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何可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了将军的带头冲杀,其它人似乎并不那么害怕了,也跟着是一拥而上。
    贾平安借机又连杀了三名亲兵,跟着便被包围。然后就见一把把大刀向他的身上招呼着。
    叮叮当当...当当叮叮...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
    当一个人被三十多人包围的时候,除非有千手,不然,便是三头六臂也是讨不得什么好处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这也是为何在战场之上,很少见到宗师高手的原因。
    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高手,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代价,就这样扔在......
    赵承渊站在太庙的石阶上,望着晨曦初露的东华城。薄雾如纱,笼罩着新修缮的街巷与坊市,炊烟袅袅升起,夹杂着米粥与蒸饼的香气,在冷冽的空气中悄然弥散。百姓已开始一日劳作,挑水、推磨、开铺,脚步轻快,脸上少了往日的愁苦。三个月来,新政推行迅速而有序??均田令下,无主荒地尽数分予流民;学堂重开,女子亦可入读经史;户部裁撤三成冗员,税册重编,江南诸府赋额减半。街头巷尾流传一句话:“从前是官吃人,如今是人养官。”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卷《北疆赋税图》批注本,纸页已被翻得微卷,边角处有墨迹晕染,是他昨夜灯下所记:**“汾州上报,三千户受田,秋收有望增产四成;庐州女塾招生逾五百,首设算学与医典课。”**字字皆实,无虚言。他知道,这不仅是数字,而是千万人家灶台上多出的一碗饭,是孩童背上沉甸甸却充满希望的书囊。
    忽然,檐角铜铃一响,风自北方而来,带着一丝熟悉的寒意。赵承渊闭目片刻,仿佛又见宁古塔春樱纷飞,雪峰映日,墨离站在崖边回眸一笑:“你走之后,我守此地十年,只为等一句‘天下清明’。”
    “公子……”身后传来低唤。张德全拄杖立于庙门阴影中,白发苍苍,声音却稳,“礼部送来摄政王谕令,请您今日午时赴宫议政,商定登基大典日期。”
    赵承渊转身,目光平静:“登基?”
    “赵文昭已连发三道诏书,百官联名上表,恳请您即皇帝位。”老太监低声说道,“他说,真诏既现,血脉正统,非您莫属。”
    赵承渊摇头,将书册收入袖中。“我不是皇帝,也永远不会是。先帝遗诏所立者,乃赵文昭。我只是赵昭然的孙子,一个从宁古塔走出来的读书人。”
    张德全欲言又止,终叹一声:“可天下人皆视您为真龙。”
    “天下人看的是衣冠,不是人心。”赵承渊缓步走下石阶,“若我登基,便是背弃祖父之志。他一生清廉刚正,临终前只说一句‘愿后世无冤狱’,何曾贪恋权位?今日若因血统而称尊,明日便有人以血统争权,杀戮再起,岂非重蹈景安覆辙?”
    老太监怔住,良久才道:“可若您不登基,谁又能压服那些旧勋贵?卫国公虽死,其党羽仍在暗处蠢动,兵部尚书昨日还奏请废除女子入学之令,称‘乱纲常’。”
    “那就让他试试。”赵承渊唇角微扬,眼中却无笑意,“让百姓自己说话。宣政院已在各府设‘民议坛’,每旬开放,凡有异议者皆可登台陈词。若他们能说服百姓,新政自然退;若不能,便由民心裁决。”
    张德全默然良久,终点头离去。
    午后,赵承渊步入紫宸殿时,朝会已始。赵文昭端坐御座,身着玄底金纹亲王朝服,神情庄重却不掩疲惫。三个月的摄政,已将这位原本优柔寡断的宗室磨砺出几分铁骨。见赵承渊入内,他立即起身相迎,当众执其手:“叔父肯来,实乃社稷之幸。”
    群臣哗然。按礼制,摄政王不应对臣下行此大礼。但无人敢言。
    赵文昭朗声道:“今日召集群臣,为两件事。其一,拟定明年春祭大典仪轨;其二,请承志侯主持修订《新律》。”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骚动。
    刑部尚书出列,拱手道:“启禀摄政王,修律乃国家根本,向由三公九卿共议,岂可委于一人?且承志侯年未三十,虽功高盖世,然于典章制度未必精通……”
    话音未落,沈砚踏前一步,冷声道:“三年前,他在宁古塔废除贱籍,使十万奴工脱枷锁;去年冬,他主持黑水泊水利改制,引渠三百里,灌田五万亩。你说他不懂制度?那你告诉我,这天下有多少百姓因你的‘制度’饿死在寒冬?”
