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陈贵良自己展示完毕,又对台下来宾说:“哪位朋友还想来试试?”
“我!”
“让我来!”
举手的大部分都是媒体记者。
陈贵良随便选了两位,等他们上台之后问道:“你们是不是我的托?”...
夜色如墨,城市在雨后的寂静中缓缓苏醒。许风吟坐在书桌前,窗外的风穿过半开的玻璃缝隙,吹动了他手边那张女儿画作的复印件。纸角微微颤动,仿佛有生命般呼吸着这间屋子仅存的温度。他没有开灯,任由月光斜切进房间,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银白的线,像某种坐标轴的起点。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一条来自陶雪的简讯:**“北境内部出现分裂迹象。陈砚舟三日前单方面冻结‘坐标链’全球部署计划,引发高层激烈争论。情报显示,至少两名核心成员已秘密接触我方联络点。”**
许风吟盯着那行字良久,指尖轻轻摩挲着屏幕边缘。他知道,这不是溃败,而是裂变??当谎言开始反噬其缔造者时,崩塌才真正开始。可他也清楚,陈砚舟不会退,更不会认输。那个曾经与他在清华实验室通宵调试神经网络模型的人,从来不是靠情绪行事的莽夫,而是擅长以退为进、借力打力的战略家。
“他在等我们主动出击。”许风吟低声自语,像是说给空荡的房间听,又像是在确认某种预感。
他起身走到墙边,拉开暗格,取出一个黑色金属盒。打开后,里面静静躺着一枚微型存储芯片,表面刻着一行极细的小字:**ProjectEcho-7/记忆回溯原型v1.0**。这是“记忆病毒”的最初版本,也是当年他和陈砚舟共同研发的认知干扰模块原型。他们曾称之为“思想的显影剂”??能将潜意识中的矛盾与冲突具象化,用于心理治疗或审讯辅助。
后来,它被改造成了武器。
许风吟将芯片插入终端接口,调出一段尘封的数据流。画面闪烁几秒后,浮现出一段模糊的影像:2015年冬,北京海淀某地下实验室,两个年轻的身影正围在一台量子计算模拟器前争论不休。
>“如果人的记忆可以被精确编辑,那‘真实’还存在吗?”年轻的陈砚舟问。
>
>镜头外的许风吟冷笑:“所以你就想用技术去定义它?谁给你的权力?”
>
>陈砚舟转身,眼神明亮得近乎灼人:“不是我要定义,是时代需要一个统一的真实。混乱的记忆造就分裂的社会,而统一的认知才能带来秩序。”
>
>许风吟沉默片刻,最终只说了一句:“那你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了,你是神。”
影像戛然而止。
许风吟闭上眼,胸口起伏了一下。那一刻的分歧,早已埋下了今日之战的种子。他们从不是理念不同,而是对“真实”的理解根本不在同一维度。一个视其为必须守护的底线,另一个则将其当作可重构的资源。
他睁开眼,迅速操作终端,将Echo-7芯片中的原始代码与“归墟”模块采集到的陈砚舟行为数据进行交叉比对。AI引擎运行十分钟后,生成了一份异常报告:**目标对象决策模式中存在双重逻辑路径,主路径符合理性推演规律,次路径表现出周期性情感波动特征,峰值集中于每月第十七日夜间至十八日凌晨,持续约三小时。该模式与‘创伤后认知重构’临床案例高度吻合。**
许风吟瞳孔微缩。
他立刻调取陈砚舟近五年公开行程记录,发现每年3月17日至18日,此人必定缺席所有会议,且私人航班轨迹均指向南太平洋一处无名环礁??那里曾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处秘密气象观测站,代号“海镜”,二十年前因台风损毁废弃。
巧合?不可能。
他立即拨通陶雪电话:“查一下‘海镜站’最后一批驻守人员名单,重点找有没有叫‘陈明远’的人。”
“陈明远?”她顿了顿,“你是说……他父亲?”
