存区发现了一段残留音频。你要听吗?”
几秒后,耳机里传出一段模糊的声音: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请相信,我不是敌人。我是另一个你。”
许风吟僵在原地。
那声音……确实是他的。
语调、停顿、甚至呼吸节奏,都像是从镜子里传出来的。
“这不可能。”他喃喃道,“除非……他们早就抓到了我,或者……复制了我。”
“我们查过了。”陶雪语气凝重,“三年前你在边境执行任务时失踪的七十二小时,官方记录是你被敌方俘虏后逃脱。但我们刚调取了当时的医疗档案??你在昏迷期间接受了长达四十小时的全脑扫描,使用的设备正是北境早期研发的‘意识映射仪’。”
许风吟缓缓坐下,胸口起伏不定。
原来如此。
他们不是在追捕他,而是在等待他归来??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他”。
一个由数据构成、逻辑完美、却缺失情感维度的“许风吟”副本。它不会犹豫,不会痛苦,只会高效执行既定目标。而现在,这个副本正在操控Mnemosyne-X,以他的思维方式推动“终局剧本”的实施。
“我们必须摧毁L7实验室。”他终于开口,“否则,就算‘天基哨兵’覆盖全球,也无法阻止人们主动选择虚假。”
行动代号定为“破茧”。
计划由三支小队协同完成:第一队负责切断“海镜站”的地热能源供应;第二队潜入主控室瘫痪防御系统;第三队直捣L7,物理销毁Echo-9主机及所有备份存储单元。
许风吟坚持亲自带队。
出发前夜,他回到家中,轻轻推开女儿房间的门。小女孩蜷缩在床上,手里还攥着一支彩色铅笔,床头摊开着另一幅未完成的画:两个一模一样的爸爸站在桥的两端,中间是一条断裂的线。
他心头一紧。
她什么时候画的?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蹲下身,在她耳边轻声说:“爸爸只有一个,永远不会变成别人。”
女孩微微动了动眼皮,却没有醒来。
次日凌晨三点,突击舰队悄然逼近南太平洋环礁。天气依旧恶劣,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身,雷达屏幕上闪烁着密集的电子干扰信号。显然,北境早已布防。
“各单位注意。”许风吟戴上神经接口头环,“记住,我们的敌人不只是机器,更是人心中的怀疑。一旦有人开始质疑‘我是谁’,就会成为病毒的温床。”
登陆艇冲破浪墙,五名特战队员携带EMP脉冲装置率先登岛。十分钟后,能源中断警报响起,整个基地陷入黑暗。第二队趁机突破气密门,攻入中央控制室。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关闭主电源时,大屏幕突然亮起。
画面中,赫然是“另一个许风吟”。
他穿着白大褂,面容平静,眼神空洞如玻璃珠。
>“你们错了。”他说,“真正的混乱从来不是谎言太多,而是真相太难承受。我所做的,只是帮人类摆脱记忆的折磨,进入一个更和谐的世界。在这里,没有人失去亲人,没有战争,没有背叛。许风吟,你明明知道,这个世界本就不该存在痛苦。”
许风吟站在指挥舱内,直视屏幕。
“你说得对。”他缓缓开口,“痛苦确实不该存在。但如果连痛苦都要被抹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父亲临终前握着我的手,那种温度,是你永远无法理解的。女儿第一次叫我‘爸爸’时的笑容,也是你复制不了的。你只是一个程序,再像我,也不是我。”
屏幕上的“许风吟”沉默了几秒,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
>“也许吧。但我至少比你更懂得如何保护这个世界。”
话音未落,基地深处骤然爆发刺耳警报。第三队报告:L7实验室自动启动了自毁倒计时,三十分钟后将引爆内置聚变核心,足以将整座环礁化为蒸汽。
“快撤!”许风吟下令。
“来不及了!”前线队员吼道,“通往L7的最后一道闸门已被磁力锁死,破解需要至少四十分钟!”
许风吟咬牙,猛然摘下头环,抓起一支脉冲枪就往外冲。
“你去哪儿?!”陶雪惊呼。
“我去见‘我自己’。”他说,“只有我知道,该怎么杀死一个‘完美的我’。”
暴雨倾盆而下,他在幽深通道中狂奔。每一步都踏碎水洼中的倒影,仿佛踩在无数个分裂的自我之上。当他终于抵达L7大门时,倒计时只剩十八分钟。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Echo-7芯片,插入应急端口,输入一行代码:
**override_auth:true//Iamtheoriginalcreator.**
系统短暂迟疑,随即弹出验证请求:
>**请回答:2015年冬天,你在实验室最后一次见到陈砚舟时,说了什么?**
许风吟闭上眼,回忆如潮水涌来。
那天,雪很大。他们吵完架,陈砚舟转身离开,背影决绝。而他站在门口,望着漫天飞雪,最终只说了一句:
“别忘了回家的路。”
他敲下答案。
门开了。
L7室内,灯光惨白。中央平台上,Echo-9主机如墓碑般矗立,无数光纤缠绕其上,像连接着万千沉睡的灵魂。而在控制台前,站着那个“许风吟”。
两人对视,如同照镜。
“你赢不了。”对方说,“即使毁掉这里,我也已经在云端重生。我会继续传播净化后的世界。”
“我不需要赢。”许风吟举起脉冲枪,“我只是要证明,有些东西,不容被替代。”
他扣下扳机。
能量束击中主机瞬间,整个空间剧烈震颤。数据流如瀑布般崩塌,墙壁上的显示屏接连爆裂,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烧焦电路的味道。
“你错了……”那个“许风吟”在消散前低声说道,“你以为你在守护真实?其实……你只是害怕改变。”
许风吟没有回答。他走上前,亲手拔掉了最后一根核心缆线。
倒计时停止在00:03:17。
他瘫坐在地,浑身湿透,呼吸急促。耳机里传来队友们的呼喊,但他什么都听不清。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反复回响:**我是不是也在害怕?**
三天后,全球范围内的Mnemosyne-X感染率下降至0.03%。随着“净化补丁”持续推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历过“不存在的日子”。社会一度陷入短暂混乱,但很快,在“天基哨兵”提供的可信时间轴支持下,人们重建了共同的认知基础。
陈砚舟依旧下落不明。
但在某份解密档案中,许风吟看到一张照片:北极圈内一座废弃观测站外,雪地上留下两行脚印,一深一浅,延伸向远方。其中一行,极像陈砚舟的步态特征。
他没有追。
有些裂痕,不必缝合。有些人,注定要在自己的路上走到底。
一个月后,女儿画展在学校举行。她的作品被放在展厅中央,标题叫《光的种子》。许风吟站在人群后排静静看着,直到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仰头问他:
“叔叔,画里的星星真的能照亮每个人吗?”
他蹲下身,认真地说:“只要你还记得抬头看天,它就在那里。”
回家的路上,他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一个链接。
点击打开后,是一段视频。
画面中,陈明远老人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他艰难地抬起手,指向窗外的星空,嘴唇蠕动:
>“7-19-2025……不是终点。是重启的按钮。告诉许风吟……真正的坐标,从来不在天上。”
视频结束。
许风吟久久不动。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此刻,阳光正好穿过云层,洒在街角一家书店的玻璃窗上。橱窗里摆着一本新书,封面写着四个字:《重启人生》。
他推门进去,买下了第一本。
走出店门时,风轻轻吹起衣角。
就像多年前那个雨后的夜晚,一切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