    那人语塞。
    赵文昭抬手止争:“诸位若有异议,可于民议坛提出。但在今日朝会上,我只问一句:是否愿见新政落地?若是,则须有人担责前行。赵承渊者,非仅为功臣,更是新政之魂。此任非他不可。”
    殿内寂然。
    最终,礼部右侍郎跪拜:“臣附议。”
    接着,一人、两人、十人……直至满殿俯首。
    赵承渊并未动容。他只是上前一步,躬身道:“我接此任,但有一约。”
    “请讲。”
    “《新律》必以‘护民’为本,不得有‘株连’‘族诛’之条;官员贪腐,无论品级,赃银超百两者,一律流放宁古塔垦荒十年;凡因言获罪者,尽数平反,并追赐抚恤。”
    赵文昭凝视着他,缓缓点头:“准。”
    散朝后,二人独留殿中。
    赵文昭望着窗外飘起的小雨,忽问:“你真的不愿做皇帝?”
    赵承渊立于廊下,指尖轻抚清霜剑鞘。“你想听真话吗?”
    “当然。”
    “我曾在梦中登基。”他声音极轻,“身穿十二章纹衮服,坐于金銮之上,万邦来朝。可当我低头,看见阶下百姓匍匐如蝼蚁,听见远处传来哭声??那是被征役的农夫妻儿在送别。那一刻,我惊醒过来,冷汗湿透衣襟。权力若不能带来光明,便只会制造新的黑暗。”
    赵文昭久久不语,终叹:“那你想要什么?”
    “我要一个不必仰望帝王的天下。”赵承渊转身看他,“你要做的,不是做一个好皇帝,而是让这个国家有一天,不再需要皇帝。”
    数日后,《新律草案》颁布,震动朝野。其中最惊人者,莫过于“民告官”条款:百姓可直诉朝廷,控告地方官吏不法行为,受理衙门不得拒案,违者罢职。更有“政务公开令”,要求各府每月张贴钱粮收支明细,供民众查阅。
    民间沸腾。茶楼酒肆议论纷纷,有士子撰文赞曰:“此非律法,乃天理归位!”
    然而,暗流亦随之涌动。
    九月十八夜,赵承渊归宅途中,突遭刺客伏击。三名黑衣人自屋顶跃下,刀光如电,直取咽喉。护卫尚未反应,已被斩倒两人。危急之际,一道银光破空而至,正是清霜剑出鞘,寒芒一闪,首刺客头颅落地。其余二人见势不妙,掷出烟雾弹遁去。
    林远闻讯赶来,检查尸体后沉声道:“刀法出自禁军教头一脉,靴底印有宫城特制泥纹。这些人,是从皇宫里出来的。”
    “宫里?”沈砚皱眉,“难道赵文昭……”
    “不可能。”赵承渊打断,“他是真心想改天换地的人。幕后之人,另有其人。”
    裴九此时现身,面罩寒霜:“我查到了。刺客原属卫国公私兵,三年前被遣散,但每月仍有银两自户部某账房秘密拨出,经七道转手,最终流入漠北。资金链尽头,是一个名叫‘玄冥观’的道观??就在东华西山脚下。”
    “玄冥观?”沈砚瞳孔一缩,“那是无尘子早年修行之地!我以为他已死,可若有人继承其术……”
    “不只是术。”赵承渊低声道,“是信念。他们不信新政,不信百姓能自治,只信强权与秩序。在他们眼里,我们才是叛逆。”
    次日清晨,赵承渊未去衙门,反而独自前往西山。
    玄冥观藏于深谷之中,青瓦灰墙,寂静无声。他步行上山,沿途不见香客,唯有乌鸦盘旋。观门前立一石碑,刻着八个大字:**“大道无情,唯律永存。”**
    他推门而入。
    大殿空旷,中央供奉的并非神佛,而是一块黑玉碑,形似残缺的寒玉碑。碑前燃着幽蓝火焰,一名白衣道士背身而立,正在焚香。
    “你来了。”道士开口,声音竟与无尘子一般无二。
    赵承渊驻足:“你是谁?”