“我不知道是不是。”许风吟声音低沉,“但我知道,陈砚舟母亲早逝,父亲是他唯一亲人。而官方档案里,这个人死于2003年空难。可我在去年一次边境数据拦截中,看到过一份加密医疗日志,提及一名‘高龄失忆症患者’长期接受脑波同步治疗,地点标注为‘北纬13°42′,东经169°11′’??正是那个环礁。”
电话那头陷入沉默。
良久,陶雪才开口:“你要做什么?”
“我要让他看见真正的过去。”许风吟说,“不是经过修饰的记忆,也不是系统灌输的剧本,而是血肉相连的真相。”
三天后,一支伪装成海洋科考队的小型舰队悄然驶向南太平洋。船上搭载的是“逆写计划”最锋利的一把刀??“意识投射舱”。这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远程神经交互装置,能在不接触目标大脑的情况下,将其深层记忆片段提取并重组,再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束定向传输,诱导目标产生“既视感”幻觉。
张启明亲自带队,临行前在视频会议上提醒:“这种操作极度危险。一旦对方具备反制能力,我们的信号不仅会被拦截,甚至可能被逆向追踪,暴露整个‘天基哨兵’项目的位置。”
“我知道。”许风吟站在指挥中心大屏前,目光坚定,“但如果不能打破他对‘真实’的垄断,我们就永远只能在他的规则下跳舞。”
行动定于3月17日午夜启动。
当科考船抵达目标海域时,天气骤变。乌云压顶,海面翻涌如沸。雷达显示,方圆五十公里内并无任何人工建筑痕迹。但根据卫星热成像分析,海底有一处隐蔽设施仍在运作,电力供应稳定,疑似通过地热能源维持运转。
深夜十一点四十分,投射舱完成校准。许风吟亲自接入系统,输入最后一段引导代码:**“你还记得那天的雨吗?他说最后一句话是‘别回头,往前走’。”**
这是真实的细节??来自许风吟大学时期一次偶然的对话。那时陈砚舟醉酒后喃喃提起父亲失踪当天的情景:暴雨倾盆,两人本约好在码头会合,但他迟到半小时,只看到一张留在木箱上的字条。
十二点整,信号发射。
几乎同时,日内瓦时间上午九点,正在主持北境紧急董事会的陈砚舟突然停顿。他的手指僵在空中,瞳孔剧烈收缩,额头渗出冷汗。
会议室众人惊愕地看着他缓缓站起,步伐机械地走向窗边,望着远处连绵山脉,嘴唇无声翕动。
>“爸……是你吗?”
五分钟后,他冲出会议室,下令切断所有对外通讯,并调动三支特种部队封锁环礁基地周边空域。
与此同时,许风吟收到了一条自动触发的监测警报:**目标对象脑电活动出现剧烈震荡,θ波与γ波交替爆发,持续时间超过两小时,伴随多次自主神经系统失控现象(心跳骤降、呼吸暂停)。初步判断:长期压抑的记忆结构发生坍塌式释放。**
“成功了。”屈国豪松了口气,“他撑不住的。再完美的控制系统,也挡不住人心本身的裂缝。”
可许风吟没有放松。他知道,这不是崩溃,而是觉醒的开端。
果然,二十四小时后,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出现在国安最高密级收件箱中。附件是一段视频,背景昏暗,镜头晃动,但能清晰辨认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手腕连接着复杂的神经监测设备。他嘴唇干裂,声音微弱:
>“我是陈明远,原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3年,我并未死于空难。我是被……被迫转移。有人篡改了我的身份数据,让我‘消失’。因为他们知道,我掌握了第三代空间偏移算法的核心漏洞……而我的儿子,陈砚舟,已经被植入了错误的人生脚本。他以为我是抛弃他的逃亡者,但实际上……我一直在这里,等着有人来找我。”
视频最后,老人艰难抬手,在空气中写下三个数字:**7-19-2025**。
许风吟盯着那串数字,心跳加速。
7月19日,正是“天基哨兵”首星预定发射日。
“他在告诉我们,那一天会有大事发生。”吕智辉脸色凝重,“也许……是他们的终极反击。”
“不。”许风吟摇头,“他在提醒我们,那一天才是真正的开始。”
他立即召集团队,重新评估发射前各项准备。就在核查火箭导航系统的冗余备份时,技术人员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逻辑陷阱:在极端电磁干扰环境下,主控程序会自动切换至一套名为“GeoAnchor-Fallback”的备用协议??而这套协议的底层认证密钥,竟与北境早年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份开源方案完全一致!
