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沧元图小说网】09read.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此,李景隆有意地掌控着这场军事议会的走向,巧妙地引导着讨论的节奏,使得众多将领都对他提出的五十万大军同时出击北平的战略表示赞同。
在临行前,朱允炆不仅赐予了李景隆象征天子权力的尚方宝剑,还赋予他便宜行事的特权,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信任和倚重。然而,李景隆深知,他不能在每件事情上都挥舞着那把宝剑,毕竟,在率领如此庞大的五十万大军和数千名将领时,他需要展现出自己是一个善于倾听众人意见的优秀领导者形象。
“既然诸位将军都对本帅集结全军一举进攻北平的计策表示认同,那么各位就赶紧去整顿好各自的军队吧。等大军抵达之后,我们便一同进驻河间。”李景隆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仿佛这个决定已经板上钉钉,无人能够质疑或反对。
而在场的众将们听到这个问题后,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显然没有人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任何不妥之处。然而,就在这时,将领中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些疑问:“大将军,这五十万人马的调度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您是否考虑增派两名副帅来协助您进行统筹呢?”
李景隆听到声音,转头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瞿能。瞿能可是当今大明为数不多的开国将领之一,他被朱元璋封为了四川的都指挥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顾成实际上是同一个级别的将领。这次,瞿能不仅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前来,还带上了他的三个儿子一同与李景隆北上讨伐燕王朱棣。
李景隆心中有些不悦,他觉得瞿能的这个问题似乎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质疑。毕竟,他自幼就受到朱元璋的夸赞,而且还担任过太孙太傅一职,不仅教授当年的太孙如今的天子兵法战事,就连太祖朱元璋的许多皇子也都曾受他教导。
其中还有那收麓川,灭安南的岷王朱楩,所以李景隆自认为自己这些学生都如此兵法神通,那他可以说是当今大明第一的统帅也不为过了吧。
而瞿能虽然是开国将领,但不过也就是和顾成,袁洪一样的档次,他的父亲李文忠当时可是统领他们的人。
“瞿老将军这是觉得本帅没这能力统领大军吗?”李景隆的声音冰冷,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让人不寒而栗。
瞿能自然听出了李景隆话语中的不满和质疑,他连忙解释道:“大将军息怒,属下绝无此意。只是这五十万大军数量实在太过庞大,即便是有兵神韩信在世,也只能调度十万精兵而已。我这也是担心大将军的军令无法及时传达下去,导致贻误战机啊。”
李景隆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他淡淡地回答道:“军令传达不下,那便斩了传达军令之人。贻误战机,其罪当诛!如此一来,剩下的自然都是能够将本帅军令传达下去的人了。”
瞿能一听这话,心中暗骂李景隆狂妄自大,但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生怕惹恼了这位大将军。他只得沉默不语,任由李景隆去自行其是。
就在此时此刻,广宁城中的辽王府内,气氛异常凝重。辽王朱植紧紧握着那封来自京城的传诏,仿佛这封薄薄的纸张有千斤之重。传召的内容清晰地摆在眼前:由于燕庶人朱棣擅自自立为王,皇帝朱允炆下令让朱植带领全家老小火速回京。
这道诏书虽然措辞委婉,处处强调当今皇帝对他们的关心,担心他们的封地离得近,容易被朱棣裹挟,所以才在大军即将抵达之前紧急召回他们。然而,朱植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背后真正的意图,恐怕谁都心知肚明——皇帝无非是害怕他们这些藩王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倒戈相向,投靠朱棣罢了。
朱植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决定。一旁的王府宾辅见此情形,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辽王殿下,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是否决定遵召回京呢?”
朱植沉默了许久,仍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的内心其实也十分纠结,对于是否应该回京,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毕竟,他的封地与朱棣的北平相距甚近,对于目前的战局,他自然是再了解不过了。
自从他那四哥朱棣以少胜多,大败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之后,朱植心中就隐隐生出一种感觉——或许四哥真的能够成功。然而,这种感觉尚未在他心头盘旋多久,朝廷那边来的这道诏书便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将他原本的计划彻底打乱。
让朱植原本打算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的想法瞬间破灭。因为这封诏书中不仅要求他立刻返回京城,还提到了已经让他的老师、当朝太傅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伐燕。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他赶紧选,要么回京要么就等着和反贼一同被剿灭吧。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朱植感到十分为难。他不禁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走向。一方面,他对四哥朱棣的实力和野心也是有所忌惮的;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应召回京。因为这明摆的去了就别想再返回封地了。
“你可曾打探到,除了本王之外,还有哪几位藩王收到了这封召回信?”朱植皱起眉头,向身边的宾辅问道。
宾辅连忙回答道:“回殿下,据微臣所知,除了您之外,只有宁王殿下和谷王殿下收到了诏书。”
朱植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接着追问:“那他们那边有何反应?是否应诏了呢?”
宾辅犹豫了一下,然后如实禀报:“微臣尚未得到确切消息,不过据大宁那边来的传信,宁王殿下似乎还在有些犹豫不决,而谷王殿下则是已经返回京城了。”
朱植一听谷王朱橞早就已经卷铺盖回京了,顿时有些无奈:“就知道老十九这小子靠不住,第一个就怂了。”