    道士缓缓转身,面容年轻,眼神却苍老如深渊。“我是他的影子,也是他的意志延续者。我叫无相。”
    “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恢复真正的秩序。”无相淡淡道,“你们以为废除苛政就是清明?错了。没有恐惧,就没有服从;没有牺牲,就没有稳定。你们给百姓太多自由,迟早引发混乱。我们必须重新建立等级,让强者统治,弱者顺从。”
    “所以你们刺杀我?”
    “你不该活着。你是混乱的象征。”
    赵承渊冷笑:“那你告诉我,为何宁古塔百姓宁愿啃树皮也不愿回到旧制?为何汾州农妇自愿捐出嫁妆支持学堂?这不是混乱,这是觉醒。”
    “一时狂热罢了。”无相挥手,蓝焰暴涨,“只要制造几场饥荒,散布几句谣言,民心立刻崩塌。我们会让你亲眼看着,你所建的一切如何化为灰烬。”
    话音未落,殿外骤然火起。数十名巡风司密探包围道观,霍斩亲自带队冲入。
    无相却毫不慌乱,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铃摇动。刹那间,地下传来轰鸣,整座山谷震动不止。紧接着,一道黑雾自地底喷涌而出,裹挟着无数扭曲面孔??竟是被炼化的亡魂!
    “幻术!”霍斩怒吼,“结阵!”
    神机营弩手立即列队,发射特制破魔箭。黑雾稍散,但很快再度凝聚。
    赵承渊拔出清霜剑,同时举起霜魂令。令牌光芒大盛,与黑雾激烈对抗。他高声喝道:“你们囚禁灵魂,妄图操控生死,可曾想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活人的心?”
    他猛然将霜魂令插入地面。刹那间,北方遥远处似有回应??宁古塔地宫深处,最后一块寒玉碎片微微颤动,释放出古老共鸣。
    黑雾哀嚎溃散,亡魂解脱,化作点点星火升空而去。
    无相面色惨白,踉跄后退:“不可能……寒玉已毁……”
    “寒玉可毁,人心不灭。”赵承渊一步步逼近,“你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我,而是觉醒的百姓。今日我在此立誓:今后每一座县城都将设立民议坛,每一条律法都需经百姓评议,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读写。我要让你们再也无法躲在阴影里蛊惑人心!”
    无相狂笑:“你以为赢了吗?还有更多‘我们’……遍布朝野……你杀不尽的……”
    话音戛然而止??一支弩箭贯穿其喉。
    裴九从梁上跃下,冷冷收弓:“聒噪。”
    大火吞噬了玄冥观,连同那些腐朽的典籍与邪器。赵承渊走出山谷时,天已放晴。
    回城路上,他路过一处新建的学堂。正值课间,孩子们齐声诵读《北疆赋税图》中的一段批注:
    **“税轻则民富,民富则国强。故治国之道,始于一碗饭,终于万民心。”**
    他驻足倾听,嘴角微扬。
    当晚,他在《北疆赋税2图》空白处写下:
    **“今日遇刺,方知变革之路荆棘遍布。然少年朗读之声,胜过千军万马。只要薪火不熄,纵有暗夜,终将迎来黎明。”**
    风穿窗而入,吹动书页,仿佛北疆的樱瓣再次飘落案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山河祭 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 随母改嫁:团宠福宝三岁半 天赋万古无双,只手横推三千帝! 综影视寻觅 全球灾变:我有一座恐怖屋 仙人消失之后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重生1977大时代 醉天骄 特种兵穿越修仙记 从假皇帝开始纳妃长生 人在异界,开局出卖100点良心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文娱:1990 什么,我当责任神? 梦魇降临 末日领主:从虫族女王开始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