“他们是故意留下的后门!”张启明怒吼,“一旦‘天基哨兵’升空,他们就能通过这个fallback模块远程劫持轨道校正系统,让卫星偏离预定位置,甚至撞毁!”
作战室内一片肃然。
许风吟却笑了。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
“你们还记得‘归墟’吗?它为什么能迷惑入侵者?因为它不断改变基准原点。而现在,我们也该换一种思维了。”他转身面对众人,“取消现有发射计划。”
所有人一愣。
“但我们不能停。”他继续道,“我们要让全世界都以为我们停了。”
一场代号“影驰”的新行动就此启动。对外,官方宣布因技术故障推迟发射;实际上,一枚外形相同但内部构造完全不同的替代箭体被运往酒泉,用于迷惑可能存在的敌方侦察卫星。真正的“天基哨兵”,则已被拆解封装,秘密转运至青海冷湖荒漠深处的一座临时发射场??那里地处无人区,电磁环境纯净,且地壳稳定,最适合实施突发性快速发射。
更为关键的是,许风吟下令启用“定轨者协议”的攻击模式。该系统不仅能抵御伪重力井干扰,还可反向发射一组精密调制的空间扰动波,专门针对高密度神经网络节点造成短暂紊乱。换句话说,它既是盾,也是剑。
7月18日夜,冷湖基地进入最后倒计时。
许风吟独自登上观测塔顶,仰望星空。北斗七星依旧悬于北方,而东方天际,一颗异常明亮的星辰缓缓升起??那是我国最新部署的光学监视卫星“巡天-9”,正为此次发射提供全程护航。
手机震动,陶雪发来最后情报汇总:
-北境已在全球七个数据中心同步启动“全域认知重塑计划”,预计将在未来48小时内对亚太地区主要城市的数字孪生系统发起全面渗透。
-陈砚舟本人仍未露面,但其私人信道最后一次活动时间为今晚零点十三分,内容仅有一句指令:**“执行‘终局剧本’。”**
许风吟深吸一口气,按下群组通话键:“各单位注意,‘重启人生’行动正式进入最终阶段。目标:确保‘天基哨兵’按时入轨,激活‘定轨者协议’全球覆盖模式,并向所有接入‘GeoSyncPro’的终端推送净化补丁。”
“我们不只是要守住真实。”他顿了顿,声音平静却穿透黑夜,“我们要让它重新生长。”
凌晨四点十七分,随着一声轰鸣划破长空,银白色的火箭撕裂晨雾,直冲云霄。控制室内掌声雷动,唯有许风吟静坐不动,凝视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轨道参数。
当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展开太阳能帆板的瞬间,全球数千台正在运行“GeoSyncPro”的服务器同时收到一条强制更新提示:
>**系统检测到严重安全隐患,正在执行紧急修复……**
>**本次更新由‘共建者:许星遥’发起。**
与此同时,远在北极圈内的废弃气象站中,一台尘封多年的终端自动开机。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真实之路,始于一人执念,成于万人同行。”
信号一闪而逝。
许风吟回到家时,天已大亮。女儿还没醒,床头放着一幅新的画:天空中悬浮着一颗闪亮的星星,下方无数条光线交织成网,连接着大地上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提灯前行的人。
他轻轻抚摸画纸,嘴角扬起。
有些战争,不需要硝烟。
有些胜利,不必宣告。
只要还有人相信真实值得守护,
这个世界,就永远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